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者夜间观星象,预测世上吉凶事(2/2)
艺文志》曾经这样说过:&lqo;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之所以参政也。&rqo;《易》曰:&lqo;观乎天文,以察时变。&rqo;
在古代,工业不发达,人口数量少,意味着空气的污染也少,让沈括可以尽情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观察夜空中的繁星。因此,再加上他本人也颇为好学,他也确实预测到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其名声在京城越来越响,再出仕到朝庭任职,不到四十岁就做了司天监和三司使,管理全国财政,并为朝廷出谋划策,之后因领兵与西夏作战失败被贬,被迫远离朝堂。
在广袤的夜空中,沈括最先看到四颗星星横亘在清澈的夜空下,两颗星星都略带紫气。
这四颗星星和往常一样,带着紫气现五彩色,一个位于北面,亦即是大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本命星,一个处于在西北面,亦即西夏皇帝夏崇宗李乾顺,第三个处于西南面,亦即大理皇帝段和誉,这三颗星,皆属于皇者之星,分别代表着大辽、西夏和大理。
相对来说,北面的星体紫气还行,但已经比年前虚弱了不少。西北方位和西南方位的星体紫气和五彩色暗淡一点,只因夏崇宗李乾顺还年幼,最高权力由小梁太后与梁乞逋共同辅政。至于在西南方位的大理,因其国力较弱,紫气也不强。
当然,还有最后的一颗紫星位于正中,相比其它的几粒星,它意指现在所处之地汴京开封,即是当今在朝的宋哲宗赵煦。这是紫微星的方位。
根据沈括他平时翻阅的历史文件记载,他得知大多朝代的更替都与之代表的星辰运行相关。只要各自代表的星辰无事就天下太平。若出现变动则天下不稳,江山易改,国难将至,人民流离失所。
从星像图里,沈括看出了端倪,东方青龙方位的帝星近年来持续昏暗,暗淡无光,这预示着当今皇上宋哲宗的龙体欠安,恐难逃劫数,皇位不出一两年必定易主,但幸好,紫气还向着开封。预示着皇位将平安过度,但其中出现了四颗星星,南北方各出现了两颗不同的星星。
对于沈括来说,只要大宋的江山能平稳过度,不至于让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他不想过多的牵涉入皇位的争端中,因为这很危险,稍不留神就会弄得家破人亡。在他的心里,始终都是以民为主,以君为轻,但明显这个观点不受皇帝待见,因此被贬是迟早的事。
不过沈括向来视名利如浮云,反而觉得无官一身轻,自在得很,让他不被俗事扰神,工务扰时,有更多的时间观察星象的运行,在这天的傍晚,他看到南边朱雀方位的星星隐约带着点紫气,本来和帝星的紫气相差太大,不可比较,但其妙()
之处在于它能够用相当柔和的吸引力从本土帝星上吸收紫气,因此紫气日渐积累,反之帝星紫气日渐灰暗,若长此下去,不出十年,必有大变。
但这星似有缺陷,并非有长寿之相,恐当其发光的一刻,亦是其败亡之时,因此成不了大气候。
相对来说北方亦突出了两颗星星,其中靠近的一颗没带紫气,此星沈括熟悉,是天魁星,本来没有什么光芒,但今晚却反常地亮了起来。但相对来说,没有发生紫光,危险性不大,没有喧宾夺主的可能性,料想帝星必可平安无事。因此,这颗星可以稍微关注一下,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在这上面。
但于东北方的方位却有一颗不知名的星星,其紫气大盛,隐隐有盖过北方玄武方位另一颗帝星的势头。其紫芒和五彩光增加的速度却隐约令沈括感到一丝寒意。假以时日,不但北方玄武帝星必定被其吞噬,甚至连本土帝星紫微星都岌岌可危。
虽然这样,不过,它的光芒,现在还是很弱。据沈括他计算,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这颗不知名的星星才能对其它星体造成威胁,因此,现在还不是和其他人说这些东西的时候。只是希望在十年以后,能够有其他能人注意到这一点,及时向皇上提醒一句,让他做出防备,以免让宋朝广大的国土沦陷,以至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沈括还沉浸在观察星象之中,突然间,在那天的一边,出现了多道强烈的闪电,一时令半边天都亮了起来。但更令他惊奇的是,在玄武方位,忽然出现了一颗耀眼夺目的流星,沈括虽说活了这么久,但还是从来都没有见过发出这样光芒的流星。
不同于前面的那些星星,这颗流星越来越亮,最后,它竟然划着细长的轨迹向着南方堕落下来,其光芒清晰可见,几乎照亮了半个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