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產业链(三)(2/2)
他上前几步,来到工具机近前,摸了摸冰冷的工具机底座,感受著那钢铁传来的稳定而强大的力量。
成了!
终於成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器既成,我新华之工业,当如虎添翼。”
以后,由这台“莫邪-5型”鏜床精心加工出的火炮,將会把如雨的炮弹砸向西班牙人,为我新华军继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击败西班牙王国奠定基础。
同时,由它切削的气缸,也將会进一步提升蒸汽机的做功效率,驱动著更大的舰船、更强大的机器,为这个新生的国度注入无穷的动力。
傍晚,科工部装备处办公室內。
暮色透过玻璃窗,为房间铺上一层柔和的暖光。
苏志坚伏在宽大的杉木书桌前,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撰写著那份即將呈报部委的《论战爭状態下军工需求对全產业链之牵引作用》的报告。
“……鑑於当前战爭状態之迫切需求,我新华军工体系表现出前所未有之发展速度和规模,在此带动作用,呈现『单向拉动为主、军民转化为辅』之鲜明特点。”
“即,军工之迫切需求,如利箭离弦,直接推动上游原材料之开採冶炼与中游加工技术之革新突破。……待至相关技术趋於成熟、成本逐渐下降后,部分成果方如溪流漫溢,间接渗透至民用领域,形成『军工→上游→民用』之传导链条。此乃我新华经济体在现阶段资源与时间双重约束下,最有效之急进路径。”
苏志坚用笔蘸了蘸墨水,继续写道:“……军工,尤以火炮、舰船、火枪、装具为甚,其对『稀缺、高质原材料』之渴求,乃是我新华政府推动相关產业扩张最直接、亦为最有力之抓手。”
“……为求坚韧耐爆之炮管,我对高纯度铸铁及青铜之需求日盛。广丰、分州铁厂已在试验更高质量焦炭炼铁法,以期提升铁水质地与產量。而青铜冶炼所需之铜与锡,已促使资源勘探队向內陆永嘉(今阿伯尼港)铜矿增派人力,开採规模扩大两倍有余,配套之冶炼工棚亦在日夜赶工。”
“……火药之魂在於硝石,然我新华本土硝石矿匱乏,此前军政联席参谋部已特设『硝石局』,专司推动『硝土採集』与『硝石种植园』之发展,以人力促进硝化反应。虽耗时耗力,然为战略自主,避免受制於人,势在必行。至於硫磺,则需加大自吕宋、日本之进口,此亦间接扩大了我新华之外贸额度与航运需求。”
“……海军舰艇,乃我新华海上移动之堡垒,亦是优质硬木之吞噬者。橡木为骨,松木为桅,直接催生了本部、金川、新华湾诸地蓬勃的『伐木-运输-初加工』產业体系,无数伐木工和木器坊因此得以生计。”
“……战爭影响,墨岛(西墨西哥)羊毛输入已断。军服、装具所需之羊毛与皮革,正可倒逼本土规模化牧羊业及配套鞣皮工坊兴起,此举长远来看,將相应提升我国农牧民之收入,稳固国內民生。”
他停下笔,脑海中浮现出数日前在新华军工第一兵器局里,工匠们按照新绘製的图纸,批量加工枪机零件的场景,隨即继续伏笔书写。
“……军工於『標准化』与『量產化』之苛刻要求,窃以为,正可籍此良机,强力推动诸多关联產业从『分散作坊式』向『集中化协作式』迅速转型,以期实现生產的集中化、规模化。”
“……此次『莫邪-5型』蒸汽鏜床之成功,亦是最佳例证,其意义远超加工数十百门火炮本身。该鏜床標誌著我新华高精度金属切削工具机的正式诞生。此技术可復用於枪管钻孔、蒸汽机汽缸精密加工,乃未来一切精密机械之母,其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为保障数千將士四季军服供给、国內四十万子民日常布帛之需求,乃至北瀛、吕宋等属地百万辖眾、朝鲜、日本潜在千万级市场之开拓,需积极推进始兴、广丰、宣汉等地纺织工坊全面引入蒸汽驱动之多轴纺纱机与大型织布机。同时,军服对坚固耐用且顏色统一的染料之需求,也相机刺激了化学染色工艺的进一步研发、扩展与品质提升。”
“……火炮的炮架、车轮的轴承、火枪的击发装置、甲具的连接组装,其標准化金属零件的庞大需求,正迫使过去各自为战、標准不一的配套工坊,开始接轨『图纸化』、『批量化』生產模式。此乃我新华工业標准化体系建设之所求,其对於未来產业发展之意义,可谓深远。”
苏志坚顿了顿笔,喃喃自语道:“若仅靠军方订单,恐难以长期支撑整个產业链之良性循环与扩展动力,技术之延展与效益之扩散,势在必行。”
他的思路愈发清晰,提笔继续书写:“然,仅凭对西战爭之需求,无以填满全產业链扩张后之產能。故,我新华產业规划须有意识地推动『技术扩散』,使民用產业能承接军工技术之红利,形成『军工拉动→技术升级→民用受益』之良性闭环,如此方能使发展得以持久,根基更为牢固。”
“……例如,可將鏜床技术稍作適应性改良,用於加工高精度钟錶齿轮、精密机械农具之核心传动部件。据闻,广丰已有机械工厂欲图利用此类工具机加工纺锤,以增加效率。”
“……例如,火药生產中摸索出的精细研磨与均匀混合技术,可转用於麵粉加工,必能显著提升麵粉之细度与出粉率。而硝石提纯过程中不断改进的多层过滤与结晶技术,亦可用於蔗提纯精炼,有望大幅降低价,惠及国中广大百姓。”
“……又如,军服所採用的標准化尺码体系,亦可引为民用成衣作坊所用,此举將极大减少量体、裁剪之繁琐,实现服装的初步批量、流水化生產,降低成本,减少布料浪费,使百姓能以更低价格获得合体衣物。”
最后,他描绘了未来的蓝图:“……產业聚集,效益自生。应於各地工业匯集之地,依如围绕『军工核心產区』进行上下游產业之合理布局,形成工业產业集群,或极大提升协作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例如,以始兴、宣汉为核心造船產业群,在其周边数十里范围內,合理布局木材烘乾场、锚链铸造厂、帆布索具纺织厂、食品加工厂(罐头、醃製等食品)等。”
“如此,则舰船建造之零部件,其运输成本可骤降两到三成以上。另者,大量聚集的產业工人及其家属,將形成稳定而旺盛的消费市场,进而带动当地商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之繁荣,最终形成生机勃勃的『工业城镇聚集区』。”
在报告的结尾,苏志坚写道:“综上所述,此一特殊时期,我新华军工行业之核心价值,並非在於其自身规模之膨胀,而在於其目前『有限的、持续的战爭需求』为战略支点,成功撬动整个国家工业化体系的升级叠代。”
“亦即,推动上游原材料產业从过去粗放的『资源索取型』转向依靠技术进步的『质量提升型』(如炼铁技术之革新),有效促使中游加工產业从传统低效的『分散作坊式』转向高效协作的『集中生產式』(如標准化零件之推广),积极引导下游与支持產业从『被动適应型』转向主动为军事和重大工业项目服务的『前瞻牵引型』。”
“在此非常之战爭状態下,军工產业引领带动作用之精髓,不在於『规模之无限扩张』,而在於『需求的稳定锚定』与『技术的有效扩散』。”
“通过长期、稳定的军工订单保障上游產业投资信心,通过有意识的技术转化激活民用市场潜力,承接技术进步之红利。最终实现『军工拉动一次,產业升级一代』之战略效果,为我新华未来之崛起,奠定坚不可摧的工业之基。”
“我们正可用战爭的铁锤,锻造未来工业时代的坚实骨架”
他放下笔,身体微微后靠,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夜色已然降临,始兴城却並未沉睡,远处造船厂的灯火星星点点,冶炼炉的火光映红了一小片天空,隱约还有锻锤的声响传来,与办公室里的静謐,构成了一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画卷。
“有时候,战爭並非是一件坏事。”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