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连堡截酋,闯王出马(月票600加更!(2/2)
是真的慌不择路?
还是另有埋伏?
“总镇!”
看着李秉诚在犹豫,副将王守忠坐不住了。
“总镇,得出兵!”
“难道咱们就眼睁睁看着建奴从小道溜走?那可是皇太极的主力!若是让他逃回赫图阿拉,咱们这冰城岂不是白筑了?”
王守忠年轻气盛,又盼着立战功,一想到皇太极可能逃脱,便按捺不住。
“末将请命!率麾下一千骑兵出城追击!建奴带着俘虏,走小道必然速度慢,咱们骑兵快,定能追上他们,至少也能抢回些辎重,迟滞他们的行军速度!”
李秉诚却缓缓摇头,眼神依旧盯着舆图,语气沉稳:“不可。”
“为何不可?”
王守忠急了,声音拔高几分。
“总镇是怕了建奴不成?咱们有一千骑兵,就算遇上埋伏,也能全身而退!
若是坐视不理,等经略公问起,说咱们见敌不攻,到时候谁来担这个责任?”
李秉诚抬眼看向王守忠,眼中没有丝毫怒意,只有历经战事的冷静:
“不是怕,是不能冒这个险。
你想过没有?
东侧山谷的小道有多少条?
咱们的探哨只看到建奴进了一条,可谁能保证那不是疑兵?
说不定皇太极早就分了兵,一条道走俘虏,一条道走主力,就等着咱们出城追击,好把咱们引进埋伏圈。”
他顿了顿,手指指向舆图上的山林区域,语气加重:
“再说,女真人生长在山林,熟悉地形,咱们的骑兵进了山谷,连阵型都展不开,只会被他们分割包围。
咱们只有一千骑兵,若是折在这儿,冰城的防守力量就弱了。
到时候皇太极再回头攻冰城,咱们怎么办?”
王守忠攥紧了拳头,还想争辩:
“可咱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至少派骑兵去试探一下!就算追不上,也能让上面知道咱们尽力了!”
李秉诚沉默片刻后,之后语气坚定的说道:
“不必试探。咱们的任务是‘堵路’,是‘迟滞’,不是‘追击’。
皇太极走小道,没了马车,又带着俘虏,行军速度必然大减。这
就已经达到了迟滞的目的。”
他转过身,对着王守忠解释:
“威虏伯刘兴祚的骑兵就在后面,平虏伯陈策的步兵也在跟进,只要咱们守住冰城,不让皇太极回头走大路,他就只能困在小道里。
等刘兴祚追上他,再加上孙承宗的埋伏,皇太极插翅难飞。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好这座冰城,别为了怕担责,丢了根本。”
王守忠看着李秉诚坚定的眼神,又想了想山谷里的复杂地形,终于低下了头,拱手道:
“末将明白了,是末将太急切了。”
李秉诚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
“我知道你想立功,但战场之上,沉稳比勇猛更重要。
传令下去,加强冰城戒备,密切关注小道方向的动静,有任何情况,立刻回报!
另外,让探哨多派些人,盯着建奴留下的辎重,别让他们的哨探搞鬼。”
“是!”
王守忠应声领命,转身快步走出帐内。
。。。
深山老林里面。
皇太极勒马走在队伍中间,眉头拧成了死结。
他已经在这片密林中跋涉了一天一夜,胯下的战马也累得频频打晃,连呼吸都带着浓重的白雾。
黄台吉不得不下马,牵着战马走。
他时不时回头望向身后的队伍,眼中满是焦躁。
俘虏们背着沉重的绸缎、茶叶,在没膝的积雪里艰难挪动,有的人走不动了,便被建奴士兵用马鞭抽打,却依旧迈不开步子。
还有些人直接倒在雪地里,口鼻冒血,再也没能起来。
这一天一夜,累死的俘虏已不下百人。
更让他心焦的是,之前埋伏在清河附近的五百骑兵,早已撤了回来,带回的消息是“明军死守冰城,半步不出”。
“李秉诚这老狐狸!”
皇太极低声咒骂。
他原以为留下辎重能诱明军出城,却没想到李秉诚如此沉得住气,硬是不上当。
再这样在山林里拖下去,别说赶回赫图阿拉,恐怕用不了多久,刘兴祚的追兵就会咬上来。
但为今之计,却只能如此了。
又熬了一天一夜,当队伍终于钻出密林,踏上大柳河沿岸的大路时,皇太极才松了口气。
大路虽也积着雪,却比山林好走太多,队伍的行军速度骤然提升,连牛羊的呜咽声都轻快了几分。
他勒马立于一处高坡,望着远方冰封的大柳河,心中刚升起一丝希望,散出去的斥候却给他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大汗!前方有冰堡!”
皇太极心头一紧,顺着斥候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前方十里处的大路中央,矗立着一座青灰色的冰堡,规模虽不如清河的三座,却也壁垒森严,城头隐约能看到明兵的身影,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又是冰堡?”
皇太极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刚摆脱山林的纠缠,又遇上拦路的堡寨。
皇太极心中犹豫起来:
难道还要再走小道?
可身后的斥候已经传来消息,刘兴祚的骑兵离他们只有半日路程,再钻山林,不等绕过去,就会被追兵追上。
“攻?还是绕?”
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
攻冰堡,若是短时间拿不下来,追兵一到,就是前后夹击。
绕小道,时间根本来不及。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身旁的斥候下令:“去查!前方冰堡是谁在守?明军有多少兵力?”
斥候领命,快马加鞭朝着冰堡方向奔去。
半个时辰后,斥候气喘吁吁地赶回来,翻身下马禀报道:
“大汗!冰堡城头插的是参将旗帜,上面写着‘李’字!
看城头的明兵数量,约莫有两千人,多是步兵,骑兵很少!”
“参将?李姓?”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在辽东征战多年,明军中有名有姓的将领他大多知晓,总兵、副将级别的暂且不论,一个小小的参将,还姓“李”,能有什么本事?
恐怕是熊廷弼临时派来凑数的,连像样的将领都没舍得派。
“区区一个参将,也敢拦本汗的路?”
皇太极勒马向前,目光扫过麾下的八旗子弟。
虽然众将士们连日赶路疲惫,但只要能拿下这座冰堡,就能顺着大路直奔赫图阿拉,摆脱追兵。
这个险还是值得冒的。
当然,真正让皇太极冒险的,有很大的原因,便在守将身上。
若是有名的将军镇守前方冰堡,他肯定绕路。
但.
李姓参将?
路边一条罢了!
两千步兵守一座小冰堡,建奴骑兵全力冲锋,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攻破!
他当即对着身后的恩格德尔下令:
“让蒙古八旗的人休整片刻,等会先派一队人去佯攻,试探一下明兵的底细!”
“是!”
恩格德尔连忙领命,转身去安排士兵。
建奴士兵们听到要攻冰堡,虽有疲惫,却也燃起了斗志。
山道太折磨人了,有些地方,根本连道路都不算,还需要人为开道。
前面的冰城虽然难攻。
但只要冲过去,就能回家,就能摆脱身后的追兵。
更何况,前面冰堡的守将,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色。
可皇太极和他手底下的八旗子弟不知道,此刻冰堡城头,那个被他视作“无名参将”的李姓将领,正凭栏而立,望着远方的建奴队伍,眼中满是锐利的光芒。
他身着轻甲,头戴毡帽,背披红色披风,腰间悬着一柄环首刀,正是在另一个时空中搅动天下、推翻大明的闯王李自成。
只因朱由校的提前布局,让这个闯王出现在辽东,还挡在皇太极前往赫图阿拉的必经之路上。
让这场本不该出现的“皇太极战闯王”,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了。
ps:
一天更两万多字,身体有点顶不住了。
两点半,还没洗澡。
晕~
另外。
求一下订阅~
这对我真的很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