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京城之行,投资VR(事业)(1/2)
第351章 京城之行,投资vr(事业)
许临的字本身就是开挂得来的书法精通。
但后面他的心境有所变化,高屋建瓴,俯瞰尘世,所以写出来的字也跟着变了。
就像现在,大气磅礴,极具力量。
涉及人类创作的文艺领域,诸如文学、画画、书法等,人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会跟随自己的阅历而不断变化。
许临的字正是如此。
老人家也是惊叹不已,说他认真钻研了大半辈子的字,都没有许临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写的好,甚至功参造化,自成一家。
须知道,字写的好,和能够自成一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历史上,写字好的人多了去了,但自成一体的人寥寥无几。
前者只是说你的字写的好,或者很好。
但后者就不同了,都能够开宗立派了。
许临就是后者,放在书法鼎盛的古代,他的字足以名垂青史。
但现在是现代,意义不大。
而且许临对书法也不感兴趣,偶尔写写而已。
下午,许临在凉亭这里待了两个多小时,两人就写写字,研究一下诗词,以及讲一些比较远大的理想。
这些理想,也许以后许临会做,甚至能够大到影响世界发展走向的地步。
晚上,许临入住酒店。
裴丹卿已经回了京城,许临也没过去住。
和女人待一起久了也会腻,而且许临也想独处思考。
也是晚上,他下午写的楷书《忆秦娥娄山关》就被刊登了出来,被几大官媒同一时间发布。
文案都类似。
雄关漫道真如铁!大气磅礴,太宏伟了!
“确实太宏伟了,每次读这首词,都能够感受到其中庞大的能量,难以想象伟人的心境!”
“伟人多么强大以及乐观的内心!每次我都能从他的诗词里面获取力量!”
“许公子的字本身也很有力量,配得上伟人这首词!难以想象他只有二十岁,字竟然就有超凡入圣的境界了!”
“许公子的楷书也这么好,我以为他只会草书。”
“废话,能写好草书,基本功是要很强的,写字的框架得在,这样才能千变万化。”
……
这是许临的字被上面第二次发布,上次是《念奴娇昆仑》。
这两幅字,随便一幅,拿去拍卖,价格都不会低于五千万,名人效应摆在那里。
许临又是当前世界上最出名的一个人。
不过这些并不是许临关注的点。
再说,别说书法了,其实画画他也会,只不过许临没这些闲工夫去操作。
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餐,许临就从酒店离开,有专人来接他,送他去科学院。
到了科学院,院长也是亲自带人出来接他。
这些自然都是必须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更别说许临不是一般人。
客套一番,许临就让院长带路,院长抬手指了指,“许公子,这边请!”
“好。”
许临和对方一同走路。
老院长没什么架子,身位还刻意退许临十几厘米,让许临走在最前面,给予他贵宾待遇。
许临也懒得理会这些门门道道,心想随他便就是。
许临来到大礼堂这里,此时这里已经汇聚了好几千人。
这帮人,不少放在外面,都是一些高校的顶级教授、院长等等,或者其中也不乏名校的校长。
但这一刻,他们都得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
见许临进来,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云间贵公子,玉骨秀横秋。
在场很多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毕竟他们能够坐在这里,就说学业上,他们就走了很久很久,都是一帮博士和博士后,很多人马不停蹄地读完书出来,都三十岁起步了。
所以,人们看到许临的那一刻,虽说早已经在网上看过无数次,但现在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又岂能不感觉惊艳?
历史上,不乏很年轻就惊才艳艳的人物,他们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就有了惊世骇俗的成就,比如霍去病,二十岁出头,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但历史只是历史,那也太遥远了。
可许临是真的。
他才二十岁而已,多么美妙的年纪!
人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在场的外国人也在讨论,他们戴着实时翻译器,避免听不懂许临说的中文,同时也戴着先进的人工智能眼镜,这种眼镜,能够实时翻译文字,也是为了避免等下看不懂。
同一时间,讲台上,许临扫了一眼台下的众人。
因为不是同龄人,所以许临感觉自己和他们颇有代沟。
这些人,很多人都是自己爹妈辈、爷爷辈的人物,没有代沟才怪了。
所以,许临也不说题外话、玩笑话。
而是直接开场。
他打了一个响指,屏幕上,月神就冒了出来。
在场的人都很惊奇。
有人第一时间提问,不过也不是像之前那些学生那样问,比如问:许公子,这就是月神吗?
而是问:许公子,能讲一下你的月神的训练方法吗?
许临:“可以,慢慢来。”
许临这次过来,相当于做学术报告的,或者比如像一些经济论坛,一帮专家上去讲。
许临就类似。
不过他这次讲的东西也会非常深奥,拿去高校去和学生讲,他们也不太可能听得明白。
中途,也会有人不断请教各种问题,乃至有人想让许临看看他本人带队开发的人工智能。
现在,个人开发人工智能并不稀奇,就和程序员开发软件一样。
但个人或者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并不会强大到哪里去。
目前世界的基础科技还没强大到能够让个人手搓超级人工智能的地步。
许临的月神,先不说技术难度,就说他耗费的资金,就好几百亿,个人和团队是不可能具备这种条件的,拉投资也不可能拉这么多投资,只能是大公司或者国家层面才有这种资本。
而且,没有许临的训练方法,沉没成本还要增加十倍以上。
这次科学院讲座,从上午九点持续到下午五点,整整八个小时,期间自然也是人满为患。
离开时,也都还有很多人抢着要问许临问题。
许临也只是挑了几个去回答,结果这样,又了半个多小时。
“终于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