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离经叛道,守旧之私(1/2)
第268章 离经叛道,守旧之私
翌日。
主敬殿。
数十位由翰林学士,六部官员组成的考官正各自坐在案前,细细看著手中的试卷,不时便会轻提起笔,於手中试卷之上做上记號,以示自家评定,然后再交由下一人评阅。
试卷总共有二百余份,每个考官都要亲自过手,评阅一道,且由於事关新晋进士的排名,要交由皇帝亲鉴,所以对於诸考官来说,每份试卷都是马虎不得,需得认真看完后,再给出评价,由此所耗费的精力与体力自然也不小辛顺安又看罢一份手中试卷,提笔於其上勾了个记號后,便是不由稍缓了口气,隨后从怀中取出手帕,轻擦了擦额头的细汗。
他身为正经的翰林院学士,此番自然也是被崇平帝亲点为了殿试考官,负责评阅诸考生的试卷,而前两次殿试之时,他也是考官之一,所以对此倒也称得上轻车熟路,经验丰富。
不多时,辛顺安又是接过一份旁边同僚递来的试卷,认真看了起来,而他评阅试卷有个习惯,
那便是先要看过其它人的评阅结果后,才再看正文。
至於手中的这份试卷,经由先前诸位考官看过之后,现在便是得了四个代表嘉许“○”,两个代表次之的“△”,以及两个再次“、”,总的来说,倒是有些奇怪了。
毕竟一般来说,“再次”与“最次”几乎没有差別,是极不看好的评价,可偏偏这文章却又拿了四个“嘉许”
奇怪,真是奇怪。
辛顺安见状,就也是调转目光,细致看起了文章內容。
“臣对:伏惟陛下诞膺天命,绍承大统,临御万方而忧勤惕厉,诚欲復三代之治。今蒙垂询变法得失,臣尝考诸经史,稽之往跡,敢以管窥之见,效芹曝之献。
臣闻《论语》日“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圣贤之道本非泥古不化,而歷代变法动辑被讥“背经叛道”者,非真违圣人之言,实因触动守旧之私耳。
昔商君变法,“决裂阡陌”以强秦,然宗室贵戚怨其“毁世卿之制”;荆公行青苗法,本欲“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却遭旧臣氓为“与民爭利”一一此非变法违道,乃旧者以“圣贤”为名,护其膏腴之產、世禄之荣也。正所谓,利在则民趋,害在则民避,非有高识远虑者,不能破俗而从眾.”
看到这里,辛顺安顿时一证,连带著整个人的动作都是稍稍顿住了。
特別是看到那一句“非真违圣人之言,实因触动守旧之私耳”时,他心中更是莫名有些触动,
久久喃喃无言。
这般观点,过往倒从未见过,真也不知道该说是“离经叛道”,还是不知所谓—可这般想法才是冒出,辛顺安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
若照这文章的说法,自己若真骂其什么“离经叛道”的话那岂不正是恰恰成了文章中,所谓“护膏腴之產、世禄之荣”的“守旧”一派了?
一念至此,辛顺安脸上也是不由有些尷尬与报然起来,尷尬过后,又只能是暂且放下这些杂念,按著心中好奇继续细致看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