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史无前例的撑腰,光速滑跪的《楠方》(1/2)
第564章 史无前例的撑腰,光速滑跪的《楠方》
在东大经商,企业家可以目不识丁,但一定要懂政策和本行业法律法规。
政策告诉你怎么做生意赚钱,但法律法规会告诉你怎么做生意“最赚钱””
错了错了,是法律告诉你哪些不能做,会罚款还会有图国之灾!
因此,深刻理解並遵循行业法规与政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战略要素,这源於东大经济社会的独特体制和发展模式。
一个成功的商业领袖必然是敏锐的“政策解读者”,深刻理解政策意图,顺势而为,是將商业风险转化为制度红利、確保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关於这一点,无论是《財经》还是《財新》,亦或其他专业財经媒体,对路老板这位首富都是不得不服的。
国內关於电影和文化行业的政策很多,但他通常都是最积极的拥护者,继而成为执行者,有时候甚至是“参与者”!
这就很夸张了。
2008年奥运会后,作为对於立下不世之功的总导演路宽的表彰之一,国家级的政策法规《电影促进法》聘任他作为专家諮询委员会主任;(466章)
2009年《文化產业振兴规划》出台,国家愈发重视电影行业代表的文化產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北平电影节的项目应运而生,路老板作为电影节副主席建言献策,和副府尹老蔡打上了交道。(543章)
一直到2010年初这个《关於促进电影產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
08、09、10年连续三年三个重要立法信息和指导意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係?现在国家对电影业的看法如何?
30號晚,回到祖国和家庭怀抱的路宽打开电脑发了一条微博,当然不是去理踩那些早有预料的噪,那些自有大儒为他辩经。
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导演,简要解读了“政策三连”,兴奋地向业界同仁们呼吁、展望中国电影的未来:
收到《意见》出炉的消息时,我正站在温哥华《球状闪电》外景地的片场。
寒风裹挟著太平洋的水汽扑面而来,监视器里是少年陈光凝视“球状闪电”的镜头。
当灰在碳粉与特效的交织中盘旋,手机也隨之喻喻作响,都是业界同仁和朋友们传来的喜讯。
蔡市长、韩总、田老师、张校长、一谋导演、李安,北电的各位老师、问界吾悦的导演演员,甚至是有些时日没有联繫的贾科长等第六代导演们,都彼此通过电话、简讯的形式互相沟通、交流了很久。
看得出,每一个关心中国电影的人对这样的消息都很激动。
可以说,《电影產业促进法》是立法基础,《文化產业振兴规划》是战略提升,《指导意见》是具体落地。
这是一个从宏观立法到中观战略再到微观操作的完整闭环。
《促进法》从法律层面確立產业的地位与规则;
《振兴规划》將电影纳入国家经济战略布局,赋予其拉动內需的新使命:
《指导意见》则提供了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如城镇影院建设、数位化改造等。
三者共同標誌著国家对电影產业的发展,从“放任生长”转向了“顶层设计、系统扶持”的新阶段。
从千禧年以来的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如火如茶,从体量、题材、国际影响力等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电影人,我很高兴在《球状闪电》杀青之际、在《阿凡达》席捲全球之际,看到这样一份《意见》的出台。
万事俱备,东风已至。
各位行业同仁,这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时代,共勉吧!
这么多年的孤军奋战,路宽终於等到了个人抱负和国家大势、歷史潮流的並轨的这一天,穿越者自然是颇为欣喜的。
况且是在他正主导志在文化出海的《太平书》和《球状闪电》、《流浪地球》等电影项目的当下,《意见》的出台是实打实的政策支持,能够减轻企业的很多负担。
2月1號当天上午,路老板出席了广电召开的关於《意见》的贯彻落实会,会议由分管电影的副局长主持,中影、上影、西影等国有电影製片厂的负责人悉数到场,气氛热烈。
相关部门先是详细解读了《意见》的具体条款和实施要点,重点强调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电影数位化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及鼓励优秀创作的生產机制。
各国有电影集团负责人隨后匯报了初步的落实计划,警如中影集团著重阐述了其在全国范围內,联合多方资本加速新建和改造现代化多厅影院的规划,並提到了发行放映环节的数位化升级时间表,效仿问界嘉禾把imax建设提上日程;
上影集团则介绍了其整合旗下创作资源,计划成立专门服务於重大题材和青年导演创作者的扶持基金,並著力构建更专业的影视製片服务体系,旨在吸引国內外的合拍项目,向业內领先的问界影视学习;
西影集团基於自身地域特色,提出要挖掘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外景拍摄基地並配套人才培训计划,培养熟悉电影工业化流程的专业团队,警如和现任演员团副团长的吾悦文化范兵兵总裁的合作。
但所有討论最后都化作了一个叫各家都颇为欣喜的消息:
组织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规划推进中影和上影的上市进程,目標在五年內,即2014
年登陆二级市场。
而上一世这两家均是在2016年8月登陆沪市,毫无疑问这和穿越者扇动的蝴蝶翅膀关係颇深。
他远改变不了世界,但足以改变老韩、中影、乃至於中国电影的某些歷史进程,这个消息让全场热烈鼓掌,不但是中影、上影两家最大的国营电影公司,水涨船高之下,其余的国营厂无不与有荣焉。
有政策意味著有扶持、有补贴,谁不高兴呢?特別是在被《阿凡达》打得人心惶惶的今天。
会议上的路老板自然也做了发言,不过他比较务实,一直在要政策。
警如对科幻片的审核鬆绑要求、特效技术引进的退税和出口、合拍片的高效审批绿色渠道,以及imax等顶级放映设备的院线政策扶持等等。
这些也是他在参与《电影促进法》的法律法规制定时建言献策之一。
在这场主管部门主持召开的行业会议之前,网络上一堆关於《阿凡达》肆虐以及“路宽究竟是救世主还是带路党”的大討论:
在《意见》出台、以及路宽本人提出的建议出台后,网络上的大论战愈发分成了两派一派延续楠方和公智、港台小报的说法,把穿越者对於《阿凡达》顺势而为的做法打成反动派;
但更多的中立看客和拥们,在今天的消息传出后,更加坚定地认为他歷来提出的方针政策才是正確、合理的。
至於他向有关部门提到的诸多意见,说是他为自身和问界量身定做、討要的红利不假,但这也是踏踏实实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项项具体政策,无可指摘。
因为这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正確道路,无不可与人言。
譬如imax院线扶持,你们看问界几个月赚发了眼红,那不如面上给政策大家一起搞?
譬如科幻片的审核要求,要想对抗《阿凡达》,你起码要给国內导演立项拍摄的机会吧?
警如合拍片的绿色通道,对於中国电影、中国文化出海就更具意义了,总不能指望一直让问界通过拼盘做合拍片吧?
一直到晚上七点半,全国数亿观眾在电视机前正常收看《连播》,作为核心政策、刚出台的《意见》自然成为了重点报导对象。
於是神州大地出现了很多家长们招呼自己没有看《连播》习惯的孩子或者家里的年轻人们:
这不是你们在网上吵吵的那个首富路宽吗?你们那个偶像刘伊妃的老公?
上了年纪的爷奶、家长们不看电影不衝浪,对他的认知也就止步於“首富”和“奥运总导演”或者“刘伊妃老公”这个標籤了。
洗衣机也是好起来了,都能蹭到老婆流量了,虽然是来自老大爷、老大妈们的无效流量。
极具权威的新闻报导中传出的信息就很多了,仅仅是路老板在全国人民眼中一闪而过的座位,就传达了极强的信息。
想要找话题跟后辈们聊天的爷奶们於是开始摆龙门阵:
“你们看啊,这个路宽坐在局长的左右第二位,和老蔡相邻,单论级別,这已经到腹部待遇了。”
“按理说他一个民营企业家是坐不到这个位置的,但公家要客气、要尊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嘛!这就像你姐夫到家里来吃饭,姑爷最大,一般都要做上席或者长辈身边的主陪。”
“这个路宽也是一个道理,全场就他一个民营企业家来做顾问和嘉宾、还要发言,能不坐上席吗?证明国家很重视他的呀!”
紧接著是路老板在长达三分钟的新闻播报中的亮相次数、仅次於寥寥几位领导的发言等等细微却意味颇深的镜头。
正如这些洗衣粉和热心网友,在听完家里长辈聊天科普后兴奋地网络上所述:
路宽是不是中国电影的救世主我们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带路党,你见过带路党直接带到电影业最高权力机关去的?
这不是误入白虎堂嘛!
於是公智野狗狂吠的固定剧情,这一次崩塌得尤其迅速,很快就进入了“人民战爭的汪洋大海”这个阶段,成青松等人还没迎来“路吹”胡锡近等人的终极审判,就已经被围观群眾骂得七晕八素了。
“人家从几年前就在喊“狼来了”,自己也做好了打狼的准备,你们这些哈巴狗自己不重视怪谁?点名批评澄天、乐视文化这些日资、煤资公司。”
“谁是真买办,谁是假洋鬼子?是那些把版权一股脑卖给海外、只做分帐生意的,还是路宽这种咬牙自己建体系、想著文化出海的?眼睛不瞎都看得出来!说的就是你,香江姜某强!”
“我很奇怪的是最近黑洗衣机的,很多繁体字用户,哪儿来的復古部落人士?盲猜一波被揭开底裤的金马遗民来了不少吧?”(542章)
“我们支持他,不是因为个人崇拜,是支持他做的事!中国电影缺的不是骂街的键盘侠,就是缺这种埋头苦干的实干家!”
“洗衣机除了金盆洗吊太早以外没有其他黑点,別闹了。”
来自官方的认证、认可似乎已经將这场路老板本人都没有太过关注的舆论小风波消弹於无形了,来自最直接的官方的態度都已经亮明了,还扯什么“带路党”一说?
楠方及公智有序地战略性撤退,宣告新年第一次舆论攻势的搁浅。
为什么屡屡重复这样的套路?它们的行为逻辑其实很简单:
赚钱境外基金会和其他问界在国內竞爭对手的钱和资源,但代价是每一次的“无理取闹”都將丧失自身的新闻公正立场。
但颇为狡猾的是,无论楠方还是公智还是懂得可持续发展的。
在做这些大生意之前,也会用很多惠而不费的真实新闻与现实关切,给自已树立口碑、吸引用户。
而这些,不过是他们用以抵消虚假新闻目的的消耗品罢了。
只要不塌、或者哪怕是小小塌方,公开处理一些太过分的编辑或者实习记者就是,轻轻罚酒三杯揭过。
如此循环往復,屡试不爽。
只不过这帮鼓譟者在退潮的同时,没想到这一次的出刀迎来了核武级別的正面回应!
2010年2月8號上午,政务院领导出席“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並作重要讲话他指出,电影產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正確导向,提升创作质量,加快工业化进程。
会议间隙,在谈及近期电影產业蓬勃发展態势时,他特意以路宽同志为例,进行了亲切而有力的点评。
他说道:
“路宽同志这样的电影人,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財富。他不仅艺术上有追求,拿了国际大奖为国爭光,更难能可贵的是有强烈的產业报国情怀。”
“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是为了照搬照抄,而是为了消化吸收,为我们自己电影工业的现代化打基础。像他这样既懂艺术、文懂技术,还能著眼全球市场思考中国文化出路的复合型人才,正是我们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急需的。”
“对於这样的艺术家、企业家,各级部门都要给予合法、合规的大力支持,要为他们心无旁搞创作、脚踏实地干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惊!
新闻简讯十点发出的,上午十点十分,楠方报业集团董事长杨峰的办公室电话骤然响起。
还不明所以的老杨还准备跟秘书寒暄两句,没想到听筒另一头传来粤领导冰冷而简短的声音:“马上到审里来一趟。”
“是!马上到!”
老杨心里一顿,一边西装革履地出门,一边在车上通过办公室主任传递来的信息搞清了事情原委。
这次真大条了。
下面人做事他一向不会在具体事务上指手画脚,新闻就是要百齐放,但一切都讲究一个度。
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內,他不会过多干预。
楠方也因此成为现今全国第一报业集团,去年集团仅gg业务上的总营收就高达20个亿,是纸媒时代不断式微的当下,一个不小的奇蹟。
创收怎么来的?如上述所言罢了。
以往按照那位首富的操性,一向是不乐意跟媒体打什么嘴仗的,顶多派出他魔下的胡锡近等人你来我往一番也就罢了。
这次直接被电影管理部门力挺也就算了,怎么还迎来了这种级別的发声?
简直叫他目耻尽裂。
一小时后,杨峰像个小学生一样在领导办公室里正襟危坐,面色凝重地听著训示。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墙上时钟的秒针走动声领导没有拍桌子,但每句话都重若千钧:“老杨,你是老宣传了,有些话能说,你们也不会因言获罪,这个原则我跟你一样清楚。但更要看清局势、把准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