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军政分工,国家乏財(2/2)
就譬如参军这个职位,该如何进行系统化?
就连丞相如此大才都要慢慢摸索,而看了不少杂书的刘禪却知道,须得设置总参谋部。
总参谋部职能还得细分。
诸如作战参谋,情报参谋,军需参谋,军务参谋等等。
非止如此,总参谋部还得在各军各校间成立对应的直管下属参谋部。
作战总参谋与某军作战一级参谋对接,某军一级作战参谋,则与某校二级作战参谋对接。
毕竟参军围在將校身边,只是加强了將校的大脑,而大脑再如何灵活縝密,躯干四肢不能及时接受处理命令,也就是个半身不遂。
只是,眼下確实没有这么多可堪任事的参军就是了,但这个…刘禪也有办法啊。
成立军校突击学习不就是了?前线將军可以成为参军,参军同样可以成为將军。
这段时间,关中无战事,丞相已经在长安著手做这件事情了,刘禪这天子自然是军校的名义校长,丞相暂时负责具体事务。
这是前所未有,后未必有的史无前例的大事件!
因为治兵、用兵之法,以及所谓兵家谋略,自古以来就是將门豪族发家保族的命根子。
试问哪个愿意拿出来分享?
现在,长安军校不但教授军校学子如何执行具体的军务,如何制定具体的计划。
丞相、费禕、邓芝、宗预…甚至暴脾气的魏延,甚至不识字的王平,都不时在閒暇或回京述职之日,到军校客串一番讲师。
通过復盘他们打过的一场场或成功或失败的战役,给军校生们分析贏在哪里,输在哪里,到底要如何才能贏得更加彻底?又到底如何才能反败为胜?
那位极受丞相喜爱,跟在丞相身边歷练的天水姜伯约,如今便是长安军校第一届军校生里的佼佼者。
在长安给姜维授过几节兵法课,最后当眾感嘆自己已经没有资格教授姜维的费禕,此刻见著夷陵城外军民面貌,不由喜由心生,对天子抚军安民之法感嘆非常。
夷陵城外,数百上千將士拿著自己缴获的兵甲钱粮,在官方设立的军市进行颇为公平的贸易交换。
兵甲换成粮食、盐巴、直百钱。
钱粮或直接往家里寄,又或是到锦官换成丝绸布帛。
至於丝绸布帛作什么?一是托乡党袍泽寄回家中,第二,便是拿到蹴鞠场进行博採娱乐了。
虽说江陵方向的吴军动向仍需警惕,但东征以来战无不克,再加上这场绝大多数人都意想不到的夷陵大胜带来的士气高涨,汉军將士举措间多了许多从容与放鬆。
带伤休养及没有防务的將士,眼下便在夷陵城外进行蹴鞠、比武、樗蒲等种种娱乐活动,博採兼之。
因坚壁清野而被驱赶到夷陵城的百姓也各回各家,趁著春耕的时候还没完全过去,赶忙收拾东西各自回家整理田地。
或是重新翻地、发苗,又或直接往地里补种大豆等杂粮。
楚越之地,饭稻羹鱼。
稻子的发苗一般要二十日左右,待发了苗才能移到大田,事实上此刻发苗再种已有些误了农时,產量会有所下降,但不种稻子的话,秋天就要挨饿,其他杂粮如大豆,產量要比稻穀低上许多。
但好处是杂粮时时可种,一般过了农时却又受灾,百姓便会补种上一茬大豆等杂粮。
而眼下,夷陵及周边二十余里內的百姓因朱然坚壁清野之事,家中口粮、种粮全部被吴人抢掠一空,屯至夷陵城內粮仓。
好在大汉夺城著实迅速,朱然弃城而逃又著实仓皇,根本来不及烧仓这些粮仓便被汉军接管。
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坚壁清野的恶事是朱然做下的,这些粮食是我攻城夺下的,是我三军將士的缴获,你愚民黔首想让我吐出去,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谁教这是大汉王师?
谁教刘禪这天子亲征?
莫说是刘禪亲征,赵云、陈到这两名都督行事本就仁义,又隨从先帝身周数十载,行事之间,早就有了先帝的影子。
刘禪刚刚犹豫著开口,说自己打算给夷陵百姓每人发放一石口粮,一石种粮,话还没说完,赵云便已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事实上,一石口粮著实不多。
每天煮碗稀粥,饿成皮包骨,大概便能撑到秋收了。
所以说,肯定是不够的。
但你让刘禪直接把夷陵城中的所有粮食全部分给夷陵百姓,又著实有些过於仁义了。
大汉真的缺粮。
去年秋收之时,为了东征之事,蒋琬这个留府长史当了回恶人,对蜀地富庶郡县的百姓提前征了一年的粮税,闹得蜀地不少百姓怨声载道。
倘若不是汉军伐魏討吴连番克捷,大汉对基层的统治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恐怕这一年的粮税是征不出来的。
当然了,作为补偿,今年秋收至明年秋收,对这部分被强征了一年粮税的百姓,接下来两年,每年只徵收三成税赋。
相当於三年交了2.6份税,
但纵使如此,大汉仍然缺粮。
即使是连连胜仗之下,对征战有功將士的赏赐,以及对死伤將士的抚恤,都要有个说法。
费禕此来,其中一个目的,便是欲与天子当面商討一下,这份赏赐与抚恤的钱粮,究竟该自何处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