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新皇继位 改元崇寧(2/2)
具体扩军多少,他还没有想好,但必须保障自己在可能即將到来的乱世之中,有著独立自主的本钱。
“这一批新兵的素质很好,吃苦耐劳,非常听话。”
走进军营,校场上的兵,有的在练蹲马步,有的在练拼刺刀,还有人正在端著枪瞄准。
“这一批兵源,有一半是东阳府的,其余来自云台府、凤棲府和古沂府。那些地方因为去年的瘟疫还没有缓过来,很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一次安国军徵兵通过兵备道的渠道给那边下发了公文,踊跃参军的人很多。
尤其是伍仁县,来的人格外多。”
胡常山说著。
安国军的待遇,对於周边府县的人来说,是有看极大吸引力的。安国军从伍仁县走出来,伍仁县的兵本就多,伍仁人知道安国军的待遇,又对安昕有著极高的崇拜,来投奔参军者也格外多。
“这些后装枪用起来感受如何?”
安昕刚刚进门的时候,就发现门前卫兵已经换装了后装步枪。
他走到靶场旁伸出手,胡常山立即从一个小战土手中取来一把后装步枪递到了安昕的手中。
安昕掂量了一下后装步枪的重量,又仔细看了看步枪细节。
前段时间,葛绒去府衙匯报工作的时候,就详细匯报过关於后装步枪的事情。
这后装步枪,基本上都是前段时间配装军队的米涅步枪回炉再造的產物。
直接將步枪枪管底部切掉,再铆接上铰接式后膛装置,一支枪改造大约费三两银子左右。
不过,这种步枪总共就製造了二百多支,並没有大规模配装。
一是因为黄铜子弹的製造技术不行,雷汞填装等步骤还需要手工操作,日產量也就在八百枚左右,產量不足。
二是黄铜子弹的造价太高,如果真的全军装备,靡费颇多。
安昕的打算是,一批一批的换。
后面隨著技术的慢慢叠代,再加快换装速度。
安昕尝试著打了几枪。
只需要向右搬开活门,塞入为了照顾原先米涅弹枪管口径而製造的大口径子弹,將黄铜子弹塞入其中,闭锁活门,端著瞄准靶子扣动扳机,击针撞击底火,隨著后坐力撞击在肩膀上,弹头打在钢製靶子上发出“鐺”的一声,落下一个坑。
拨开活门,子弹被拋勾弹出,转动枪身铜壳就坠落地上。
已经非常方便!
相比栓动步枪虽然操作繁琐了一些,子弹需要打一枪塞入一次,但相比米涅弹步枪,这种一分钟能打七八枪的后装步枪,已经足以让安昕的部队大步跑入近现代军队的行列了。
可惜,目前第一製造厂,子弹生產车间的產能,不足以支撑安国军大范围的换装。而如今,电线、子弹、火炮、蒸汽机等等,处处用铜,而铜就是钱,安昕现在虽然有钱,但摊子铺张的也大,禁不住这样方方面面的消耗。
视察完安国军的新兵训练,看到了这些新兵的成长,安昕心里的焦虑被治癒了一些。
又过两日,八月下旬。
京城的消息尚未传来,南方先传来一个炸裂的消息。
吴南、浙江、福建等地,大乱!
鱼米之乡,天下粮仓,此地一乱,祸及万方。
府衙,二堂。
“现在,南方诸多地方,一片混乱。而且乱的非常突然,月初的时候还好好的,八月中旬以后,各地就开始乱了起来。
很多地方县衙都乱民堵在了衙里,最后被攻破衙门杀死!”
万泽文心急如焚。
他家在南方,有著绍兴师爷这一条线,消息灵通。
而他家中颇为富庶,如果被乱民盯上,怕是凶多吉少。
“南方鱼米之乡,即便税赋重,但老百姓多数也能活得下去,之前还没有什么徵兆,怎么忽然就乱了?”
张良不解的说道。
安昕皱眉道:“此中必然有组织者,能在数省之地,同时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组织者必然非同一般。
万师爷,你在南方消息灵通,可以多打听一下『圣火教”的消息。”
在伍仁县的时候,安昕就觉得这圣火教意图不纯。
从葛绒那里得知了更多关於圣火教的事情以后,安昕更確定这个教派图谋不轨,非常不安分。
如今,江南之乱虽然还未证实是什么人所为。但安昕觉得此事幕后十之八九,就是圣火教从中发挥作用。
但在经过最初的惊以后,安昕此时心下反而並不觉得这一乱是个坏事。
至少对於他个人来说,这反而是个好事。
因为在如今这个尘埃未定,前程未卜的时候,南方一乱,天下不稳,位於吴北的安国军的重要性,他这位知兵的知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出来。
原本朝廷党爭给他带来的危险,也隨著南方的乱,让他的政治生命安全稳固了很多。
就算这一次,最后是胡党成为笑到最后的掌权者,他也有了迴旋的余地。
自古以来,打仗对於当地老百姓来说,是失去秩序,是大写的“苦”和“惨”。
但对於很多当权者来说,对於兵头子来说,战爭是一场利益的博弈,是火中取栗的机会,赚的盆满体满的比比皆是。
安昕此时因为对於南北的消息都不明朗,並未想的那般深入。
只是命人仔细打听。
同时,派遣几组神箭卫的探子,前往南方吴南等地打探消息。
而在八月二十一日,北京终於传来了消息。
是徐观湘发来的。
作为安昕如今海贸集团的紧密利益伙伴,他们之间的关係,还要比安昕和座师夏吉之间密切很多。
“自先帝龙驭上宾,京畿震盪,朝局汹汹。今幸得天佑宗庙,神器有归,四殿下以仁孝英睿之资,受命於危难之际,已於本月朔日即皇帝位,詔以本年改元崇寧。
今上虽冲龄践祚,然睿质天挺,且得两宫慈圣垂帘护持,朝中有元辅王公竭力匡扶內外渐次颗寧。
惟时局艰难,辽东烽烟未靖,江南漕运多滯,尚祈贤弟速整舟之利,以国用之急。
切切。”
信笺很短。
但內容却大大出乎安昕之预料,登基之人既非大皇子,也不是二皇子,竟然被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四皇子得了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