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春归竹坞生新绿 匠心逐梦启新章(1/2)
清溪荷韵·第383章 春归竹坞生新绿 匠心逐梦启新章
正月里的清溪村还裹著年味,后山的竹梢却已悄悄冒出新绿。苏晚踩著石板路上未化的残雪往工坊走时,远远就听见竹编坊里传来“沙沙”的声响——走近了才看见,周师傅正蹲在青石板前,手里捏著刚抽芽的新竹,小心翼翼地劈著竹丝。
“周师傅,这么早就开始忙啦?”苏晚推开工坊的木门,一股竹香混著暖气扑面而来。周师傅抬起头,黝黑的脸上带著笑意,手里的竹丝细得像新抽的柳丝:“新竹的韧性最好,用来编春季款的边正合適。伊莎贝拉不是说开春要开发浅色系?我得提前把竹丝备好,免得耽误工期。”他说著,指了指旁边的竹筐,里面已经码了半筐莹白的新竹丝,在晨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泽。
苏晚刚要说话,染坊的方向突然传来王婶的笑声。两人转头看去,只见王婶提著个竹篮从外面走进来,篮子里装著刚采的桃瓣和柳芽,粉的、绿的混在一起,像把春天装进了篮子里。“苏丫头,快来看看!”王婶笑著把篮子放在石桌上,“后山的桃开了,柳芽也冒头了,正好用来染春季款的布,染出来肯定是淡淡的粉、浅浅的绿,好看得很!”
苏晚凑过去,拿起一片桃瓣放在鼻尖轻嗅,清甜的香气瞬间漫进鼻腔。“这顏色肯定受欢迎,”她笑著说,“伊莎贝拉的设计稿里,春季款就想要浅粉和浅绿,用桃和柳芽染,正好符合她的想法。”王婶点点头,又拿起一把柳芽:“这些柳芽得先晒半天,去去水汽,再跟桃瓣一起熬,熬足五个时辰,色素才能全出来。我今天就开始准备,爭取下周就能试染。”
正说著,张嫂抱著一摞绣线走进来,线轴上绕著浅粉、浅绿、鹅黄的丝线,像把春天的顏色都缠在了上面。“你们看我新买的绣线!”张嫂把线轴放在桌上,拿起浅粉色的丝线在手里捻了捻,“春季款的荷得绣得娇弱点,用这种浅粉的线,再配点白色的丝线,绣出瓣的层次感,肯定好看。”
周师傅凑过来看了看,指著浅绿色的丝线说:“这线跟新竹丝的顏色很搭,到时候竹编边配著绣,肯定协调。”张嫂笑著点头,又从口袋里掏出张草图:“我昨晚画了几个小荷的样式,你们看看哪个合適——有含苞的,有半开的,还有带著露珠的,绣在衬衫的袖口或者围巾的边角,应该都好看。”
苏晚接过草图,仔细看了看——含苞的荷显得娇嫩,半开的透著灵动,带露珠的则多了几分鲜活。“都好看!”她笑著说,“可以每种样式都试试,让伊莎贝拉选选,或者都用上,给顾客多点选择。”张嫂闻言更高兴了,连忙把草图收好:“那我今天就开始练手,爭取早点把样品绣出来。”
上午的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周师傅坐在竹编坊里,手里的竹丝飞快地编织著,浅绿色的竹编边在他指间渐渐成型;王婶在染坊里晒著桃瓣和柳芽,不时翻动著,让阳光均匀地洒在上面;张嫂则坐在绣坊的窗边,手里的绣针上下翻飞,浅粉色的丝线在布面上慢慢勾勒出荷的轮廓;苏晚则忙著整理伊莎贝拉发来的春季款设计稿,把衬衫、连衣裙、围巾的款式分类,標註出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艺。
中午吃饭时,王婶端上了刚做的桃粥,粥里飘著几片桃瓣,清甜的香气让人胃口大开。“这桃是早上采的,新鲜得很,”王婶给大家盛了粥,“喝了桃粥,沾沾春天的喜气,咱们的春季款肯定能卖得好。”伊莎贝拉视频过来时,正好看到桌上的桃粥,眼里满是羡慕:“哇,看起来好好吃!我在巴黎都看不到这么新鲜的桃,更別说喝桃粥了。”
“等你下次来清溪,我给你做一大锅!”王婶笑著说,又把染坊里晒著的桃瓣和柳芽拿给伊莎贝拉看,“我们已经开始准备染布的材料了,下周就能试染,到时候把样品发给你看。”伊莎贝拉连忙点头:“太好了!我已经跟工厂打好招呼,只要样品没问题,就能马上开始生產。对了,我还联繫了几个时尚博主,等春季款上市,让他们帮忙推广,肯定能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手作。”
掛了视频,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下午,王婶开始试染第一批布料——她把晒好的桃瓣和柳芽放进陶缸,加入清水,生起柴火慢慢熬煮。隨著温度升高,陶缸里的水渐渐变成了淡淡的粉色,桃和柳叶的清香飘满了染坊。“温度差不多了,”王婶用温度计测了测,“五十五度,正好適合染浅粉色的布。”
苏晚和张嫂连忙帮忙把米白色的细麻布展开,轻轻浸入染料中。布料在粉色的染料里慢慢变色,像瓣吸收了晨露,渐渐染上春天的色泽。“要轻轻搅动,不然布料会皱,顏色也不均匀,”王婶一边指导,一边用木桿轻轻拨弄著布料,“浅色系的布最考验手艺,多一分顏色太深,少一分又太浅,得刚刚好才行。”
半个时辰后,布料被捞了出来,拧乾水分后晾在竹竿上。浅粉色的布面泛著柔和的光,像春日里初绽的桃,还带著淡淡的香。“太好看了!”张嫂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布料柔软细腻,顏色均匀得像天然形成的,“这顏色跟我买的浅粉绣线正好配,绣出来的荷肯定更娇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