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皇明 > 第398章 通敌纵酋,天威已显

第398章 通敌纵酋,天威已显(2/2)

目录
好书推荐: 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 我真无意把她们养成BOSS啊! 三国:满级魅魔,你去酒肆演讲?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 离谱!觉醒雄芯后,吊打漫威宇宙 拾叶小洛的第1本书 我,代驾主播,大姐上车就下播! 我的老婆是天后 穿越者不死于遗忘 一百年前我死了

他强压着心中的激动,依旧保持着警惕。

“本汗凭什么信你?”

那小卒却笑了,笑容里带着几分耐人寻味:

“信不信由大汗。我家主人说了,他只是想让大汗多活几年,好让辽东的战事,再持续些时日。”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皇太极的疑惑。

他瞬间明白了。

此人背后的人,定是辽东那些靠着“军需”“粮饷”牟利的官员或将领!

这些人靠着战事吃饭,若是大金覆灭、辽东太平,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才会暗中通风报信,让他活下去,让战事继续下去!

皇太极低头沉思,结合自己的判断。

明军连续作战数月,从清河到柳河,再到围攻赫图阿拉,消耗必然巨大。

孙承宗在辽阳的后勤本就吃紧,再被草原部落劫掠,断供是大概率的事。

这么一想,此人带来的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他猛地抬头,救援赫图阿拉的念头,瞬间烟消云散。

既然明军撑不了多久,他何必去送死?

不如在此处等巴雅喇的偏师,等明军撤军后,再回赫图阿拉重整旗鼓!

“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

想明白之后,皇太极对着那士兵说道:“本汗记住这份情了。”

“既然你家主人要谋利,我这里有牛羊、有战马、有人参,你们主人到时候,也可以和我们做生意。”

连战事透露机密情报都敢,此人背后的人可以利用。

说不定,还可以和他们交易,换来大金现在急需的各种物资。

这明军士卒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将大汗的话带回去的。”

“放他走。”

皇太极对着济尔哈朗挥了挥手,示意放人。

济尔哈朗也知晓此人不是敌人,当即解开了那士兵的束缚,并且给了他一袋烧酒。

“好酒!”

此人接过烧酒,喝了一口,舒爽的呻吟一声。

之后对着皇太极拱了拱手,没有再说什么,骑乘上一匹战马,转身走进风雪之中,很快便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原里。

皇太极站在高坡上,望着此人消失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

他没想到,自己竟能靠着明军内部的“蛀虫”活命。

看来,这场辽东之战,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时间如白驹过隙。

十五日的时间,转瞬即逝。

赫图阿拉城墙上的建奴守军依旧顽强,而明军的粮草已渐渐见底,火铳的铅弹几乎没有了,连士兵们每日的口粮,都从两斤糙米减到了一斤半。

营地里,不少士兵裹着单薄的衣,靠在帐篷边,望着南方的方向发呆。

再有几日就是除夕了。

往年这个时候,他们早已在家中围着炭火盆,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听着孩子的笑声。

可如今,只有呼啸的寒风、冻硬的干粮,还有远处城墙上隐约传来的建奴喊杀声。

“不知道家里的年过得怎么样……”

一名来自山东的士兵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思乡的苦涩,身旁的同伴们沉默着,没人接话。

思归的情绪像瘟疫般蔓延,连平日里最勇猛的莽夫,此刻也没了往日的锐气。

中军大帐内。

熊廷弼盯着案上的舆图,眉头紧锁。

李若星垂手站在一旁,脸色有些难看:“经略公,属下按您的吩咐,故意放出要北上追击皇太极、或是强攻赫图阿拉的假消息,还安排了‘破绽’,可抓到的都是些底层的小卒,一问三不知,真正的内奸,根本没露头。”

熊廷弼重重叹了口气。

那些藏在暗处的蛀虫,定是察觉到了风声,收敛了手脚。

抓不到核心内奸,此番攻伐赫图阿拉,剿灭建州女真,势必有人在后面掣肘。

“罢了。”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几分疲惫。

“这些小角色留着也没用,都发往辽阳,交给孙部堂处置吧。”

辽东巡抚就是管锦衣卫诸事的,这方面,他倒是不想越权处理。

就在他犹豫要不要撤退的时候。

帐外传来亲兵急促的脚步声:“经略公!京师来的快马!陛下的密诏!”

熊廷弼心中一紧,连忙起身,整理好官袍。

而在这个时候,送密诏的太监也进来了。

熊廷弼赶忙对着密诏的方向跪下。

传诏的太监见礼仪具备,也不耽误时间,当即展开明黄的诏书,声音在帐内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辽东冬寒,将士疲弊,后勤难继,着经略熊廷弼即刻撤围,率部回师辽阳,待开春整肃内部、补足粮草后,再图进取……”

“另,召见布和,命其将林丹汗、莽古尔泰等俘虏囚送入京.”

陛下也要我撤军吗?

他抬起头,望着传诏太监,眼中满是不甘。

或许。

再多围几日,赫图阿拉就破了!

可他也明白,君命难违,更何况,眼前的困境确实无解:

士兵思归、粮草断绝、内奸未除.

再耗下去,恐怕不等建奴来攻,明军自己就先乱了。

连他自己都没有多少把握可以短时间拿下赫图阿拉。

“臣辽东经略使熊廷弼,遵旨。”

熊廷弼接过密诏,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失落。

待传诏太监离去,他也将自己失落的心情收拾好。

事不可为,便不能勉强。

他对着帐外大喝:

“传本经略钧令!即刻拆除古勒寨、沙济寨等赫图阿拉外围堡寨,所有木料、砖石尽数运走,不许给建奴留下半点可用之物!

各军分批次撤军,刘兴祚部断后,陈策部护送伤员,务必确保撤退有序!”

“另外,让布和台吉过来!”

“遵令!”

亲兵们轰然应诺,转身去传达命令。

帐内,熊廷弼望着密诏上“整肃内部”四个字,心中渐渐坚定。

或许

杨涟是对的。

攘外必先安内!

不把辽东的蛀虫彻底清除,就算灭掉了皇太极,也守不住辽东的安稳。

不多时。

布和台吉应邀走进大帐。

此番攻伐赫图阿拉,布和也随军出征,不为别的,只为了报仇。

可惜。

此番这仇肯定是报不了了。

此刻他脸上还带着几分疲惫,见熊廷弼神色严肃,连忙拱手行礼:

“不知经略公召属下前来,有何吩咐?”

熊廷弼示意他坐下,语气缓和了些:

“布和台吉,陛下有旨,召你即刻入京。另外,林丹汗、莽古尔泰,还有察哈尔部、建奴的几位贵胄,也需由你亲自押送前往京师。”

“我去京师?”

布和猛地愣住,眼睛瞪得溜圆,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原以为打完这仗,自己顶多能带回些战利品,回科尔沁整顿部众,却没想到竟能得到面见大明皇帝的机会。

熊廷弼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你是皇亲国戚,此次又助我大明生擒林丹汗、大败皇太极,功不可没。

陛下有意,要亲自封你为顺礼王。

你父亲莽古斯生前便是顺礼王,如今这个爵位,也该由你继承了。”

“顺礼王?!”

布和猛地从座椅上站起来,脸上的疲惫瞬间被狂喜取代。

他之前还担心,父亲的爵位会落到两个叔父手中,却没想到大明皇帝竟直接将这个爵位封给了他!

“我……我这就去安排!”

布和搓着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他脑海里已经开始盘算:

要带上最好的蒙古马,给陛下准备些草原上的特产。

到了北京,一定要好好看看大明的都城是什么模样。

还有他的两个女儿,自从送入京师后,他还没见过,不知道她们在宫里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

看着布和喜不自胜的模样,熊廷弼的心情也轻松了几分。

封布和为顺礼王,不仅是对他功绩的奖赏,更是大明拉拢科尔沁部的手段。

科尔沁部还是要用的。

尤其在他被皇太极劫掠之后,实力下降了不少,更是可以用。

不过

草原人的野心膨胀得太快了。

陛下此番诏其进京,恐怕有敲打的意思。

长久治理草原,离不开狗腿子。

以明军对付草原各部,成本还是太高了。

若是能用蒙古人对付蒙古人,这才是省时省力,一劳永逸的办法。

而布和台吉是陛下的岳丈。

有了这层关系,科尔沁部日后定会更坚定地站在大明这边,草原的局势,也能更稳几分。

两人尚在交谈。

帐外,明军撤军的号角已经吹响。

呜呜呜~

士兵们依旧思乡,却也因“回家过年”的消息而多了几分干劲,开始有条不紊地拆除营寨、收拾行装。

赫图阿拉城墙上的建奴守军,看着明军撤军的身影,眼中虽然高兴,却不敢贸然出击。

他们不知道,明军的撤退,是真退还是假退。

万一给他们埋伏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哭的。

熊廷弼最后望了一眼赫图阿拉的城墙,将密诏仔细收好。

他倒是没有气馁,只是有些可惜。

且让你多活几日罢!

这次撤军不是失败,而是为了更彻底的胜利。

等他清理完辽东的蛀虫,补足粮草与火药,再回来时,定要踏平这座城池,让建奴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千里之外。

北京城。

临近年关,京城大街小巷,都开始热闹起来了。

正阳门外的大街上,早在腊月二十就搭起了彩棚,青竹做架,红布为幔,棚下的店铺挂满了“福”字与春联,伙计们穿着新浆洗的青布袄,高声吆喝着招揽生意。

梳篦铺的玻璃镜前围满了挑头油的妇人,珠翠铺的柜台里摆着亮晶晶的点翠簪子,玩具铺前挤满了攥着铜板的孩子,风车“哗啦啦”转着,与叫卖声、笑声揉在一起,连寒风都似暖了几分。

白云观的庙会早已开了张。

山门前的石猴被摸得锃亮,香客们排着队去摸猴头,盼着来年顺遂。

观内的戏台上,戏子们穿着五彩戏衣,唱着《龙凤呈祥》,台下的茶摊前坐满了人,粗瓷碗里的茶冒着热气,小贩穿梭其间,叫卖着炒栗子、艾窝窝,连空气中都飘着甜香。

大钟寺外更热闹,孩子们骑着披红绸的小毛驴,在大人的搀扶下绕着寺门跑,手里的风车转得飞快,笑声能传到三里外。

“二十三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胡同里的百姓们忙着祭灶、扫尘,家家户户的窗棂上都贴上了新剪的窗。

暮色降临时,灯笼渐渐亮了起来,从胡同口到街心,一盏盏红灯笼串成了长龙,映得积雪都泛着暖红。

恍惚间,竟让人忘了这是内忧外患的天启元年,只觉仍是大明盛世的模样。

而在紫禁城中,同样有了过年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后,宫里早已换上了年景。

乾清宫的廊柱上挂满了五彩宫灯,灯上绘着“万国来朝”的图景。

殿内的太监宫女们都换上了葫芦景补子的新袍,青绿色的补子上绣着缠枝葫芦,透着鲜活的年味。

乾清宫前的空地上,工匠们早已经搭好鳌山灯,数千盏小灯组成了“江山永固”的字样,入夜后点亮,璀璨得能照亮半个紫禁城。

宫门两侧的桃符板早已立好,朱红的木板上刻着驱邪的符咒,门神画贴的是秦琼、尉迟恭,怒目圆睁,护着宫禁安全。

魏朝轻手轻脚地走进东暖阁,

却见大明皇帝朱由校正坐在书案前,手里捏着一份奏折,眉头拧成了疙瘩,连案上冒着热气的雪梨都没动一口。

窗外的鳌山灯明明灭灭,映在他年轻的脸上,却没添半分喜气,只衬得那抹忧虑更重。

“辽东的奏报还没到?”

朱由校头也没抬,声音带着几分沙哑。

过年了,连许多官员都休沐了。

但作为皇帝,朱由校却依旧忧心国事,夙兴夜寐。

熊廷弼率大军围了赫图阿拉半月,可皇太极的援军迟迟不现,明军的粮草却快撑不住了。

他深知,熊廷弼是顶着内忧外患出战的,若是此战惨败,辽东好不容易稳住的局面,怕是要一朝倾覆,那些靠战事牟利的蛀虫,又要跳出来兴风作浪。

辽东之事不让他省心,大明的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去。

为了凑齐辽饷,他推行税改,准备严查江南士绅的隐田,可那些士绅勾结地方官,阳奉阴违,甚至煽动百姓闹事,税改推进得举步维艰。

而辽饷的征收,又像一块巨石压在百姓身上。

山西陕西本就遭了灾,饥民遍野,如今再加征辽饷,小规模的民变此起彼伏,地方官的奏报里满是“饥民劫掠州县”的字眼,却拿不出半点解决办法。

最让他揪心的,是四川的奏报。

永宁宣抚司的奢崇明,近来频频与贵州水西的安邦彦互通书信,探子传回消息,奢崇明已暗中调动了数千土司兵,囤积粮草,看那架势,怕是要反!

西南若乱,大明又要分兵去平,到时候辽东、西南两头受敌,局面只会更糟。

“哎……”

朱由校放下奏折,靠在龙椅上,轻轻叹了口气。

这大明,看似尚且平静,实则早已千疮百孔。

外有建奴、蒙古虎视眈眈,内有官员腐败、民怨沸腾,每走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陛下,辽东有消息了!”

就在这时,王体乾的声音从阁外传来。

朱由校猛地直起身,眼中瞬间亮了起来:“快呈上来!”

密折拆开,上面的字迹潦草却有力,

“赫图阿拉围半月,建奴援军不至,臣遵旨撤围,布和台吉护送已俘虏入京……”

一连串的消息,让朱由校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他反复读了两遍,嘴角渐渐勾起一抹笑意。

熊廷弼这头倔驴,终于愿意退兵了。

也不想想,辽东多年积弊,岂是一朝能够解决的。

已经扭转了大明在辽东的颓势,就应该稳一点来。

另外

林丹汗终于要来了。

朱由校最终不自觉露出微笑。

当年。

唐太宗李世民曾让颉利可汗当众献舞,彰显大唐天威。

今朝。

他何不效仿太宗,让林丹汗也在朝堂上跳一支草原舞?

一来,是让天下人看看,大明并非弱国,连草原大汗都能擒来。

二来,是向世人宣告,他朱由校,有志向、也有能力成为太宗那样的雄君明主。

更重要的是,要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魑魅魍魉。

不管是辽东的蛀虫,还是西南的奢崇明,若敢与大明为敌,林丹汗就是他们的下场!

朱由校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璀璨的鳌山灯。

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却没让他觉得冷。

天启元年快要结束了。

回顾这一年来,他做了很多事,也收获了很多。

虽然大明这艘破船依旧千疮百孔。

但只要他一步一步走下去,肃清内奸,平定外患,总有一天,能让这北京城的热闹,真正变成大明盛世的模样。

让日月之明,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或许

在他有生之年,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ps:

9600超级大章!

求订阅!!!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爸,你也妹说我家才是苟财阀啊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红楼:权倾天下 嫁给残废后我成了首辅夫人 海贼:这个海军有亿点贪 阴阳诡匠 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 高武:外甥女被欺负,8岁的我堵校门! 我以神魔为食 足球:才17岁你说我替补半辈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