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确认,妙音儿势力的阴谋!凶手竟成(1/2)
第171章 确认,妙音儿势力的阴谋!凶手竟成我帮手?
听到刘树义的话,李新春和丁奉双眼都不由亮起,原本因案子诡异和毫无头绪导致的沉闷内心,也激动兴奋起来。
李新春对刘树义的本事,是真服气了。
刘树义未来之前,他寸步难行,只觉得这天底下怎么有如此古怪的案子,结果刘树义到达之后,便在短短时间内,先找齐尸首,又找到分尸之地,现在更是将凶手与宅邸的关系确认,从而使得他们寻找凶手的路,顿时拓宽到了两条。
既可以通过杨万里被杀一案寻找,也可以从富商十年前的案子着手……
与刘树义的收获相比,他之前的寸步难行,当真是提起来自己都觉得羞燥。
“刘郎中的本事,真是每一次见到,都让我感到震撼与自愧不如啊。”李新春感慨道。
丁奉也连连点头,这一次亲自跟随刘树义一步步调查,比之前在商州,只看到刘树义的推理过程时,更感刘树义的厉害,在他看来,便是纵观古籍,也难以在历朝历代中,找到一个如刘树义这般本事的查案奇才。
刘树义谦逊一笑,道:“李县令就别忙着夸我了,想一想如何获得更多线索,才是要紧事。”
李新春连忙点头:“没错,还是要多找线索,不知刘郎中有什么想法?”
刘树义没和李新春客气,他说道:“顾县尉说未必会有卷宗留下,我们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顾县尉身上,还是要自己想些办法。”
“好在虽然这座宅邸的诡异之事发生的较为久远,但见证这些事的邻居还在,而且因为这些事过于诡异,邻居们心里比较忌惮,因此记忆定然较为深刻。”
“所以,李县令不妨命衙役挨家挨户的敲门询问,将邻居们还能记着的事情详细记下,或许我们就能从这些记忆里,找到有用的线索。”
李新春一拍脑门:“对!你说的没错,哪怕没有卷宗,我们也可以自己整理,我这就让人去做。”
说着,他便直接转身,去安排衙役进行问询。
见李新春离去,丁奉趁机对刘树义低声道:“凶手与这户人家有关,可这户人家出事的时间是在十年前,若他是因为这户人家的缘故杀人分尸,那是不是说明杨万里的死,与舞弊案无关?舞弊案的消息并未泄露?”
刘树义明白丁奉的意思,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凶手又是在杀人现场画下诡异图案,又是放置猪头、果子、酒壶等祭祀或者上贡神佛之物,怎么看,都不是单纯的杀人灭口。
因此基本上能够确定,杨万里被杀人分尸,应确实与舞弊案无关。
可是时间的巧合,仍让刘树义心里嘀咕。
他沉吟了一下,道:“目前我们只能确定,凶手与富商一家有些关系,但不能说明凶手杀害杨万里,就与十年前的案子有关,我调查十年前的案子,也只是为了通过这个案子看看能否找到凶手的线索。”
“不过,从此案目前的情况来看,杨万里是因舞弊案被杀人灭口的可能性,确实不高。”
丁奉闻言,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
他长出一口气,道:“凶手是因为什么杀害的杨万里,我不在意,只要他不是因为舞弊案灭口,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
刘树义知道丁奉肩膀上的压力,刚刚从李世民那里得到皇命,结果还什么都没做呢,要调查的官员就惨死了……若是杨万里的死真的与舞弊案有关,那便证明要么丁奉等人的嘴不严,消息已然泄露,要么丁奉效率低下,比贼人都慢。
无论哪种情况,丁奉在李世民心里的形象都会受到影响,最轻也得被李世民痛骂一顿。
刘树义道:“丁御史准备怎么做?绕开杨万里,直接去调查那三场特殊考核?”
他现在仍不确定原身通过考核,与杨万里是否有关,也不确定杨万里手里是否藏有什么证据,所以对丁奉接下来的调查,他也不能忽视。
丁奉沉思片刻,道:“想要调查舞弊案,杨万里便是不可能绕开的目标,为了不打草惊蛇,让其他参与舞弊的官员察觉,我便继续跟着刘郎中吧。”
刘树义心中一动:“你要借我调查杨万里之死为伪装,暗中调查舞弊案?”
丁奉有些不好意思,道:“下官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其他官员知晓我在调查当年的考核之事……接下来要借刘郎中为下官遮掩,还望刘郎中见谅理解,待舞弊案结束后,下官一定登门感谢。”
刘树义眸光闪了闪,他巴不得丁奉在自己眼皮底下调查,这样丁奉所有的调查情况,自己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他哈哈一笑:“丁御史说这话就见外了,你我身为同僚,脾性相合,一见如故,如今你遇难题,本官岂有不帮之理?”
“丁御史放心,本官会为你的调查制造机会,接下来我们先去与杨夫人见面,你可趁机询问杨夫人当年考核之事,若是需要,我们再去一趟杨府,你好好搜查一下杨万里的东西……杨万里用如此严苛之法阻止下人触碰他的东西,必然有什么他不希望外人发现的秘密,或许你要的线索与证据,就在杨府。”
丁奉听着刘树义的话,内心十分感动。
他知道刘树义为人正直,一定不会拒绝自己,却没想到刘树义竟还主动替自己想办法,哪怕这样做,对刘树义来说,既不会立功,也没有其他利益。
在这人人都追名逐利的官场,当真是十分罕见。
“刘郎中真是热心肠的好人!”
丁奉连忙拱手道:“下官嘴笨,无以言报,他日刘郎中若有能用到下官的地方,纵使上刀山下火海,下官也绝不推辞。”
刘树义笑道:“我刚刚都说我与丁御史一见如故,自该相帮,丁御史怎地还如此见外?”
丁奉内心越发感动与温暖,他越发觉得刘树义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好人。
两人说着,走出了富商的宅邸,很快就见到了站在墙边,正被丫鬟搀扶的杨氏。
杨氏的脸色比起之前,略微好了一些,但仍十分苍白。
刘树义温声道:“杨夫人,你若实在不舒服,可去马车上歇一歇,不必在这里强撑。”
杨氏摇头:“老爷刚刚惨死,尸骨未寒,妾身实在没心情休息……刘郎中此番来找妾身,可是有什么收获?”
刘树义道:“确实在这座宅邸内,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不过这些线索代表着什么,本官尚未确认。”
他看着杨氏红肿的眼眸,道:“本官来见杨夫人,乃是想更详细的了解一下杨大夫的情况。”
杨氏没有多想,柔柔点头。
刘树义与丁奉对视一眼,不再耽搁,直接道:“杨夫人,你可知杨大夫都与谁交好?可有谁经常去府里拜见杨大夫?”
“与谁交好?”
杨氏秀眉微蹙,摇头道:“刘郎中不知,老爷为人严肃,不苟言笑,也不喜欢应酬,所以哪怕在官场多年,也没有特别要好的友人。”
“至于有谁经常来府里拜见?”
她想了想,道:“在老爷担任吏部侍郎时,倒是经常有同僚来府里做客,但自从老爷调离吏部,便无人再来了。”
官场是最现实的地方,没有了实权,对很多人来说便代表着没有了价值,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刘树义点头,继续道:“武德六年到武德八年这三年中,可有不是官员的人前来拜见过杨大夫?”
丁奉听到这里,连忙支起耳朵,他知道刘树义已经问到了关键地方。
“武德六年到八年?”
杨氏不明白刘树义为何会固定于这三年,但想来可能是刘树义查案时查到了什么,她不敢懈怠,仔细的回忆了一会儿,方才道:“妾身不记得有非官员之人来过府里。”
“不过老爷要求妾身每日都要沐浴焚香,为老爷祈福,所以可能有人来过,但妾身不曾知晓。”
丁奉皱了下眉,杨氏这话和没回答有什么区别?
他直接道:“那三年时间里,杨大夫可曾忽然得到了大笔的钱财?杨府的生活可曾突然间变得好起来?”
刘树义听着丁奉的问话,心中摇了摇头。
丁奉这问的太直白了,明摆着在告诉杨氏,他们怀疑杨万里贪污腐败。
还说不打草惊蛇……但凡杨氏有些心眼,便足以根据时间和问题,明白丁奉具体所说的是什么事。
果然,杨氏听到丁奉的话,直接道:“丁御史难道怀疑老爷贪污腐败?”
丁奉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太着急了,一不小心暴露了心里的想法,他连忙求助的看向刘树义。
刘树义心中暗叹,这些御史哪都好,就是肠子太直,不善于拐弯抹角……不过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他们才能做好御史。
“杨夫人多虑了。”
刘树义道:“我们并未怀疑杨大夫做过什么不好的事,只是凶手杀害杨大夫的动机,我们一直没有掌握,所以我们在想,凶手会不会是因为曾与杨大夫共事过,或者经历过杨大夫负责的某些事,因此对杨大夫不满,继而动了杀心。”
“纵观杨大夫官场生涯,他所负责的,距离现在最近的重要公务,便是那三年的考核之事,所以丁御史是考虑,凶手是否是没有通过考核之人,认为自己是被杨大夫针对了,因而对杨大夫心怀仇恨。”
丁奉连忙点头:“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也不是怀疑怀疑杨大夫贪污腐败,只是想确认一下,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原来是这样……”
杨氏一直被杨万里关在府里,与外人接触极少,心思相对单纯,听到刘树义和丁奉的解释,也没多想。
她说道:“老爷不喜铺张浪费,也不喜饮酒食肉,所以府里的生活一直都很简单朴素,从我十五年前嫁到杨府到现在,一直如此,未曾变过。”
丁奉眉头紧皱。
怎会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