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炮击!(1/2)
第138章 炮击!
“嗶嗶嗶嗶!”
哨兵先是吹动哨子,尖锐的声音吸引了下方传令兵的注意。
然后哨兵一边挥舞手里的旗子,一边扯开嗓门喊道:“发现敌踪!距离二十五里外。”
“收到!”
下方传令兵得到消息,立即朝著不远处的营房跑去。
很快,营房之中命令传出,所有炮兵都行动了起来。
炮台上,每一门大炮几乎固定五人一组。分为炮长、装填手、弹药手、瞄准手、点火手,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这些大炮,都是崭新下线不久的火炮。
都是后装炮,炮管里面刻画了膛线,有效射程能达到两千米。
南炮台。
“装填手填装炮弹!”
炮长一声令下。
“收到!”
填装手打开炮门,接过弹药手递来的铜壳铁芯的,凹底锥形弹头填入其中。
又將药包装入。
关闭炮门,检查气密性后,插入火帽,伸出大拇指做了一个完成手势。
“等待!”
炮长手里拿著望远镜,朝著大海看去。
此时,他也已经看到了海盗的船只。心里不停的判断著船只距离、方位。
后边,弹药手点算著箱子里的弹药,
“普通铜壳铁芯的炮弹较多,开弹不多,要等待弹道確准以后再用。”
弹药手心里想著。
他朝著炮台下面看去,辅兵在下面的舱室守著,隨时准备等待他的命令,將下方的弹药箱子搬上来。
因为这种后装火炮,第一製造局刚刚製造出来不久,配套的炮弹数量並不多。
尤其是开弹,因为製造工艺复杂,人手也不够,製造的数量不多,只能省著用才行。
“传守备大人令一一”
这时,传令兵匆匆赶来,肃声高呵:“炮台各炮位严守待命,无令不得击发!违者军法从事!!”
“这是为何?”
炮长放下手中望远镜,转头不解问道。
年轻的士兵渴望功勋,这时候不让他们开炮,谁也不愿意。
“此乃守备大人亲喻。”
传令兵说完即走。
而在后方营房之中,胡常山、安昕、张谦、赵崢、秦明、房念林等人也在默默的等待著传令兵每一次过来匯报敌船距离。
而之所以不让炮台开炮,则是出於考虑倭寇如今只是来了一些小型风帆舰船。不宜过早暴露新式火炮的存在,以防倭寇判断了鱼头岛的防御力量以后,立即选择分散登陆,到时反而容易让安国军顾此失彼,难以防御。
而且,新式火炮的弹药太少,今天浪费在这些小型快船上面,等到倭寇的主力船队来了以后就容易被动。
“报!敌舰八里!”
传令兵再次进来匯报。
“大人,属下先行告退。”
房念林豁然起身,朝著安昕和胡常山行礼道。
“去吧。”
房念林作为炮营营长,此时需要靠前指挥。
他一溜小跑出了门,带著自己的传令兵,骑上马快速朝著前方奔赴而去。
鱼头岛不大,几分钟他就到了炮兵阵地,
他爬上滨海最高的一处五六米高的土坡上,拿著单筒望远镜看向敌舰。
只见敌舰之中,十来艘只有十几人的小船从敌舰上被放了下来,这些人正轻车熟路绕过沙洲,
朝著鱼头岛这边而来。
只要敌人靠近了,很快就能发现佇立在鱼头岛上的炮台。
本想著前期先放一些风帆舰船进入洛河,然后在封口子截断敌人退路,拿下敌人的船只。
现在看来,这些倭寇既精明又谨慎。
况且,看似承平的东阳府里,不知道多少人暗中和这些所谓的“倭寇”暗通款曲、流一气呢,安国军在鱼头岛驻扎的消息又不是什么秘密,倭寇也应当早已知道了。
所以,这个方案执行起来具有很大的困难,
“命狙击手先上,看看能不能將船上倭寇击毙。”
房念林命令道。
很快,被专门挑选出来的,一些枪法精湛的士兵占据高处,准备狙击倭寇。
但很快,就发现小船上的倭寇纷纷掉头,朝著大海返回。
很显然,倭寇已经近距离探查到了鱼头岛上炮台的位置。
“传我命令,除南北炮台,其余各炮位,等待敌舰进入有效射程內,立即开炮射击!”
房念林见此,知道鱼头岛的设施已经被倭寇发现。
立即下达最新命令。
传令兵立即將命令传达到各炮位。
但接下来,倭寇船只却並没有靠近鱼头岛,反而拋下船锚,在沙洲外的海面上停住了。
“倭寇这一次的组织度非比寻常,不是往常小股上岸,各自为政的劫掠。”
不久,安昕和胡常山也来到了土坡上,安昕接过望远镜,朝著海面上的那些舰船上看去。
大多数都是一些武装快船,也有部分更小一点的哨船、鸟船,船身长度大多在二十至三十五米之间。
上面多是一些装载到船舷上的火炮。
“往常倭寇是以劫掠沿海財富为目標,不可能主动与我们重兵把守的地方硬碰硬,这一次聚集这么多人来此,肯定是有除去劫掠以外的其他目的。”
安昕放下望远镜。
根据黑山岛上的谍子送回来的情报,以及海上这些越聚越多的敌船推断,这一次海盗的进攻,
和冯全乃至张则士脱不了关係。
往鱼头岛这里聚集,就是要长驱直入,从海上进入洛河,攻打东阳府城,以劫掠海量財富。
同时,只要他们的目的达成,自己这个被皇帝委以重任,专门来东阳府对付倭寇的知府也就当到头了。
不但头上乌纱不保,怕还得要去天牢里“喜提单间”。
到了那时候,冯全勾结张则士捲土重来,东阳將更进一步的落入他们的统治。
而敌人既然十分可能对府城动手,那以冯全在东阳府经营近三十年,必然还有不少后手,在出城以前,安昕就已经让府城所有捕快、神箭卫的人,暂听吴中信统一指挥,隨时准备出手镇压一切冯全埋下的暗子。
同时传令沿海的大泽、银山、扶阳三县,封闭城门,召集乡勇,谨防內乱。
就如安昕所想的一样,此时的府城之中,一些小道消息慢慢发酵。
“知府打不过倭寇,安国军已经连夜逃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