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零件为什么坏的这么快!(2/2)
……
很快,张殿才那边就传来了消息。
货运中转站确实有这么个事,铁路部门和市里也的确有这个规划。
只不过货运中转站这种体量的工程,根本就不是一个科室拍板就能干的。
铁路部门、市建委、市经委、财政、规划办全都得开会反复论证。
正常流程下来,光图纸、论证、审批,就得大半年甚至一年。
况且如今是“六五计划”的第二年,大钱都在钢材能源、交通主干道等国家级重点项目上,地方性的货运站,必须等国家和市里拨款。
即使资金批准下来了,也要分批下达,不能马上动工。
最后也是最难的。
西客站一带本来就是居民区、小作坊、国营小厂密集的地段。
真要大规模建设,首先要清场、搬迁,这一步最快也要半年、一年。
“照我估摸,真要动工,起码得一两年以后。”
张殿才没有梁仲维的顾忌,直接就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听到这句,陈露阳一直以来的紧张和压抑,总算在胸口松开了一道闸口。
“换句话说,”张殿才盯着他,
“你这修理厂,至少还能稳稳当当撑两年。”
这两年,不仅足够完成修理厂的扩建,更能支撑他把通用件、加载框架实验、产学研合作这些一环扣一环的棋子逐一落下。
陈露阳心里骤然涌起一种死里逃生的轻松感,背脊都微微出了一层薄汗。
可这股轻松转瞬即逝,很快便被另一股更强烈的紧迫感压了上来。
两年听起来宽裕,但真要等到货运站动工时,谁知道会不会提前?
况且扩建是要走程序的,顺利的话三个月完成,可是半年、一年也都有可能。
所以,扩建的事情还是拖不得,尽快动手才好!
好在两个人这几天都没有闲着。
张殿才从科研的角度撰写了一份“搭建可控应力加载框架”的申请书,递交校方和科研系统,并强调“本课题已与市属修理厂挂靠,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唯缺实验空间。”
而陈露阳则从修理厂的实际情况出发,着手写了一份“扩建设施申请书”,递交市经委,并标注“此扩建不仅是修理需求,更为北大力学系科研课题提供场地。”
两份材料像齿轮一样咬合,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分别送进了校方和市经委的办公桌上。
剩下的,就只能等批复。
接下来就只能看流程推进的快慢了。
此时
出租车公司调度室里,
负责统计的出纳,正一页接一页地翻看登记维修的账簿。
“奇了怪了,最近换件的车怎么这么多?!”
春节那阵子车子跑得太狠,昼夜连轴转,零件坏得快点也说得过去。
可都过了快一个月了,调度室里的账簿还是越翻越厚,
“是啊,”旁边的调度员拿着笔,忍不住嘀咕:
“这也太频了吧?光二月份,就有七八辆车换了两回点火线圈。”
“喷嘴管也邪乎,前脚登记说换新的,后脚又报坏了。”
“还有推杆、套筒……上个月才刚上账的零件,这个月又全报废?”
车队长皱着眉,把登记簿来回翻了好几遍,神情越来越沉。
“换件是常事,可再常也得有个道理。”他咂了咂嘴。
“往常一个零件三四个月才坏一次,现在可好,一周一坏,这哪是零件,简直跟耗材似的!”
调度员盯着账簿,忽然冷不丁冒出一句:
“队长,要不要查查情况?”
“查!”
车队长的眼神瞬间一沉,声音冷硬下来。
如果是零件本身质量有问题,整个车队迟早要出大乱子。
可要是司机们故意动手脚,借着“换件”的名义套钱、揩油,那就是窝里反,性质更恶劣!
“把哪辆车什么时候换的哪个零件,票子怎么写的,一条一条记清楚,逐项核对,列出名单!”
“我倒要看看,是零件质量差还是有人在背后捞油水。”
就在出租车公司这边暗暗开始排查账簿的时候,司机圈子里也不平静。
夜里收工,几辆出租车停在车棚边上,司机们围着一盏昏黄的灯泡,小声聊着。
“哎,你们说……最近零件坏得这么勤,会不会出事啊?”
一个有些胆小的年轻司机压低嗓子,
“我这车光点火线圈,半个月就换了两回。”
话一出口,几个人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有点发虚。
这段时间,大家几乎都去过五金厂换件。
正常去修理厂七八十换一套的东西,在五金配件厂那五十就能搞定。
而且发票照旧按修理厂的价往上报,差价就全都落到自己兜里了。
原本是个挺好的俏活儿,可谁成想五金配件厂的东西这么不禁用,三天两头的坏!
换成平常,大家三四个月一换零部件,上面睁只眼闭只眼的,也不会管这么细。
但现在坏的这么勤,调度室那边迟早得看出问题。
“马哥,咱们这个……不会出事吧?”
一个人看向马管事,咽了口唾沫,低声问:
“要是队里查出来我们拿票子套钱,那可不是小事。”
“怕啥!”马管事神色一沉,却也带点心虚。
“票子写得都是通用件的价,账面上一条一条对得上。真查起来,也就是零件质量的问题,查不到咱身上。”
“不过话说回来,最近都悠着点。别动不动就嚷嚷换件,能撑几天就撑几天。”
“要是真让上头盯上了,别说捞便宜了,就连咱这点小钱也得赔进去!”
听到这,几个司机登时面露难色。
“马哥,关键我的车可真撑不住了!”
“这几天车上的喷嘴管这几天老是渗油,昨天差点在路口趴窝。再硬撑,真要出事,那可不是赔钱的事,是要命的!”
一个司机急急插话。
周围立刻有人点头附和:“我那辆车也是,点火线圈早就虚了,天天提心吊胆地跑活,要是半路熄火,拉着乘客出点事故,那可就完了。”
马管事被逼得脸色铁青,压低声音喝道:“行了!”
“能撑的撑,撑不住的马上去修理厂换件,别老往五金厂那边跑。”
“要是全队的车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换零件,迟早露馅儿!”
“总之安全第一,别拿命去换那几个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