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1/2)
第431章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
2011年7月16日傍晚,科工委大楼下一辆红旗轿车直接越过了门口的检查开进了院里。
不过这并非临近下班时间值班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在岗,仔细看去,在红旗车开进来的时候,门口的警卫人员正对着车子打着敬礼。
随着车子停稳,后排的车门率先打开,一双跟整个科工委都有些格格不入的白色运动鞋率先迈了出来,接着也不等同样刚打开车门的司机小跑过来,便径直走下了车,显然是个不拘泥于那些刻板教条的人。
来这里仅仅看车牌就不会被拦的人绝对不多,但放眼全国的话也不在少数,但有如此做派的只可能有一个。
“洛总,您过来了,张书记已经在办公室等您了。”
张云超的秘书显然早就得到了通知,提前等在了楼下,迎上了洛珞后便往里走去,洛珞的身后秦浩一趋一步的跟着。
刚结束《战斗天使》盛大杀青宴的洛珞,并没有沉浸在掌声与喧嚣里,跟刘艺菲一同回了趟津城看望了一下他的父母顺便休息了几天后,他便赶来了科工委。
倒也不是他放不下总设计师的荣誉和担子,实在是张书记那边……。
在张云超秘书带领下……虽然洛珞来这儿已经熟的完全不需要带路了,一行人径直走向熟悉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灯光柔和而温暖,张云超刚送走几个重要的项目负责人,桌上散落着几份印有“xx计划”机密字样的文件,空气里还残留着严肃议题的余韵,显然人还刚走不久,这段时间专门空出来见洛珞的。
张云超站在窗边,望着楼下安静停着的红旗轿车,直到秘书轻轻敲门:
“书记,洛总来了。”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便被推开。
洛珞带着夏日的暑气和一丝跟这里十分违和的轻快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件简洁的浅色t恤,脚上还是那双标志性的白色运动鞋,似乎直接从某个轻松的场景切换到了这里,别说拍戏的这段时间对他来说其实很轻松,即便是再忙,经过几天的休息也彻底恢复过来了。
张云超立刻转过身,脸上严肃的线条瞬间化开,变成了纯粹的长辈般的笑容。
“来了?快坐快坐!”
他绕过宽大的办公桌,热情地招呼着洛珞在会客的沙发上坐下,自己也紧挨着他落座,完全打破了平日的上下级距离感。
“喝点什么?刚到的红茶,尝尝?”
不等洛珞回答,张云超已经动手拿起茶壶倒茶,至于他的秘书则是和秦浩一起留在了外面。
“你这是刚从津城回来?家里头都好吧?”
“都好。”
洛珞笑着顺势坐下,神态自然放松,像回到熟悉的长辈家,完全不像刚从一部耗资巨大的科幻巨制杀青归来的导演兼科学核心人物,倒像个放假回家的大学生。
他的父母当然都很好,只不过按照二老的说法,其实原本的生活就已经让他们非常的满足,甚至觉得人生也就不过如此了,至于现在……则是有点好的过头了,让二人都有些不厌其扰,尤其是两人的单位还都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
他都能想象父亲洛志辉在那个早晨的编辑部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作为市报的主编,他的名字一夜之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分量,昔日的同事、上级、甚至更上面的部门,看待“洛主编”的目光必然复杂了许多。
那份他曾经凭借才华坐上去的主编位置,现在更像坐在了烫手山芋上。
一方面,他是“国宝科学家”的父亲,是无比巨大的荣光笼罩下的家属,报社乃至更上层对他的态度只会更客气、更谨慎,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疏离——没有人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冒犯这位“功臣之父”。
但另一方面,洛志辉几十年的职业素养让他本能地警惕:报社收到的关于盘古堆的稿件、关于“洛珞”的报道请求乃至“深度采访”,数量必定激增。
每一个字眼的斟酌,都关乎儿子乃至更高层面的形象与秘密。
他大概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谨慎地握着那支审稿的笔,生怕自己的决定引来不必要的波澜,那份主编的责任,从未如现在这般沉重且…敏感。
至于母亲在机关里,本就是一位勤勤恳恳工作多年、已能看到安稳退休曙光的普通科级干部,前几年因为他的缘故一路升到了处级,虽然不是“含权量”很高的那种职务,但也如同坐火箭一样了。
而这还没完。
盘古堆点火后,她的工作环境注定还会发生微妙改变。
原本习以为常的会议、汇报,周围人的眼神都变得不太一样。
羡慕、揣测、好奇,甚至是带有目的的试探性亲近,都会悄然增多。
洛珞知道,母亲最怕的是“特殊化”,是被人议论“沾了儿子的光”。
她能接受的最高礼遇大概也就是单位领导在遇到有关清洁能源政策学习时,可能会笑着说一句:
“老张啊,你们家可是践行国家战略了!”
而母亲必定会谦逊地摆手,强调那都是孩子的工作,与己无关。
但内心深处那份隐秘的骄傲,洛珞知道,是存在的。
它藏在母亲下班回家后,偶尔对着新闻重播愣神时嘴角的一丝温柔弧度里。
不过,这骄傲之外,必然还有更重的担子——保密教育恐怕反复进行,甚至家庭关系都要向上级部门做更详尽的说明,尽管早已备过案。
儿子的成就举世瞩目,却也让她的日常工作和言行举止都被放到了无形却不容忽视的聚光灯下,那份属于机关干部的谨小慎微,如今执行起来,成本高了许多。
而让洛珞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外界波涛汹涌,他再次踏进那个家门时,那份最熟悉的“烟火气”并未改变。
母亲依然会絮叨他衣服穿少了,担心剧组伙食不够好。
父亲依旧是坐在他那个沙发上看新闻,只是阅读的方式从报纸变成了手机,老镜下的新闻内容,可能多出了许多关于“未来能源”的版面,而他的审阅会比以前更慢、更仔细。
家里的饭菜,永远是那几样母亲拿手的家常味。
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家里的电话响起的频率前所未有地高,熟人关怀的、老同学叙旧的、甚至某些拐弯抹角试图攀扯关系的……父母应对这些多了几分熟练的客套与推脱。
门铃可能也成了需要警惕的声音,不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开门了。
洛志辉或许更爱待在书房了,书桌角落可能多摆了几本基础物理学或者前沿科技的科普书籍;张晓燕可能更勤快地打扫卫生,用行动排解内心的波澜。
他们的生活轨迹看似未变,却在每一个细节处都加筑了无形的围墙。
洛珞心底泛起一丝暖意,又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父母的平静,是靠巨大的心理承受力换来的。
他们收敛了所有与有荣焉的张扬,选择了低调、谨慎和一如既往的支持。
这份安静,就是他们在儿子搅动时代风云后,最深沉的爱与牺牲。
想起来洛珞都有些尴尬,前世今生就像是两个极端,自己就没让爸妈省过心……
即便前段时间上面特意安排了对两人的保护,但这种保护也只会让他们更加的不自在。
他改变世界,而父母的世界,因为他的改变,默默重塑,却尽力维系着那份他童年记忆中的港湾。
对他们而言,“洛珞的父亲”、“洛珞的母亲”,这身份本身的重量,已远超任何物质的改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