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去倭国,顺手就灭了【求月票】(2/2)
“孤意已决,待辽东局势稍稳,便亲率大军,东渡东海,一举灭了倭国!”
李承乾站起身,打断了裴宣想说的话,走到府中,目光幽深地说道:
“孤这样做,一来,可绝东疆后患;二来,也可向四海彰显我大唐天威,让周边诸国不敢再犯我大唐疆土。”
“殿下,东渡作战,需倚重水师。”
苏定方略一思索,隨即道:
“如今大同江上的十余艘巨舰,乃是我大唐最新打造的『镇海舰』,舰坚炮利,足以应对倭国水师。”
“但倭国地处东海之中,路途遥远,需提前筹备粮草、淡水,还要绘製详细海图,以防迷路。”
“苏统领考虑周全。”
李承乾讚许道:“此事便交由裴行俭负责。”
说完,扭头看向裴行俭,又道:“行俭,你即刻派人联络江陵水师,调遣二十艘『镇海舰』前来平壤匯合。”
“再筹备三个月的粮草、淡水,以及足够的火药、炮弹。”
“另外,让希尔德派人乘船前往倭国沿海,探查其港口布防、水师动向,绘製详细海图”
说完这话,他顿了顿,又看向高延寿:
“高將军,你负责安抚辽东百姓,儘快恢復农桑,確保平壤城內粮草供应充足,为大军东渡提供后勤保障。”
“李思远,你协助薛仁贵操练兵马,挑选精锐士卒编入东征军,务必保证大军战力。”
“诺!”
眾人齐声领命,殿內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
灭高句丽已是不世之功,如今再议灭倭之策,若能成功,便是开拓东疆、扬威四海的壮举,在场诸將谁不愿参与其中,留名青史?
李承乾看著眾人的神情,心中也颇为振奋。
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静,沉声道:“孤计划一个月后,即下月初一,从平壤出发,东渡东海。在此之前,诸位需各司其职,务必做好一切准备。”
“孤要让倭国知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遵殿下令!”
诸將齐声吶喊,声音震得殿宇樑柱微微颤动。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平壤城內外一片忙碌。
高延寿派人走遍辽东各地,安抚百姓,登记户籍,发放粮种,鼓励农民重返田间。
短短数日,便有数十万百姓重返家园,田野间再次出现了耕作的身影。
李思远则协助薛仁贵,从唐军与高句丽降卒中挑选精锐,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东征军,日夜操练,熟悉海战战术。
裴行俭则往来於平壤与江陵之间,调遣水师,筹备粮草。
江陵水师接到命令后,迅速挑选精锐舰只与水兵,满载粮草、淡水与军火,日夜兼程赶往平壤。
希尔德也派人,在常威的带领下,纷纷乘船出海,深入倭国沿海,绘製出了详细的海图,以摸清倭国水师的布防情况。
倭国水师虽有数百艘战船,但多为小型船只,装备落后,根本无法与大唐的『镇海舰』抗衡。
此时,大同江的晨雾尚未散尽,李承乾立於『镇海一號』舰的甲板上,凝视著水兵们检修火炮。
海风卷著咸湿气息掠过甲冑,他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炮管,裴行俭便捧著鎏金铜匣快步登舰,神色急切:
“殿下!长安八百里加急,陛下亲笔詔諭!”
李承乾抬手止息甲板动静,接过铜匣时指腹已触到匣身余温。
这是快马日夜兼程的痕跡。
待展开明黄詔纸,目光扫过『詔回李泰』、『罢免房玄龄、李靖僕射之位』几句,他眉头骤然蹙起,指节不自觉攥紧了纸角。
“魏王回长安?”
李承乾低声重复,眸中闪过一丝锐光。不过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
可当看到『罢免李靖左僕射』时,他又不禁驻足沉思。
“殿下,詔諭中还提及李绩任兵部尚书、戴胄任刑部尚书。”
裴行俭补充道:“另有密信,说长安城內已拘押十余名涉嫌瞒报疫情的官员,刑部、大理寺正连夜审案。”
李承乾展开隨詔而来的密信,目光快速扫过,脸色渐沉。
“殿下,陛下此举,意在制衡啊。”身后的裴宣忍不住插嘴道。
李承乾转身,淡淡道:“裴统领如何看待?”
裴宣沉吟道:“陛下罢免房相与李卫公,表面是问责,实则是剪除殿下羽翼。启用魏徵为右僕射,多半是为了让殿下安心。”
“而魏徵此人,刚正不阿,必能整飭朝纲,且他向来支持殿下,不会任由朝局偏离。”
“那刘洎呢?”
“刘洎此人,精明有余而格局不足。陛下用他为左僕射,是要用他的『锐气』来制衡魏徵的『刚直』。”
裴宣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至於召魏王回京陛下这是要给殿下立个竞爭对手,以防殿下功高震主。”
李承乾嗤笑:“青雀?就凭他?”
“殿下不可轻敌。”
裴宣正色道:“魏王在士林中声望颇高,又得部分山东士族支持。再加上之前在江南賑灾有功,如今陛下明显表现出对殿下的忌惮,那些原本中立的势力恐怕会倒向魏王。”
裴行俭插话:“最麻烦的是戴胄查案。长安疫情之乱牵扯甚广,若有人趁机栽赃陷害.”
“他们不敢。”
李承乾语气篤定:“孤灭了四国,又在辽东立下不世之功,此时若有人敢在长安兴风作浪,就是自寻死路。”
说完这话,他走到案前,铺开东海地图:“这些朝堂爭斗暂且放一边。当务之急是东征倭国。”
裴宣又忍不住蹙眉道:“殿下刚平定高句丽,如今朝中多变,又要远征倭国?是否太过急躁?”
“正因为刚平高句丽,才要趁胜追击。”
李承乾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对马岛:
“倭国近年来不断骚扰新罗、百济,甚至暗中支持高句丽。其野心不小,若不趁早剷除,必成后患。”
“至於朝中……”
李承乾不由冷笑:“先让他们多蹦躂几天,等孤灭了倭国,自会回去收拾他们!”
闻言,裴宣与裴行俭对视一眼,也不再多言。
虽然他们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要执意灭倭国,但从长安接触倭国使者以来,李承乾就表现出了对倭国的厌恶。
乃至於,倭国给大唐当狗,也嫌弃的不想要。
而一个月之后,一支庞大的舰队,从辽东出发,缓缓驶向了倭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