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2)
不过,收储单位才刚成立,手里的储备有限,不知道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方唯却觉得这件事的意义非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收储制度开始建立,以后就会越来越完备,国际巨头呼风唤雨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当然,从无到有再到发挥重大作用,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在方唯的上一辈子,这个过程十分漫长。而这一辈子他希望这个时间能尽量缩短,或许【南豆339】的横空出世就是催化剂。
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接到了王林的电话,对方说让他周末去省城一趟,大家一起聚聚。
方唯自然不会推辞,他还是希望和王林、庞万新等人保持联系并维护关系,真有事情的事情也能有人帮忙不是?
除此之外,别的事情他也不会参与。
放下电话之后,他打算去看看侄子方涛。
涛涛对口支援来到新林县这么长时间,方唯还从来没去过对方的工作地点。
首先当然是因为他今年特别忙,说不好听的,甚至忙得年都没过好。其次就是他相信侄子,认为对方绝对能把工作做好。
难得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就驾车去了那个偏远的唐家岭乡。
唐家岭乡不仅比较偏僻而且自然条件也不好,乡里基本上都是坡地和梯田,属于县里最穷的地方之一。
方唯到了乡里之后,随便找个人打听方涛,那人就笑了:“你找方干部啊,他应该在唐家岭东面的那片梯田。”
他道了声谢,便去了那人指的地方。
“慢慢,你怎么来了?”
方涛见到小叔还挺惊讶,他知道对方很忙,根本想不到对方会到唐家岭来找自己。
“我过来看看,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涛涛停下了手里的事情,拉着小叔走下了梯田。
方惟一边走一边问了一句。
“我挺好的呀,这里又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要求我做这个做那个,比呆在处里舒服。今年乡里根据我的建议,在搞黄豆和生的轮作,另外我还搞出了新一代的高产红薯。”
涛涛一路上介绍了自己的成绩,最重要的自然是搞出了新品种的高产红薯。
瑶岭农业并没有从事红薯和马铃薯的育种,涛涛研究这几年一直在新品种的红薯,结果在唐家岭乡获得了成功。
他一方面在乡里推动黄豆和生轮作,另一方面推动高产红薯的育种工作。
成绩斐然。
唐家岭乡原本是县里最穷的地方,原因就是自然条件差。
不过,坡地和梯田都很适合种植生和黄豆,他又搞来了优质高产的种子,并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种植经济作物获得了成功,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现在他又开始在乡里搞红薯育种,等技术成熟之后,唐家岭乡的人均收入绝对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这就是科技下乡的意义所在,方涛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
方唯静静的听着,没说什么。每个人都自己的选择,他见侄子过得很快乐,也为对方感到高兴。
只不过侄子终究是省农业厅的人,不可能一直呆在县里。
回到乡政府,方涛带着方唯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涛涛,你莫忙,我坐一下就走。”
办公室里倒是应有尽有,不过看样子方涛很少在这里呆,连包茶叶都没有。
对方打算去其他办公室借点茶叶,方唯伸手拦住了他。
他过来就是想看看侄子过得好不好,见对方一切顺利,也就没什么好操心的了。
“方支书,来了也不到我那边去坐坐,不够意思啊。”
两人聊了一会,唐家岭乡的范书记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方唯实际上和对方不是很熟,认识归认识,但几乎没打过交道。
不过人家这么热情,他也不好摆出一副臭脸,便笑着上前和对方握了握手。
“范书记,你这就是讲冤枉话了啊,我正准备一会过去找你呢。”
“那就走,我办公室还有一点好茶叶。”
两人随即走了出去,方唯在范书记的办公室坐了一会,喝了几杯茶便起身告辞。
他没有再回去找方涛,该了解的情况都已经了解,只要过得好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翌日。
方唯一大早驾车进了山,去试验林那边看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