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凑兵虚势,两藩竞附(1/2)
第406章 凑兵虚势,两藩竞附
平壤城。
李倧临时征用的院子堂中。
一颗血淋淋的头颅格外狰狞,此刻正摆放在案牍之上。
正是朴熙的首级。
朴熙的首级发丝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双目圆睁,仿佛还残留着临死前的不甘与愤懑。
李倧身着赤色常服,站在案前,死死的盯着朴熙的首级,脸上青筋凸起,原本还算俊朗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变形。
“就是你这个逆贼!”
李倧猛地一拍桌案,声音充满怨毒之色。
“若不是你,我何至于被围大城山,险些丧命?
何至于要向大明低头,受那苛刻条件的束缚?”
他想起被朴熙的流民军追得狼狈奔逃的日子,想起洪瑞凤带回的三个“屈辱条件”,想起毛文龙那副掌控一切的模样,怒火便像岩浆般在胸腔里翻涌。
所有的憋屈,都想借着这颗头颅发泄出来。
“来人!”
李倧猛地转身,对着厅外喊道:
“将这逆贼的头颅剥去皮肉,制成酒樽!本殿要日日用它饮酒,让他死后也不得安宁!”
厅外的侍卫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却不敢违抗,连忙躬身应道:
“遵殿下令。”
“殿下不可!”
一直侍立在旁的洪瑞凤连忙上前,躬身劝阻。
“朴熙虽死,但其残余流民仍在黄海道一带游荡,若殿下此时行此暴戾之事,恐会激起百姓不满,反而给了李珲可乘之机啊!”
他看着李倧近乎疯狂的模样,心中满是担忧。
此刻的朝鲜,早已不是李倧能肆意发泄的模样,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李倧的怒火一顿,像是被一盆冷水浇了半截。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戾气,看向洪瑞凤: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毛将军已传来消息,大明皇帝召他即刻南下,对付南海的荷兰人。”
洪瑞凤压低声音,语气凝重。
“明军最多一两个月内便会撤离平壤,届时,没有大明的庇护,李珲与逆贼全焕,定会率军北上。
殿下若此时不抓紧整军备战,恢复实力,怕是连平安道都守不住!”
这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愤怒中的李倧。
他猛地清醒过来。
是啊!
明军一走,他便没了靠山。
李珲虽昏庸,却还握着南部四道的兵力,全焕的乱党也在京畿道蠢蠢欲动。
若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别说夺取王位,能不能保住小命都难说。
“你说得对,是我失了分寸。”
李倧的脸色渐渐恢复冷静,他走到舆图前,思虑再三之后,说道:
“传我命令,让申景禛、具宏、具仁垕即刻前来议事!”
不多时,三个身着朝鲜官服的男子便快步走入厅内,躬身行礼。
申景禛年过四十,面容沉稳,是李倧的表舅。
具宏身材魁梧,眼神锐利,是他的亲舅舅。
具仁垕年轻些,约莫二十岁,是他的表兄。
这三人都是李倧的至亲,也是他最信任的臂膀。
“殿下召我等前来,可是有要事吩咐?”申景禛率先开口,语气恭敬。
“明军一两个月之后便会撤离,届时李珲与全焕必来犯境,若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恐怕离败亡就不远了。”
李倧开门见山说道:
“申景禛,你即刻在黄海道募兵,务必在十日内招募五千青壮。
具宏,你在整顿旧部,清点兵器甲胄。
具仁垕,你负责训练新募的士兵,不得有半分懈怠。
我要的是能打仗的军队,不是连流民都打不过的废物!”
三人齐声应道:“臣遵旨!”
洪瑞凤看着李倧终于步入正轨,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可随即又想起一件事,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迟疑片刻之后,这才开口:
“殿下,还有一事……臣需向您禀报。”
“何事?”
李倧转头看他,眉头微蹙。
“平壤府库的粮草……已然不多了。”
洪瑞凤的声音越来越低。
“建奴去年劫掠朝鲜时,将大部分粮草都运走了,剩下的也多被朴熙的流民军搜刮一空。
如今府库中,仅剩的粮食不足三千石,若是招募士兵,怕是连半个月的军饷与口粮都支撑不住……”
“什么?”
李倧猛地瞪大双眼,快步走到洪瑞凤面前,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怎么会没有粮草?黄海道这么多官绅,他们手里就没有存粮吗?”
“官绅的存粮……也多被朴熙抄没了。”
洪瑞凤苦着脸说道:“剩下的几家,也都抱着粮食不肯松手,说什么‘自家也需度日’,臣派人去征调,他们却百般推诿。”
李倧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攥紧拳头,咬牙道:
“不肯给?那就强征!本殿现在要募兵御敌,保的是整个朝鲜的安稳,他们敢私藏粮草,便是通敌!”
“殿下,不可啊!”
洪瑞凤连忙劝阻。
“百姓家中也已无余粮,去年冬天,北境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若是再强征,恐会激起民变。
到时候,不用李珲来攻,我们自己就先乱了!”
洪瑞凤此话一出,李倧顿时僵在原地。
强征失民心。
不强征,又没有粮草。
李倧只觉得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粮草,募来的士兵如何训练?
如何打仗?
明军一走,他麾下兵卒却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无法保障,到时候,还会听他的命令?
“或许……可以向明军借粮。”
洪瑞凤见李倧如此着急,说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向明军借粮?
李倧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可转瞬又被犹豫取代。
他不是没想过这条路,可大明如今“无利不起早”,毛文龙更是个把利益看得极重的人。
上次的三个条件已经让朝鲜损失惨重,这次借粮,大明又会开出什么苛刻的条件?
是再割让港口,还是要更多的战马?
“殿下,眼下已无他法。”
洪瑞凤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抬起头,语气带着几分急切的劝说道:
“我们可以上表大明皇帝,言辞务必谦卑,再献上朝鲜的珍稀之物。
比如贡女处子、百年高丽参、玄狐紫貂这类毛皮,还有海东青、猎犬,甚至火者(阉人)、黄金白银,用这些‘诚意’换大明皇帝的重视与援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大明后宫之中,还有两位咱们朝鲜送去的贡女,她们如今虽位份不高,却也能时常见到陛下。
殿下可修书两封,让她们在陛下跟前多进言,求陛下念及藩属之情,赐下粮草。”
洪瑞凤此话一说,李倧心中快速盘算。
处子、人参、毛皮这些东西,虽说是朝鲜的珍宝,可终究“不能吃”,比起能救命的粮草,算不得什么。
至于后宫的贡女,当初送她们去大明,本就是为了维系与大明的关系,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若能借到粮草,募兵备战便有了底气,就算付出些代价,也值得。
“就这么办!”
李倧猛地拍板,眼中的犹豫彻底散去。
“洪卿,你即刻去筹备贡品。
处子要选容貌端庄、身家清白的绝色美女,人参要百年以上的老参,毛皮挑最上乘的玄狐与紫貂,黄金白银有多少,就给出去多少。
再让人快马加鞭去汉城,取后宫贡女的家书,我亲自修书附后。”
“臣遵旨!”
洪瑞凤躬身应下,转身快步离去,偏厅里终于有了几分忙碌的气息。
接下来的十日,李倧疯狂搜刮贡品。
别说,还真给他搜刮了不少好东西。
朴熙随身流寇,但却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对普通百姓并没有过多骚扰。
只是对官绅下手。
而李倧则是对普通百姓下手,十日之内,成果颇丰。
此刻。
府衙后院,十几名身着素衣的处子垂首而立,脸上带着怯意。
这些女子,便是李倧从黄海道中搜刮出来的美人。
高丽女子确实有许多好看的,有几个,便是李倧见了都流口水。
但为了自己的大业,他也只好忍痛将这些美人送往北京,用来讨好大明皇帝。
而后院的仓库之中,更是堆满了筹备好的贡品。
百年高丽参、玄狐皮、海东青
贡品琳琅满目。
李倧每日亲自查验贡品,生怕有半分差池。
为了能够从大明那里接到粮草。
李倧连见毛文龙时,也收起了所有的王室傲气,态度恭敬得如同侍奉长辈一般。
极尽奴婢之事。
这日清晨,李倧又带着新采的鲜参去见毛文龙。
城中大堂。
毛文龙正坐在案前看舆图,见他进来,只是抬了抬眼:“殿下今日又来,可是贡品筹备妥当了?”
“劳将军挂心,贡品已备好,不日便可送往北京。”
李倧躬身行礼,双手递上参盒,语气谦卑。
“这是昨日刚从咸镜道深山采来的鲜参,特来献给将军补身。”
毛文龙接过参盒,打开看了一眼,随手放在案上,脸上旋即露出笑容来了。
“殿下倒是有心。”
这段时间,他算是享受了朝鲜国父的待遇了。
美人、美食、美酒,都有人送来巴结他。
人参更是吃不完。
吃拿卡要,日子当真是好过得不得了。
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对于这个扶不起的李倧,毛文龙自然也不吝啬给他支持。
“光靠贡品求粮,终究慢了些。
本帅已让人去传旨,让咸镜道、平安道、黄海道的兵使,三日内务必率部来平壤拜见你。
有了这三道兵马,你手里的力量也能壮些,而且他们也有些粮食,可以让你撑得久一些。
足够让大明的粮草过来了。”
李倧闻言,心中又惊又喜。
他之前多次传召三道兵使,可那些人要么推诿,要么阳奉阴违,如今毛文龙一句话,他们便不敢不从,这就是大明的威慑力!
“多谢将军!”
他连忙躬身道谢,语气里满是真切的感激。
“有将军相助,朝鲜定能渡过难关!”
毛文龙摆了摆手,没再多说,只是让他下去等通知。
三日后。
三道兵使果然如期而至。
咸镜道兵使带着两千人,平安道兵使率三千人,黄海道兵使也带来两千人马,再加上李倧这十日里新募的一万三千青壮,他麾下的兵力瞬间膨胀到两万之众。
两万人,可称实力强大!
可当毛文龙亲自去校场查看时,脸上却没了半分笑意。
校场上的士兵稀稀拉拉地站着,大多穿着破烂的布衣,手里握着的要么是锈迹斑斑的长刀,要么是削尖的木棍,连像样的甲胄都没几件。
只有三道兵使带来的正规军,还穿着残缺的皮甲,勉强算有几分军人模样。
“这就是你所谓的两万兵马?”
毛文龙指着校场上的人群,有些失望。
“除了那七千人,剩下的一万三千人,跟你之前对付的流民有什么区别?
连甲胄兵器都配不齐,别说跟李珲的军队打,就是再来一股流民,也能把他们冲垮。”
李倧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却不敢反驳。
毛文龙说的是实话,这两万兵马看着多,实则是虚有其表的乌合之众。
他张了张嘴,想解释“粮草不足,无力置办装备”,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毛文龙看着他窘迫的模样,摇了摇头:“罢了,能凑齐这些人,也算是你的本事。”
弱一点没事,若是这些人太强了,就该他担忧了。
“我会让本部人马替你训练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就靠你们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