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二子出世,天赋【武】!取名朱文战(2/2)
“恭贺皇上。”
“恭贺太子。”蓝玉等臣立刻恭贺道。
“刘璟。”
“你爹有一个好孙女啊。”朱元璋转过头,看着一旁的刘璟笑道。
听到这。
刘璟立刻躬身一拜:“多谢皇上夸赞。”
对于刘璟而言,心底自然是带着难言的激动。
因为与朱应的姻亲关系,刘璟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官至户部尚书。
可以说。
未来刘家只要不造反谋逆,他们家族肯定昌盛。
如今刘玉儿再次给朱应生下了一个儿子,地位自然也是更高了,无人可以撼动。
“好了。”
“正好你们今天来了。”
“咱孙子体恤百官,等下午你们就可以听到一个好消息,保管你们会高兴。”
看着这些官吏到此,朱元璋也是带着几分深意的说道。
听到这话。
几乎所有大臣都是一脸茫然,只有刘璟面带微笑,自然是已经收到了圣旨了。
“好了。”
“你们的心意,孤替雄英受了。”
“如今大明正值于诸多国策施行关键,诸卿先行归去吧。”
“待得他日,孤会让雄英设宴的。”朱标这时开口说道。
闻言!
众臣纷纷一拜,便退了下去。
……
府外。
“刘尚书。”
“刚刚皇上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出府。
蓝玉等将领,还有六部其他尚书都看向了刘璟。
“诸位大人。”
“等下午,凡大明官吏的俸禄都要提升一倍了。”
“而且不仅仅是俸禄上的提升,还有皇太孙对天下官员的勉励,只待官吏做出政绩,便有更大的恩赏。”刘璟抚了一下胡须,笑着说道。
“俸禄提升一倍?”
听到这个。
周围的文武大臣全部都是大惊失色,显然是没有想到。
“总之,诸位等明日看昭告即可。”
“而且除此外,我大明还有一件喜事。”
“皇太孙带回了传国玉玺,如今我大明便是真正的名正言顺,皇上也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啊。”刘璟又是一脸敬畏之色的说道。
而众人听到传国玉玺四个字。
全部都惊呆了。
“传国玉玺?”
“真的假的?”
“这传国玉玺不是早就遗失了吗?”
众人看着刘璟,一脸惊讶。
“这是皇上在圣旨之中言明的。”
“自不会有假。”刘璟笑道。
“太孙殿下真乃天命之人啊。”
“传国玉玺竟然都被太孙给带回来了。”
“天命眷顾啊。”
……
众大臣你一句我一句的说道,充满了惊骇。
传国玉玺对于华夏国度的意义,自是无需多言。
时间一转。
京都各处府衙之中。
来了礼部与吏部下发的圣旨。
一则。
便是大明朝廷命官俸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
二则。
便是年终恩赏,每一部,每一职权部门,乃至于每一个府域择选出五十个人,政绩突出,恩赏俸禄。
“皇上圣明,太子圣明,太孙圣明。”
“俸禄递增一倍,以后日子真的可以过好了。”
“是啊。”
“以前那俸禄还要省着用,如今多了一倍的俸禄,家里的婆娘终于可以有更多的销了。”
“年终俸禄,政绩突出者恩赏一年的俸禄,由皇家产业赋予,这肯定是太孙殿下的手笔。”
“必然啊。”
“自太孙处置政务后,定下了多少有利于大明的国策,如今想来也不例外。”
“除此外。”
“还有供养皇族宗室的供养钱银,以后皇族宗室供养与国库无关,由太孙创建的皇家产业供养,年满十五岁皇族,不再供养,十五岁之下则是供养至十五岁为止,而封国内只有藩王能够得到供养,甚至于供养银子都减半了。”
“太孙英明啊。”
“当日就揭开了皇族宗室的弊端,必会拖垮大明的国本,如今这一改变,必会让大明国力变得更为强盛。”
“太孙自民间归来,深知民间疾苦与国之根本,当真是大明之幸,大明万民之幸啊。”
“对啊,太孙不仅体恤万民,更体恤我等为大明效力臣子,圣旨上说了,如今涨幅一倍的俸禄,待得大明国力强盛,俸禄还会涨。”
……
应天府的诸多府衙内。
自然是让所有的官吏全部都喜不自胜。
当然。
不仅仅是官吏,还有为朝廷效力的衙役,他们的俸禄自然也是得到了一倍增长。
这是真正的恩泽大明的官吏。
不过。
在另一道圣旨下。
皇族宗室供养的改变,这对于藩王而言,绝对不是好事。
此刻在他们的王府内,已经是暗骂不断了。
“该死的朱雄英。”
“好狠啊。”
“供养减半也就罢了,往后我们子孙供养只能供至十五岁,十五岁之上不再供养。”
“如今父皇还在他就敢如此,等以后父皇不在了,他绝对会拿我们开刀。”
“该死啊。”
“苍天无眼,为何要让这该死的朱雄英活过来?”
对于那些藩王而言,此刻怒骂不断。
这是他们的利益受损,大损。
随着这国策的改变。
未来他们的日子不会像以前那般奢靡好过了,而且未来他们归于封国之后,虽然名义上是藩王,可实则却变成了吉祥物,不再拥有权柄了。
不过。
他们这些怒骂的话,也根本不敢在朱应面前来造次。
只能关闭府门暗骂几句罢了。
随着这两道圣旨的颁布。
虽然不是真正影响民生的,但对于整个大明而言,绝对会起到不小的用处。
文渊阁!
“反响如何?”
看着朱标走来,朱元璋直接问道。
“各府衙内的官吏宛若过年,皆是极为高兴。”
“只不过王府内,我刚刚询问了蒋瓛,我的那些弟弟们颇有微词,甚至都怒骂起雄英了。”朱标十分平静的说道。
显然。
从朱标这毫无波澜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一点,他对那些弟弟们已经不像是以前那样看重,更没有对他们再太过亲近,显然是被朱棣给伤到了。
如今的他,只有以人君身份去面对他们。
听着朱标所言。
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道:“再过一些时日,让他们滚回封地吧,不要在咱面前碍眼了。”
“雄英说的对。”
“人是会变得。”
“拥有了权利,那也会变得。”
“你的这些弟弟们大多已经变得咱都不认识了,以后就让他们每一支的主脉为富家翁吧,除此外,咱也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允。”
显然。
到了现在。
朱元璋也放弃了曾经心中所想了。
就凭朱桂他们那些逆子所作所为,便已然让朱元璋放弃了他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