第540章 汪大渊的接班人(2/2)
神州原本是汉人的地盘,之后北边草原的蛮夷韃子打了过来,这个叫做元朝的韃子政权之前还打过日本,不过两次都失败了,再后来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起兵赶走了韃子,恢復了汉人的社稷,建立了一个叫做大明的新国家。
汪大渊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被皇帝派去黎洲寻找种子的,就在他们从大明出发的时候,皇帝陛下还在准备与元虏的最后决战。
秦軻就像是听天书一样,觉得汪大渊他们那么厉害,汉人那么厉害,还占据著神州如此辽阔的土地,物產丰富,好东西如此之多,为什么会被北边草原的蛮夷打过来,这让他很不理解。
汪大渊则解释说,几百年前,有个叫石敬瑭的混帐东西,把汉人在北边的一块祖地拱手送给了蛮夷,使神州失去了屏障,所以才被那些蛮夷有机可乘,而他们的皇帝陛下准备发动的决战,就是要把这块失去数百年的土地抢回来。
於是秦軻又傻傻的询问,大明皇帝能把韃虏赶走,抢回这块丟失的祖地吗。
汪大渊的回答是当然能,大明有近百万带甲的精锐士兵,还有火炮这种大杀器,而元虏不修德政,早已日薄西山,气数將近,什么时候咽下最后一口气,也只看大明什么时候动手而已。
秦軻大致能明白大明很强大,但对於百万大军是个什么概念,他还是不太能理解,於是又问百万大军是多少,汪大渊的回答则是,比你们阿伊努人男女老少全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得多,而且全是那种身披铁甲,箭矢射不穿,身高七尺的巨人大汉。
秦軻闻言顿时十分骇然,但对百万大军的数量还是难以理解,毕竟他都没学过那么大的数字,汪大渊只能给他用他熟悉的日本举例,大明的人口有十几个日本那么多,土地有几十个日本那么大,兵力当然也比日本多出十几倍。
秦軻这才终於对大明的强大有了个印象,並对前往大明十分憧憬,既兴奋又期待,不过他最后又问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既然神州那么强大,那之前占据神州的元虏两次攻打日本,为什么却都没有成功,汪大渊则是回答韃虏生於草原,不擅长水战,而且他们也不会打仗,这才两次都失败告终。
秦軻思考良久,又问道,那大明以后会打日本吗,如果大明打日本,他们阿伊努人也可以给大明帮忙,毕竟在本州岛北部,他们阿伊努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个问题,汪大渊当时並没有回答他,只说是等回到大明,见到陛下,你再去问陛下吧。
除了这个叫秦軻的阿伊努人问题比较多之外,其余那些被汪大渊买来的另外几个孩子,倒是没有那么多问题。
主要他们那些阿留申人,温哥华一带的支奴干人,洛杉磯一带的楚马人,中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这些人根本连大明是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被灌输了大明非常强大,以及他们的祖先都是从神州迁移过去的等等说法,不像秦軻,他好歹还知道个日本,知道大明就在日本旁边。
另一边,远望號刚在旧金山的港湾內下锚停泊,派小艇靠岸,立刻就有当地的土著拿著淘来的金沙跟他们交易,汪大渊当然来者不拒,让人从船上搬下来铁器、布匹等商品,跟这些土人交换。
上次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远望號在旧金山停留的时间並不算长,和他们交易金沙的土著大多都是附近离得近的,有些距离远的部落,手中虽然也有黄金,但还没来得及交易,远望號就走了。
这次则不一样,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消息传播后,有些距离稍远的,想要铁器的部落也早就留了人在这里等著,或是等不及的,就用手中的黄金从旧金山本地这里的部落交易铁器,一条黄金换铁器的贸易链已经初步形成。
再加上旧金山本地的土人这一年来收集到的金沙,总数加起来还真比上次交易的多。
他们这次足足在金川(旧金山)停泊了五天,收来的黄金总数直接比上次多了一倍,多达两万三千多两,大概1500斤左右。
看到最后被熔铸成的十几枚百斤重的金瓜,汪大渊这才满意道,“还行,勉勉强强不到一吨,但也比上次多了些,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有这么多了。”
舰长张潮闻言顿时吐槽道,“勉勉强强不到一吨?那可是两万多两黄金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不对,和这里的土人一比,还是阿兹特克那边的人钱多,咱们在那边就收了两百多吨。”
汪大渊当即道,“这很正常,金川这里的土人毕竟还只是家族部落,他们就算祖祖辈辈一直收集金沙,而且並非刻意收集,又能攒下多少。
“阿国那边就不一样了,人家好歹已经建了国,人口又多,不知道攒了几千年的財富,却不知道用金银当钱,这才能被我们占到便宜,不过继续这么换下去,估计他们手中的金银很快也要耗光,到时候就要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弄新的金银了。”
张潮点了点头,隨即反应过来又问道,“先生说的是,比玛雅更南边的印加国?”
“不错,这黎洲数千年来一直隱蔽於世外,就如那桃源一般,又充满了各种宝物,咱们才来了一次,便有如此收穫。
“而今大明国家初立,到处百废待兴,正是用钱之际,以陛下的性子,定然会持续派人造访黎洲。
“不过我如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又能继续奔波几次呢,这齣海一次少说也要一两年时间,恐怕我是无力为陛下办几次差了,你们可得儘快成长起来,將来这黎洲事务,可就指望你们呢。”
张潮闻言心中一动,当即笑呵呵道,“先生说的这是哪里话,你如今也才刚过不惑之年而已,这往返黎洲的差事,也就第一次打基础费些时间,有了据点,摸清了航路,以后几个月来往一次就更快了,要我说,先生起码还能再来黎洲跑上二十,不,三十次也不止啊。”
汪大渊听完立刻瞪了他一眼,“怎么,老夫就不能回家抱孙子吗,你还想让老夫累死在船上不成?
“还三十次,我这么跟你说吧,这黎洲我可能最后会来一两次,下次陛下肯定会让我去其他方向,比如小西洋(印度洋)、大西洋,去波斯、非洲、或者从大西洋去黎洲东岸,来个环球航行什么的。
“如果这次回国,陛下点名下次让你来带队前往黎洲,你可別怪我没提前跟你说过。”
“啊?”张潮顿时惊讶出声。
“啊什么啊?你们既然跟我来过一次,那当然是下次带队的最好人选,別告诉我你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可是我还没学会那些,精度,坐標啊什么的,怎么办?”张潮顿时为难道。
“那就学,这次回去的路上,我会多教你们一些,有什么不会的就问,不然下次就算还是我来带队,可能也会是两艘船,甚至三艘船组成的船队。
“到时一艘直接前往香蕈港,另外两条船去印加,或者去檀州,这都有可能,你下次至少也要有独自率领一艘船单独活动的能力才行,然后第三次,就把整个舰队都给你指挥。”汪大渊当即严肃说道。
张潮闻言立刻郑重点了点头,然后拱手道,“是,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栽培。”
汪大渊却轻轻摇了摇头,“这事还是越快交出去越好,不然陛下恐怕也会觉得我有专权不放之嫌,我的使命是为大明开拓航路,这航路开拓之后的事,自然要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