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红衣雪肤香(2/2)
贾琮笑道:“刘通判客气了,今日路面有些不同,怎么多了许多行人,不知是何缘故。”
刘彬芳叹道:“伯爷有所不知,自从北地传来军情,残蒙大军南下侵犯,民间已生紊乱。
加之这些日子大军调动,北上驻防迎敌,每日粮车络绎不绝,北去急送军粮,形状都透着紧急。
这等兴师动众之事,北向各州县百姓,岂有不会被惊动,历来民生最惧饥荒与兵祸。
百姓只要遇到战事,便会生出趋危求安之念,神京乃是大周国都,重兵把守,固若金汤。
这些百姓为躲避战事,但凡神京有亲友人脉,都拖家带口迁移而来。
前几日迁移人口零星,今日却一下涌入许多,这种情形只怕愈演愈烈。
昨日开始,镇安府、祈年府三班衙役,差不多都调到路面上,防止生出事故,五城兵马司也会派出人手。
伯爷马车如去北城,最好还是绕道而行,这里直通着宏德门,日头再升高,必定会愈发拥堵……”
……
贾琮听了刘彬芳一番话,神情微微凝重,眼下战事刚起,便有这许多百姓涌入神京。
如今只是百姓流动初兆,官府还不会强加干预,只是府衙派出人手维持。
但随着战事延续,残蒙大军接近京畿,北地难民更会蜂拥入城,躲避战祸。
到时神京城内人口剧增,治安、粮食、用水、疫病都会不堪重负。
好在贾琮有后世之识,隐约意识到其中隐患,早让两府储备米粮,以备不时之需。
神京作为大周国都,天子平治天下之地,必要防备难民之祸。
只怕用不了多久,神京四门戒严,必禁止难民入城,但却阻止不了北地难民南下。
到时神京城郊之地,必定聚集大量难民,火器工坊正坐落东城郊……
虽工坊有一千五百禁军把守,但将来城郊灾民聚集,积蓄数量必定远超。
战事物资必定匮乏,看似羸弱的灾民,为了果腹生存,很容易变成暴民乱民……
火器工坊乃社稷重器之源,一旦遭受战时何种危机,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贾琮只是闪过念头,心中已一阵发寒。
他望着愈发拥挤的人群,心中暗自打定主意,神情微微郑重,对着刘彬芳说道:“多谢刘通判提醒!”
……
他让江流改道而行,果然一路顺畅许多,到底提前到达五军营大帐。
自宫中发下圣旨,他对如何遴选神机营精锐,心中早已有了定计。
当年跟随他征战辽东的火器营骨干,魏勇胄、郭志贵等人,至今还在辽东军中。
但蒋小六、于秀柱等人,从辽东秘调金陵,跟随他侦破卫军大案,并没再回辽东,而是轮调回神机营。
他们都是神京营老兵,都和贾琮私交莫逆,所以贾琮虽未入神机营,对营中整训情况不明。
但神京营各军良莠如何,通过蒋小六、于秀柱等人,他确知道一清二楚。
……
因此贾琮入营后,面对整军列队的神机营,并没费多少功夫,未至午时之前,便已选出六千精兵。
陪同他一起入营的忠靖侯史鼎,因为是五军营中军主将,神机营虽独立成军,并不隶属中军麾下。
但史鼎得嘉昭帝授权,日常监督神机营整训,所以他对神京营各军,操训良莠情况,多少心中有数。
原还想指点贾琮挑选精兵,没想他倒胸有成竹,随步巡逻军列,边走边点名报选,便已挑出十二哨人马。
而且但凡得他看中的,都是营中作训出色的精兵,这让史鼎委实有些震惊。
他知道自神机营成军之后,贾琮除了几次试击火器,从来没有入营观训,如何一眼就能识别精兵……
但史鼎见多贾琮奇异之处,想到他在辽东创下显赫战功,于兵家必有卓绝之才。
或许观察军卒士气,便能轻易区别良莠,谋求军中老将,便有这等老辣目光,所以也不做多想。
但是贾琮所挑六千之众,都是神京营精锐之师,史鼎对他这次出征,不由多生出几分笃定期望……
……
贾琮选好出战神机营精锐,又召集各队哨长,对出征前各项准备,仔细嘱咐一番,便离营返回火器工坊。
入坊之后叫来刘士振、钱槐等人,查问瓷雷、弹药等营造进度数量,也都符合他原有预期。
贾琮又对后续火器营造倾向、定期随军运输渠道、营造原料供给等,做了详细罗列吩咐。
火器威力犀利,非寻常刀枪可比,但六千神机营精锐,想爆发出惊人战力,后续弹药补给乃生命线。
在当下之时,即便刘士振、钱槐等深谙火器之人,因没有火器实战经历,对此并无深切认识。
但贾琮却对之极其慎重,对二人反复交代细则,以至于不厌其烦的程度。
等到他交待过相关事宜,继续说道:“眼下战事吃紧,已有不少北向百姓,争相迁入城内躲避战事。
相信用不了多久时间,城郊必定聚集大批难民,一旦战事吃紧,形势难以预料,会给工坊带来隐患。
早上我入北大营挑选出征精兵,发现有空置大片营地,必是数万精兵外调出征,才会留下这些营房。
今日我会向宫中直奏上书,请圣上划拨合适营地,作为工坊战时搬迁之所。
你们调动人手,先将停止营造的火枪、火炮营造设备、材料、库存、工匠等进行清点归拢。
我出征之前,必会落定城内暂迁移营地,这两项营造相关之资,作为首批搬迁入城目标。
如我出征之前,工坊未完成整体搬迁,此事由刘副监主责,务必日夜跟进,尽快完成迁移。
等到工坊搬迁落定之后,尽快恢复各项营造产出,只要战事持续,后续火器弹药供给,就不能轻易停顿。”
贾琮交待过诸事,进懈房磨墨执笔,仔细写就一道奏书,又驱车出火器工坊,重新入城往宫城而去。
马车路过城东街巷,贾琮一下想到事情,只是眼下诸事繁杂,一刻也不得停歇,只能明日抽空过来……
……
神京城东,一所精致的二进小院,这里原是荣国府闲置产业。
据说是贾代善在世时添置的房宅,以前到底何人住过,西府家生老奴也说不清楚。
之前这所宅院空置十多年,等到贾琮接管西府家业,便将宅院清理修整,请艾丽母女迁居入住。
随着鑫春号各地分号,遍及大周南北,信息传送,日益频繁,飞羽作用,愈发凸显。
飞羽教培驯养诸事,都需宽敞幽静场所,贾琮才会挑选这处宅院,安排艾丽母女入住。
宅邸后院有两间联通厢房,房间四壁多开两排窗户,还加装铁丝细网。
厢房整齐摆放许多鸟笼,分类饲养着不少禽鸟。
但房内并没什么异味,想是艾丽爱惜禽鸟,每日勤于清扫的原因。
此刻她正坐后院石凳上,穿淡蓝绣蜀锦胡袍,腰系艾绿色浸香汗巾,双眸深邃,肌肤雪润,风姿俏艳。
正笑着逗弄两只小红隼,用筷子夹切碎的羊肉,细心喂食,乐在其中……
……
听到前院门户开启,艾丽忙将两只红隼抱起,重新放回鸟笼,转身便往前院去。
正看到母亲徐氏关上院门,提了竹篮进了正房堂屋,篮里装着清脆的绿菜,还有五六个火红的柿子。
堂屋里堆着四五个箱笼,看着像是远行的模样。
艾丽说道:“娘,我都和你说了,要采买零碎东西,让我出去就成,你干嘛又自己跑一趟。”
徐氏笑道:“我还没老呢,哪里这么娇贵,走动活动筋骨,没有什么坏处。
你是个大姑娘家,有玉章陪着倒也罢了,虽然你是不怕的,少出去抛头露面,总也是好的。”
艾丽听母亲提到贾琮,说道:“娘不说我倒忘了,玉章有段时间没来走动。”
徐氏微笑说道:“他最近必定忙碌,怕是不得便利过来。”
艾丽连忙问道:“娘可是听到风声,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徐氏说道:“今日我出门采买,街上可比以前乱,路上多了许多外乡人,运粮大车一辆接一辆。
听说蒙古人南下侵犯,皇上已点齐兵将北上迎战,主帅就是原先辽东总兵梁成宗。
威远伯贾琮被封神机营参将,马上就要随军出征,这消息市井上都传遍了。”
艾丽明眸一亮:“出征这种大事,他怎么也不和我说一声。”
徐氏笑道:“既是要出征,那便是大事,行军作战万事筹备,必定太忙过不来,出征前总会过来的。”
艾丽说道:“娘,我们过了十五就南下,这事能不能缓一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