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章节:除夕(2/2)
杜晨正在研究窗上的剪纸,闻言转过头:“德尚教练同意的?”
“嗯哼,这是我应得的。毕竟,我可是全队加练最多的人。”
罗伊戴着黑色棒球帽、墨镜和口罩,牵着女友杜晨的手走在尼斯的让-梅德桑大街上。
街边的亚洲超市已经挂起了红灯笼,玻璃窗上贴着“福”字和生肖猴的剪纸,音响里循环播放着邓丽君版本的《恭喜恭喜》。
杜晨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比我想象的热闹多了。”
罗伊压低声音:“尼斯华人不多,但春节这几天,大家都会出来置办年货。”
2004年尼斯大区约有3000名华侨,主要来自温州和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
他们先去了华人超市,罗伊从口袋里掏出母亲写的购物清单:
糯米粉.椰浆红色纸杯
老板娘是个圆脸的越南华侨,扫了一眼罗伊的墨镜,突然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法语问:“你是摩纳哥队的吧?”
罗伊僵了一下,杜晨立刻接过话:“不是啦,他过敏,眼睛肿了。”
老板娘狐疑地递过袋子,又塞进两包幸运饼干:“新年快乐。”
走出超市,杜晨憋着笑:“你演技太烂了。”
“恭喜.恭.喜.”
罗伊用生涩的中文一字一顿地说道,发音像是刚学会说话的机器人。
他们在马塞纳广场拐角闻到烤鸭的香味,一家中餐馆正在门口支摊卖烧腊。
排队时,罗伊突然被一个小男孩拽住衣角:“你好像罗伊!”
杜晨立刻蹲下来:“他是我哥哥,大家都说他像。”
小男孩失望地松开手,罗伊突然蹲下身,从口袋里变魔术般掏出一颗包着金箔的巧克力足球:“送你,别告诉别人。和我给更衣室里其他人吃的一样。”
回程时,罗伊拎着年货袋,杜晨揽着他的胳膊,突然指着路边:“看!”
街角玩具店的橱窗里,一只做工粗糙的猴子玩偶穿着法国队11号球衣,背后还歪歪扭扭地印着“roi”。
“这什么鬼”罗伊皱眉。
杜晨已经推门进去:“老板,这个多少钱?”
亚裔老板笑眯眯地说:“50欧,猴年特别款。”
罗伊盯着猴子夸张的厚嘴唇和斜眼睛,内心很不高兴,这玩意做的也太唐氏了,要不是赶上猴年。
已经可以说是种族歧视产物了。
“这个东西太丑了”
“但它穿着你的球衣诶!”杜晨已经掏出钱包,“就当是买来当反面教材。”
晚上。
罗伊伸手关掉床头灯,窗外摩纳哥港口的灯光在窗帘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杜晨裹着被子翻了个身:“所以.中国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罗伊把胳膊从她脖子底下穿过去当枕头:“最早不是鞭炮,是烧竹子。噼里啪啦的响。”
盯着天板开始讲:“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个叫‘年’的怪兽,长得像狮子又像龙,每年冬天就下山吃人.”
“比我们今天买的那个丑猴子还吓人?”杜晨突然笑起来。
罗伊斜眼瞥了下床头柜上那个歪嘴斜眼的玩偶:“原来你也知道它丑啊?”
“别打岔!”杜晨学着他白天的语气,自己先笑场了,“后来呢?”
“这怪兽怕三样东西,”罗伊用空着的那只手比划,“红色、火光,还有巨响。后来有个穿红袄的老头”
杜晨眼睛突然亮起来:“圣诞老人?”
“是流浪道士啦!”罗伊捏她鼻子,“他教村民在门口贴红纸,烧竹节吓年兽”
杜晨突然支起身子,被子滑到腰间:“啊!就像你妈妈今天在冰箱上贴的那种红纸!”
“对,就是春联。”罗伊把她拽回被窝,顺手掖好被角,“老头教村民在门口挂红布,烧竹节啪啪响。年兽来了被吓得转头就跑后来年兽被吓跑了,这个习俗就传下来了。”
他的声音渐渐放轻,“所以现在过年要穿红衣,放鞭炮.”
杜晨的呼吸变得绵长,罗伊轻轻把被子往上拉了拉。
月光透过纱帘,照在床头柜那个丑猴子玩偶上。
远处港口传来游轮的汽笛声,像极了故事里燃烧的竹节爆裂声。
罗伊用中文轻声说完最后一句:“所以.过年就是一起吓跑所有不好的东西。”
1月22日,除夕。
天刚蒙蒙亮,陈兰已经系上那条洗得发白的蓝格子围裙,站在厨房里开始准备年夜饭。
灶台上摆着昨晚就泡好的糯米,吸饱了水的米粒胀得发亮。
她捞起一把捏了捏,确认没有硬芯,才倒进竹筛沥水。旁边小碗里是捣碎的斑兰叶汁,青绿色的汁液混着椰浆,等会儿要用来蒸年糕。
从冰箱里取出之前的鸡,皮色油黄。
走地鸡在法国自然是买不到的,因此改用布雷斯鸡,这是法国aoc认证的高端鸡种,皮下脂肪丰富,适合白斩鸡做法。
陈兰麻利地剁下鸡腿和鸡翅,剩下的斩成小块,撒上盐和姜黄粉腌着。
鸡油单独剔出来,在小锅里慢慢熬着,等会儿炒菜用。
橱柜底下拖出装干货的印着“dhl”标签的塑料转运箱——虾米、香菇、干贝,箱角还贴着新加坡海关的检疫贴纸,这是罗伊上个月折腾了半个月才弄回来的。
虾米用温水泡上,香菇剪去硬蒂,干贝撕成细丝。
泡发的水也没浪费,滤干净了留着炖汤。
砧板上堆着切好的配料:胡萝卜丝、马蹄碎、芹菜段,还有一小碗炸得金黄的葱头酥。五香粉和胡椒粉混在调料碟里,旁边是半碗碾碎的生,等会儿拌馅用。
蒸锅已经烧上水,笼屉里垫着香蕉叶。陈兰把调好的糯米粉浆倒进去,顺手撒了把椰粒。
甜香气混着水蒸气漫开时,她擦了擦手,又从冰箱深处摸出两包冻着的榴莲——这是年夜饭最后的惊喜,孩子们最爱吃的。
早上九点。
门铃响起后。
希斯伦带着三名中国记者安静地走进来,摄像师肩上的机器已经亮着红灯。
最年轻的女记者突然捂住嘴——客厅的吊灯上挂满了红包折成的小灯笼,餐桌上摆着用巧克力金币堆成的“金元宝”,连阳台的绿植都系上了红丝带。
罗伊从抽屉里取出三个红色信封,笑着递给记者:“新年快乐,一点小心意。”
年轻的女记者接过红包,发现里面是一张手写贺卡——罗伊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新年快乐”,还画了个小足球当落款。
下面还用中文和法语并排写着“感谢您讲述我们的故事”。
不是罗伊抠门。
中法两国新闻行业规定明确禁止记者收受现金及高价值礼品(中国限值1000元/法国50欧元),仅允许申报后接受象征性纪念品。
希斯伦在一旁点头:“俱乐部给各位准备了训练基地的参观通行证,以及周边礼物,各位回酒店能收到。”
“新年好。”
另一名记者,从公文包里取出两盒包装精美的茶叶递给罗伊,“这是我们总监让带的。”
罗伊接过茶叶,转身对记者们抱拳作揖:“恭喜发财。”
发音字正腔圆。
罗伊招呼大家围坐在客厅茶几旁:“别客气,都尝尝我煮的水。”
他拎起骨瓷壶,琥珀色的水冒着热气倾注进杯中。
记者们接过茶杯,热腾腾的甜香立刻飘满客厅。
年轻的女记者小心抿了一口:“好甜!”
摄像师大叔一饮而尽,抹着嘴说:“比咖啡提神。”
新浪体育的摄像师调整了三脚架高度,确保能同时捕捉到罗伊与客厅背景上的春联。
女记者取出录音笔,按下开关:“我们可以开始了。”
罗伊端正地坐在单人沙发上,双手自然搭在膝头:“我谨代表摩纳哥足球俱乐部,向全球华人球迷致以新春问候。”
他的普通话带着些许口音,但每个字的发音都清晰可辨,“祝愿各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当罗伊说到“期待在法甲赛场见到更多华人球迷”时,记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摄像师检查回放后比出ok手势:“素材很好,最后能再加个作揖的动作吗?”
罗伊起身,双手抱拳,以标准的姿势向前微躬。
“完美。”
女记者收起设备,“这些素材会配合俱乐部提供的训练絮,在除夕特别节目中播出。”
希斯伦适时递上准备好的文件袋:“这是罗伊亲笔签名的祝福卡复印件,方便贵方存档。”
女记者接过时指尖一顿,她与摄像师交换了个惊讶的眼神,这样周到的媒体接待在足球明星中实在罕见。
除夕傍晚,罗伊家的厨房飘出阵阵香气。
陈兰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蒸笼里飘出椰浆年糕的甜香。
“妈,要帮忙吗?”
罗伊探头进来。
“把这盘白斩鸡端出去,”陈兰头也不抬地翻动着锅里的虾米白菜,“小心别打翻了。”
罗文踮着脚偷吃刚炸好的春卷,被烫得直跳脚。
“妈!罗文又偷吃!”罗米大声告状。
餐桌上,希斯伦正笨拙地摆着碗筷。
罗伊端出一砂锅冒着热气的干贝鸡汤,金黄的汤面上浮着几粒枸杞。
“开饭啦!”
陈兰最后端上一盘炸得金黄的春卷。
罗伊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烫得直哈气。
“慢点吃,”杜晨笑着递过纸巾,“又没人跟你抢。”
希斯伦学着用筷子夹年糕,试了三次才成功。
陈兰默默推给他一把叉子:“用这个吧。”
吃到一半,罗伊突然从饺子里咬到什么,吐出一枚硬币。
“好运!”他得意地举着硬币。
厨房里,榴莲已经悄悄解冻。
陈兰看着客厅里笑闹的孩子们,擦了擦眼角。
罗伊把硬币用纸巾擦干净,郑重地放进钱包夹层。
餐桌上,罗文和罗米已经为最后一块年糕争抢起来,筷子碰得叮当作响。
希斯伦终于放弃用筷子,叉起一块榴莲尝了尝,眉头先皱后舒,又叉了一块。
杜晨笑着把剩下的榴莲推到孩子们面前,果肉在灯光下泛着奶油般的光泽。
窗外的港口传来汽笛声,通过astra卫星收看的凤凰卫视欧洲台里响着拜年歌。
罗伊从抽屉里拿出一迭红信封,挨个发给大家。
“妈,您的。”
他双手递给陈兰最厚的一个。
希斯伦接过红包,好奇地捏了捏:“我也有?”
“没结婚的都有份!”
罗伊笑着又抽出两个,“罗文、罗米,说吉祥话才能拿。”
“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两个孩子抢着喊。
杜晨支着下巴,看着罗伊弯腰给罗文和罗米发红包。
他笑得眼角皱起,头发因为刚才的玩闹翘起一撮,在灯光下泛着浅棕色的光泽。
这个荷兰姑娘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总能在最普通的时刻闪闪发光,却又像隔着层毛玻璃,明明触手可及,却总觉得不属于自己。
“你的。”
罗伊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面前,红信封在指尖晃了晃。
杜晨接过,指尖碰到他粗糙的掌心。
拆开时,发现里面除了欧元,三张手绘卡片滑了出来——“深夜美食券”。
她抿嘴笑了笑。
第三张是空白的,只有角落里一行小字:“随时兑现一个拥抱”。
罗伊突然伸手点了点角落的小字。
“现在就能兑现。”
他声音比平时低。
“先欠着。”
她抬头时已经换上平常那种促狭的笑,顺手把红包塞进手袋里,“等哪天你踢丢点球的时候再讨债。”
罗米突然指着窗外喊:“下雪了!”
细碎的雪飘过路灯,像撒落的糯米粉。
罗文已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橘子。
陈兰把剩下的饺子收进冰箱,顺手擦了擦灶台。
水槽里,几片白菜叶随着水流打着转,渐渐沉了下去。
38岁的罗马里奥表示将继续踢球直至完成千球壮举,目前已进890球。他称不再追求世界第一,但渴望为国效力。他质疑罗纳尔多“现象”称号,认为贝利才是球王,并盛赞小罗为巴西近十年最佳。未来不考虑执教,可能从政。
——巴西《视线》杂志。
(这两天有点事有点忙,这章不收费了给兄弟们看看,马上忙完恢复正常字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