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家快被拆了(1/2)
第562章 家快被拆了
“行,图纸思路清楚就行。”
张殿才把身体往凳子上靠了靠:“现在修理厂的零部件生产,弄得怎么样了?”
虽然修理厂那边也挂着力学系的牌子,是合作实验点。
但张殿才这边要上课,还得带实验、盯课题,日程本就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抽不出多少精力去现场跟进。
现在张楠主动提起,张殿才干脆就顺势问清楚,了解一下进度,也好心里有数。
“现在修理厂已经弄出6个成型的零部件了,等我手中的制动缸修理包、悬挂衬套图纸改完,就能继续安排生产。”
听到张楠的话,张殿才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速度还挺快,这才不到半年就造了8个通用件,这陈露阳还真是有点本事。”
说完,张殿才的目光看向张楠,笑着问:
“看着自己画的图纸变成了零部件,心里感觉怎么样?”
“挺害怕的,天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张楠低声说。
张殿才一愣:“你怕啥?”
“怕画错。”张楠肩膀似乎都紧张起来。
“我总怕自己一个符号没标准、一个尺寸没算准,就会让几百斤的钢铁跟着出毛病。”
“有时候盯着图纸看,越看越觉得哪儿都可能出问题。”
张殿才笑着伸手,招呼张楠坐下。
“你啊,就是太紧张了!”
“不过,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就该有这种敬畏心态。”
“怕出错,才会小心。”
“心里装着工人和整车,才算真正负责任的设计。”
“但你也得明白,设计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画图只是开头,后面有试制,有检测,有一整套工序帮你把关。你把思路画清楚了,就是尽到了责任。”
张殿才笑了笑,又补了一句:“能在本科阶段就担这么重的担子,本身就是难得的锻炼。”
“大家都是从这个过程走过来的,别怕,好好干。”
张楠点点头。
犹豫片刻,他开口问:“老师……咱们系里那个‘连接件疲劳裂纹建模’的课题,现在进展得怎么样了?”
说起这事,张楠就忍不住的心虚。
按理说他也是课题组的一员,本该按进度参与实验和数据整理。
可这段时间,他心思全扑在修理厂的图纸上,课题进度自然落下了一截。
本以为老师会提点几句,甚至严厉敲打一番。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张殿才非但并没有责怪,反而一拍脑门。
“我就说看见你有个事,但就是想不起来!”
“你去,把陈露阳叫过来我办公室一趟。课题上有个事儿,我得跟他说说。”
现如今,“连接件疲劳裂纹建模”课题已经推进到关键实验阶段。
如果想进一步验证模型精度,就必须在真实构件上做反复加载试验,搭建一个能施加可控应力的现场加载框架。
可学校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地方太小。
不论是场地面积还是设备承重,都无法满足大规格构件的长周期加载需求,很多测试根本施展不开。
所以张殿才这才动了心思,想看看修理厂那边能不能提供一块场地,把实验装置搭过去。
这样不仅能解决空间问题,还能顺势把实验条件和生产实际对接起来,让课题更接地气。
当陈露阳来到张殿才办公室,听完了张殿才的想法之后。
他沉默片刻。
“老师,这事儿……怕是有点难。”
“修理厂现在就一个二层小厂房。楼下一半是工人们修车的工位,另一半是咱们课题组做实验用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地方本来就紧张,再搭一个框架,实在是腾不出空来了。”
张殿才闻言,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修理厂的空间他不是没见过,确实有些局促,但他心里总还抱着几分侥幸,想着或许陈露阳能想出什么法子。
如今陈露阳亲口一说,等于给这点希望也浇了冷水。
张殿才暗暗叹了口气,心头顿时一沉。
还没等他把这份失望说出口,陈露阳又紧接着补了一句:
“不过,厂子旁边还有个车棚。”
“车棚?”张殿才下意识追问。
陈露阳点点头。
“我原本打算把车棚拆掉扩建厂房,但要是课题这边着急用,我可以把车棚腾出来,先做应力加载框架。”
这一句话,让张殿才眼睛顿时一亮。
刚要开口,可是陈露阳又是面露难色,不确定道:
“只不过,这车棚的事儿,我还没最后弄清楚。”
张殿才疑惑:“没弄清楚是什么意思?”
陈露阳解释道:“要是车棚算在修理厂自己的固定资产里,那就简单,说动就动,随时能把棚子腾出来改成框架。”
“可要是划在市经委那边的统筹名下,就算是公家拨下来的临时设施,那就得重新走审批手续了。”
“批得快还好,要是卡在哪个环节,没准就得拖个三五个月。”
陈露阳说到这,摊开手,笑容里带着点无奈:
“张老师,我这边肯定是想帮的。”
“可您也知道,现在正是各厂子都盯着扩建的节骨眼,动一寸地儿都得层层请示,光凭我一个学生,怕是推不动啊……”
张殿才眉头轻轻一皱。
这个陈露阳……怕不是有别的心思吧?
虽然陈露阳语气诚恳,可是话里话外不像是一个单纯学生的直来直去,反倒更像机关里老油条惯用的腔调。
表面上为难,实则把话题顺势一推。
摆明了这事儿如果想干成,还得靠学校出面,他一个学生担不起。
而实际上,陈露阳确实是这么想的!
今年回到片儿城,陈露阳最重要的一个计划就是修理厂的扩建。
而车棚就是这个计划中最关键的“扩建起点”。
一旦自己答应张殿才的要求,就等于是把修理厂扩建的主动权拱手交出去。
到时候,框架搭在车棚里,课题组要用就是他们的优先,修理厂的扩建只能往后拖。
所以,他是一点、一点点、一点点点都不想把地方让出去!
但是没办法,张殿才开口了。
他也不能明着拒绝人家。
不过陈露阳也不吃亏。
他话里话外把审批的难处摆出来,看似推托,实则是在变相提醒张殿才:
要是真想干,就得请学校、请老师出面协调。
这样一来,哪怕最后真把车棚动了,那也是学校的课题组“借地”,而不是修理厂主动“献地”。
而且,一旦市经委真批下来了,修理厂的扩建就等于名正言顺地被提前认可。
即便未来框架拆掉,厂子也已经占下了这块地皮。
两个人都不是傻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