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买地建厂(2/2)
听到他的话,人群中立刻响起低语。
涉及到地,哪怕是无用的荒地,庄户人天生的警惕性也冒了头,农民对土地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光明啊。”
村里老头王老根眯著眼问,“那地算谁家的?”
不等陈光明开口,陈村长就举起新政策文件,“按上头的章程,地是村集体的,但光明仁义。”
“他按上等水田的价给村公所补九百块,这笔钱归集体,明年按户分红。”
隨后,他又指向涉及地界的两户村民,“那两小块边角地的乡亲,光明额外按市价补现钱,厂子建成了,优先招工。”
坐在前排的王铁柱是其中一个边角地户主,之前陈光明上门打招呼的时候,他就直接应下了。
现在当著村民的面,他猛地站起来,“啥钱不钱的,没光明哥带著咱卖编织袋,我家还在土里刨食。”
“广子盖起来,我婆娘能进厂拿工资,我跑运输队,这种好事,怎么可能拒绝,我百分百赞成!”
他旁边的二叔也拼命点头,激动得直搓手,“荒地变厂子是天大的好事,谁拦著,我第一个不答应!”
老会计老王见此,就直接道:“荒地变厂子,坐等分钱,这样的好事谁反对?大家举手表决吧。”
话音刚落,满屋子手臂齐刷刷举起,连最保守的老太爷也咧著缺牙的嘴直点头,说这事乾的好地的事情在村民大会的全票通过中尘埃落定,陈光明心头一块大石终於放下。
时间就是效益,新厂早一天建成,產能就能早一天释放,供销点的扩张才能更有底气。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光明就行动起来。
他这次回来能待的时间也不多,必须儘快把这些事情都安排好,才能放心的继续去开拓市场。
他直接去找之前给自家加盖房屋、修作坊的那支匠人队伍,领头的正是陈父过命的老兄弟周建国周叔。
建房子和装修又不一样。
所以还是要懂行的人来,陈父那些盟兄弟继续搞装修就行,对於这一点陈父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这支队伍也是陈父之前待过的,手艺扎实可靠,知根知底,上次合作就很愉快。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陈父的老兄弟,陈父如今掌管著村里的运输队和农副產品回收站,由父亲的老兄弟班子来建厂,无论是沟通协调还是材料运输,都能无缝对接,效率最高。
陈光明轻车熟路地敲开了周叔家的门。
周建国正蹲在院子里吃早饭,看到陈光明,先是一愣,隨即咧开嘴笑了:“光明?哟,你小子啥时候回来的?快进来!找你周叔有事?”
他之前就参与了陈光明家老宅的作坊改建和扩建,对这个能干的后生印象极好。
现在更是听说陈光明带著三家村都发家致富了,店都开到了隔壁县城,十里八乡都引起不小轰动。
现在十里八乡的人就没有谁不想跟陈光明乾的。
“周叔,刚回来没两天,这回有桩大活,特意来找您和叔伯们。”陈光明走进院子,开门见山道。
“行,你只管说,我肯定给你办好。”周建国脸色也认真起来,他知道陈光明说是大活,肯定很重要。
“村东头那片荒坡地,村里卖给我了,要盖个正规的製衣厂子,地方大得很!”
周建国一听大厂子,放下碗筷,眼晴都亮了。
给村里盖正规厂子,这可是露脸的大事,比给各家各户修修补补强多了。
他拍著胸脯:“光明你放心,这活叔给你包圆了,保准干得又快又好,人手你操心,叔给你叫齐嘍,就咱那班老兄弟,手艺你都知道!”
陈光明立刻掏出烟递过去,“周叔,工钱跟去年咱们说好的上工价一样,另外,工地管饭,管饱。”
他知道要抢工期,高报酬和实打实的福利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他要的是快,多给点也不是什么事。
“嗨,你这孩子,就是爽快。”周建国笑得合不拢嘴,“你放心,我们这帮兄弟,没一个偷奸耍滑的,明天,不,今天下午,下午我就带人先去给你量地、打桩、划地基线!”
確定了施工队,陈光明立刻去找正在调度回收站杂物的陈父,“爹,地批下来了,跟周叔那边也说好了,他们今天下午就动工,建厂子要的木料、砖瓦、沙石料这些头批建材,得麻烦你这边儘快协调车队运过去。”
陈父话不多,就说了个嗯。
但他手上的动作立刻加快了,收拾好东西,对旁边的运输队小伙说:“把车检查好,下午跟我去砖瓦窑、沙场跑一趟。”
儿子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何况这厂子也是村里的大事,他心里比谁都急迫,马上就行动了起来。
当天下午。
村东头的荒坡地变得异常热闹周建国领著他的老兄弟班子已经到了。
他们先是围著划定好的地界转悠,用脚步丈量著尺寸,老木匠拿著墨斗开始精准地弹线。
几个壮劳力挥著铁楸清理著地上的杂草和小灌木。
这个时候,陈光明已经说了自己的要求,他前世也办过厂,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知道怎么建效率最高。
陈父带著运输队的小货车也在稍晚时候赶到了。
车斗里满满当当地装著从砖瓦厂拉来的第一批红砖和从河边沙场拉来的细沙,直接卸在了划线区域的边缘,码放得整整齐齐。
周建国指著卸下来的砖,大声招呼著自己的伙计们:“料都到了,哥几个,手脚都给我麻利点!
“这地基可是百年大计,马虎不得,咱必须盖出个像模像样的大厂子来!”
顿时,铁锹、萝筐、水平尺齐上阵。
打地基沟槽、夯实地基、放线砌筑承重墙脚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们各司其职,年轻力壮的后生们卖力地打下手、搬材料。
陈光明见此满意的点头。
把厂的事情交给周叔,还有陈父看著,他没什么不放心的,刚好趁著这段时间也要去解决一下设备问题。
对於缝纫机,他向来是有多少要多少的。
刚好在平阳县城那边,大姨父已经找到了门路,他刚好去確认一下,把这些缝纫机都拉到新的厂里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