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问道 7 向天下人问道(2/2)
可此时,就算一直对皇帝有些不以为然的某些大臣,恍惚中也觉得今天眼睛里似乎多了什么刺眼的东西,细细思量之下,猛然心中一凛,飞快地抬头扫上一眼:皇帝今天是带剑上殿的,皇帝坐下后宝剑就放在了御案左侧,触手可及。
虽说都知道皇帝这段时间在清修习武、在练兵,每天都佩剑,但从未像此刻这样觉得宝剑这东西是如此刺眼——这宝剑的剑柄明显的长,剑鞘明显的宽大,想来一定是善于大开大合的劈砍。配上皇帝明显不再白皙圆润、而是古铜色且显出了些棱角的面容和双手,总让人心里有些不踏实。
可以说,一个月之前,皇帝和群臣站在一起还明显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现在则明显是另一个圈子了,如同一头黑鹰立于一群白鹤中间。黑鹰自然是不如白鹤好看,也更不如白鹤风雅,可那终究是在悬崖峭壁上、在高天上俯视凡鸟的存在,气势非白鹤可比。
看着显出些棱角的古铜色面庞,看着御案上的宝剑,大臣们在陌生之中切实地感受到了某种莫名气势。
也因此,到现在为止,霍维华这个极善于逢迎魏忠贤、逢迎皇帝的兵部实权人物除了开始说了几句话,之后就一直是一言不发,可谓是极擅观察风色,狡猾至极。
“诸位爱卿,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须知唇亡齿寒、国破家亡,朝廷诸公考虑任何问题,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上任何奏章,都要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有利于大曌、有利于万民,而不是有利于某家、有利于邀名卖直。否则,即便一时得利,长久却必定大损,得不偿失。”王战由凌厉的词锋转为语重心长。
“诸公试想,若只有某些大户人家得利,天下穷苦农夫尽皆受损,活不下去,烽烟四起,此辈大户安能独善其身?最后还不是两条死路?”
“要么,被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穷人烧杀抢掠一空;要么,国家府库空虚,朝廷无力支付军饷、置办军械,边关士卒忍饥挨饿、甲锈刀朽,无力更无心作战,到时外敌入寇,神州陆沉,生灵涂炭,无人得免。”
“诸公想想眼前之东奴,他们若入关,哪个大户人家的财富性命还能保住?除非是把华夏先祖的衣冠弃置,把脑袋剃光、脑后剃成金钱鼠尾,跪地口称奴才。”
“诸位爱卿,非要把大曌变成那个样子吗?好好的人不做,非要做奴才?东奴可不像我大曌,东奴之制乃是奴隶制,除了他们自己,全天下皆奴才。到时候什么都不是自己的,莫要说什么家产、什么与民争利,你连民都不是,用东奴的话说,你就是‘阿哈’,就是主子家里的奴隶。你就像是桌子凳子、猪马牛羊一般,是属于主子的私有财产,阿哈的子孙也世世代代都是阿哈,你是奴才,你全家老小都是奴才,世世代代的奴才,连命都是东奴的,东奴主子对你可以随意打杀。”
语重心长之中,王战字字句句再起惊雷,劈在众大臣的心头。
“圣上,臣虽无法反驳圣上,然圣上若要按此心意施政,恐天下士绅商贾震恐,社稷动荡,此乃可预料之事,还请圣上三思。”黄立极郑重地跪了下去。
皇帝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意思也领会得明明白白,但他还是十分郑重的请王战三思。
“圣上还请三思。”诸大臣齐齐叩首。
瞬间矮下去的人群中,只有孙承宗和蔡懋德如同鸡群孤鹤。
这些人都是科举考试中杀出血路的人精,都明白黄立极所说“按此心意施政”是什么意思。此时身边几乎人人施礼请皇帝三思,令他们充满了信心:皇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那“倒行逆施”之举?
“还真是善财难舍,不见棺材不落泪。”看着跪倒请命的群臣,王战心中除了瞧不起的冷笑再也生不起其他的情绪——王战相信这些人都能听懂,几千年皇朝兴衰更替他们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们听懂了却还是跪倒了——除了“不见棺材不落泪”这样的言辞,还有什么能够形容他们的?
“嗯......朕当然应该三思,不但要三思,还要兼听则明,避免闭目塞听的盲目决断。朕相信理越辨越明,所以,朕要把今天的对答公之于天下,朕,要向天下人问道。”面对殿上黑压压跪倒一大片的臣子,面对扑面而来的压力,一声长叹之后,王战给出了群臣怎么也想象不到的应对。
“啊?!......”
王战微笑,群臣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