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杨健尊(2/2)
即使现在,有合利农场支撑,未来同兴泰在香江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其实同兴泰去年末和上半年也曾小有名气,但没有稳定货源,就是无根之萍,对大玩家来说,无伤大局。
然而现在不一样,即使同兴泰级别依然低,但有个很能出菜的基地,没人敢忽视他的存在。
杨健尊又问道:“从玉在内地的市场又该怎么办?”
“选择性放弃。”常浩沉吟道:“从玉很难投入同等精力和货源来做内地市场,内地多卖一斤菜,出口就少卖一斤菜,两者的利润有天壤之别。”
“有道理。”
杨健尊本来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菜农谈国际经济优势,还大言不惭的预测有金融危机,如果只是说一说那无关痛痒。
但要是为此付出了具体的行动,那只能用愚蠢来形容。
刘云帆在从玉菜业的工作很顺利,靠着手中的资源迅速的开了一单又一单。
一时成了从玉炙手可热、众人追捧的明星人物。
又一次和同事喝得醉醺醺后,刘云帆想起了他的同学房少华。
上次在电话里,房少华可没少和他提及繁荣菜场出口业务有多火热。
那语气里淡淡的优越感让他记忆犹新,至今还忘不了。
想到这,他往办公室走去,空中飘着小雨,吹着冷风,山岭下的从玉菜场降温比较明显,刘云帆却觉得内心有团火。
到了办公室后,他找出个人电话簿,拨通了繁荣菜场的座机号码。
他学着上次房少华的口吻,尽量用淡淡的语气说着在从玉的辉煌。
但不知不觉中又表现出了一丝狂妄,他不觉有错,反而格外舒爽,于是不再掩饰自己的得意。
房少华认真听着,直到刘云帆停下,他才开口:“云帆,你喝多了。”
“我很清醒。”
“你不该这么快就把公司的客户撬走,这样不好。”
“呵~”刘云帆讥讽道:“少华,你还是学生思维,我们是成年人了,只要能承担后果,什么事都可做得。
他陈家志能拿我怎么样,他不能拿我怎么样,我们的合同上没规定这些!”
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刘云帆又说:“陈家志是铁了心要侧重国内市场,繁荣菜场迟早也一样,少华,来从玉菜场吧,在靠谱鲜生没前途。”
“云帆,你真喝多了。”
“我没喝多……”
嘟~
电话里传来的盲音让刘云帆错愕了一瞬,良久,他才嘀咕着出门。
“你迟早会后悔的。”
…
天刚透出蟹壳青,东边就烧起一抹淡淡的红。
每当来到基地,陈家志最喜欢的事就是巡田,他喜欢清晨清冽的空气,吸一口,凉意直沁肺腑。
眼前展开的,是繁荣菜场平坦的菜地。
田野还笼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像轻纱浮在低处。
墨绿的菜心,青翠的上海青,嫩绿的生菜,一垄一垄排开,叶片上亮闪闪的,挂满了露珠。
远处田埂上,已经有菜工在走动了,他们拿着各种工具,走进菜畦深处,身影在初生的阳光里投下长长的影子。
每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陈家志就感觉城市里的烦恼都消散一空。
果然,他还是更喜欢种菜,菜农才是他的本命职业。
李秀也拿着照相机,行走在田间地头,抓拍着一个个镜头,以后这些都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日头渐升,敖德海安排好了各种工作,向陈家志走来。
陈家志和李秀是昨晚上到的,早上才来的菜场。
“老板。”
“一起走走。”
往前走了片刻,陈家志又看到了芥兰和西兰,菜场也就这几类菜。
但经营业绩却很惊人。
6~10月5个月已累计创汇160万美元,算上5月西兰那茬菜,今年创汇已达220万美元。
本地市场只有90多万元的销售额,占比不到5%。
这是一个让陈家志有些惊悚的数字,差点当场就让敖德海减少出口。
但他也知道日韩市场和东南亚有些不一样。
要让他说个所以然他也不知道,但他前世在沪市呆了好几年。
还能很清晰记得1999年前后沪市叶菜出口日本的生意都很好做。
所以,没必要那么惊恐。
他也没说不做出口,即使和刘云帆沟通,也只说减少向东南亚出口,但还可以做欧美市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