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曹彰父子战死绵竹,姜维刘永入蜀功(2/2)
姜维在马上拱手道:
“曹将军何必动怒?如今天子仁德,海内归心。”
“将军若肯归顺,必不失封侯之位。”
曹彰勃然大怒,戟指姜维:
“大魏庄王之子,岂能屈膝事齐?”
“今日必取汝首级,以雪前耻!”
言罢,更不答话,拍马直取姜维。
二将在阵前交锋,战不十合,姜维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曹彰哪里肯舍,大喝道:
“贼将休走!”
话落,率军掩杀过来。
魏军见主将得胜,士气大振,纷纷冲出城门,紧随曹彰追击。
汉军佯装溃败,丢弃旌旗战鼓,沿途一片狼藉。
姜维边战边退,不时回马与曹彰交手数合,总是稍触即走。
曹彰杀得性起,全然不顾部将劝阻。
一路追杀十余里,渐渐深入山谷之中。
正当魏军追击正酣,忽然山谷两侧号炮连天。
王颀、牵弘各引伏兵杀出,顿时将魏军截为三段。
汉军返身杀回,前后夹击。
曹彰这才知中计,急令退军,奈何归路已被阻断。
魏军在山谷中挤作一团,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不要慌乱!”
曹彰大喝一声,长戟挥舞,连斩数名汉军。
“随我杀出重围!”
然而汉军早有准备,箭如雨下,滚木礌石纷纷落下。
魏军虽拼死抵抗,终究难以突围。
混战中,
曹彰身中数箭,幸得铠甲坚固,未伤要害。
激战持续两个时辰,魏军折损大半,
残部护着曹彰,勉强杀出一条血路,退回绵竹。
清点人马,出征时的八千精锐,仅剩三千余人。
姜维乘胜追击,直抵绵竹城下,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汉军连夜修筑工事,深沟高垒,将绵竹围得如铁桶一般。
曹彰退回城中,检视伤兵,心中悔恨交加。
部将夏侯德劝道:
“将军不必过于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
“当务之急,是设法向成都求援。”
是夜,曹彰召集众将议事。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
“今日之败,皆因我轻敌冒进。如今被困孤城,诸位可有良策?”
夏侯德挺身而出:
“末将愿冒死突围,前往成都求救。”
曹彰摇头:
“汉军围困甚严,如何出得去?”
“末将愿以性命相搏!”
夏侯德慨然道:
“若能冲出,便往成都求救。”
“若不能,唯死而已!”
曹彰见他意志坚定,只得应允。
当夜三更,夏侯德率五百敢死之士,悄悄打开南门,试图突围。
不料刚出城门不远,便听一声梆子响。
四面火把齐明,汉军早已严阵以待。
麋威立马阵前,高声喝道:
“姜将军早有预料,尔等还想突围求援?”
“速速退回,可免一死!”
夏侯德大怒,拍马直取麋威。
二将战不数合,汉军伏兵四起,将魏军团团围住。
夏侯德左冲右突,终究寡不敌众,被乱箭射中,落马而亡。
五百敢死之士,无一生还。
城上守军见援军无望,士气愈发低落。
曹彰在城头目睹夏侯德战死,捶胸痛哭:
“德公为我而死,此仇必报!”
次日,汉军攻势更猛。
姜维亲自督战,汉军士卒奋勇登城。
魏军据险死守,滚石檑木如雨而下,城下尸积如山。
一连三日,汉军昼夜不停地轮番进攻。
绵竹城防开始出现裂痕,西南角城墙被投石车砸开一个缺口。
虽经紧急修补,已不复往日坚固。
这日深夜,
曹彰巡视城防,见守军士卒个个面带饥色,箭矢所剩无几,心中忧愤。
回到府中,几位部将前来求见。
“君侯,”裨将张敦禀报,“城中粮草仅够十日之用,箭矢不足五万。”
“若再无援军,恐难久守。”
另一将领道:
“为今之计,除君侯之外,还有谁有能力突破齐军重围?”
“不如君侯亲自前往成都求援,末将等誓死守城!”
曹彰闻言,沉默良久,方才叹道:
“诸君好意,我心领之。”
“然我若突围,军心必散。”
“绵竹若失,成都门户洞开,齐军可长驱直入。”
“彰受魏王重托,镇守此城,岂能弃城而走?”
他站起身,目光坚定:
“……久守非良图。”
“明日我当亲率精锐,出城与姜维决一死战!”
众将皆惊,纷纷劝阻:
“将军不可!贼军势大,出城野战,正中姜维下怀!”
曹彰慨然道:
“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岂能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我意已决,诸君勿复多言!”
翌日拂晓,曹彰召集众将,吩咐道:
“张敦听令!我今率军出城决战,汝领三千兵马守城。”
“若我不归,汝可……酌情处置。”
张敦跪地泣道:
“末将誓与绵竹共存亡!”
曹彰扶起张敦,微微一笑:
“……不必如此。”
“若事不可为,当以士卒性命为重。”
言毕,披甲持戟,大步走下城楼。
城门缓缓开启,曹彰一马当先,率本部最后的五千精锐杀出。
魏军士卒知是背水一战,个个奋勇,直冲汉军大营。
姜维早有所备,见魏军出城,即令前军稍退,左右两翼向前包抄。
不料曹彰此次抱必死之心,攻势之猛,出乎意料。
“姜维何在?”
曹彰在阵中大喝,长戟挥舞,所向披靡。
“可敢与我一战?”
汉军将士见曹彰如天神下凡,皆心生畏惧,不敢过分逼近。
曹彰率军直透重围,连破三道防线,眼看就要杀出包围。
姜维在帅旗下观战,见曹彰如此勇猛,不禁赞叹:
“真虎将也!”随即下令,“放他出去。”
麋威不解:
“将军,为何纵虎归山?”
姜维摇头道:
“曹彰今日必死,我敬他是条好汉,让他死得其所。”
随即传令各部,网开一面,待曹彰杀出后,再行合围。
曹彰不知是计,见前方汉军退让,以为突围在即。
大喜过望,率军急进。
不料刚出重围,忽听四面号炮连响。
汉军伏兵尽出,将魏军团团围在核心。
原来姜维早在城外设下数道埋伏,专等曹彰自投罗网。
此时汉军如潮水般涌来,将魏军分割包围。
曹彰率亲兵左冲右突,杀死汉军数百人,奈何汉军越聚越多。
魏军士卒相继战死,最后只剩曹彰与十余亲兵,被围在一个小山坡上。
姜维策马来到阵前,高声喊道:
“曹将军!大势已去,何不早降?”
“维必奏明天子,保将军富贵终身!”
曹彰浑身是血,戟指姜维:
“姜伯约!可敢与我一决生死?”
汉军众将纷纷劝阻:
“将军不可亲身犯险!困兽之斗,尤为凶猛。”
“今曹彰败局已定,只教人放箭射杀便好”
姜维凝视曹彰良久,忽然叹道:
“曹子文求仁得仁,我当成全他的忠义。”
随即提枪策马,向阵前走去。
“将军!”
王颀、牵弘等将齐声劝阻。
姜维摆手道:
“……诸君不必多言。”
“今日之战,非为私怨,乃各为其主。”
“曹将军既求一战,维岂能令他失望?”
来到阵前,姜维拱手道:
“曹将军,请!”
曹彰朗声大笑:
“好个姜伯约!”
“今日就让你我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言毕,拍马向前,长戟直取姜维面门。
二将在这小山坡上展开激战。
曹彰虽疲惫不堪,但抱着必死之心。
每一招都势大力沉,全然不顾自身防守。
姜维知他力竭,只是稳守门户,伺机反击。
战至三十余合,曹彰气喘吁吁,动作渐缓。
姜维见他已是强弩之末,心中不忍,虚晃一枪,拨马退开:
“将军何不歇息片刻再战?”
曹彰知其心意,苦笑道:
“姜维果然高义!然彰今日唯求一死,以报国恩!”
说罢,再次拍马向前。
又战十余合,曹彰力气不支。
被姜维一枪刺中肩胛,翻身落马。
姜维急忙收枪,跳下马来,上前查看。
曹彰躺在地上,鲜血从伤口不断涌出。
他望着天空,喃喃道:
“父王……儿臣……尽力了……”
言毕,气绝身亡。
姜维站在曹彰尸身旁,默然良久。
随后解下自己的战袍,轻轻盖在曹彰身上,吩咐左右:
“以诸侯之礼,厚葬曹将军。”
众亲兵见此,纷纷哭倒在曹彰跟前,大怄道:
“将军为国捐躯,贱辈何得苟生耶?”
遂纷纷掣剑自刎。
“不要!!”
姜维急欲阻止,却为时已晚。
众奇兵纷纷死在曹彰跟前。
姜维长叹一声:
“蜀中仍有忠义之士也。”
遂下令将众亲兵与曹彰合葬在一处。
此时,
绵竹城头,张敦目睹曹彰战死,痛哭失声。
众将请命:
“将军,我们誓死守城,为曹将军报仇!”
张敦摇头叹道:
“曹将军临终有言,若事不可为,当以士卒性命为重。”
“今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何必让将士们白白送死?”
次日,张敦开城投降。
姜维入城后,严令不得骚扰百姓。
并厚葬阵亡魏军将士,对投降的魏军官兵。
愿留者编入军中,愿去者发给路费。
绵竹既下,成都门户洞开。
姜维站在城楼上,远眺北方,心中却没有胜利的喜悦。
麋威前来禀报:
“将军,我军已控制全城。”
“只是……曹彰旧部请求为其立祠祭祀。”
姜维点头准允:
“曹子文忠勇可嘉,理当如此。”
稍作停顿,又道:
“传令三军,休整三日。”
“下一步,兵发新都。”
“诺!”
麋威领命,却又迟疑道:
“将军似乎……心事重重?”
姜维轻叹一声:
“今日之胜,他日亦可能为我之败。”
“用兵之道,胜败无常,唯有忠义之心,永世长存。”
夕阳西下,姜维的身影在城楼上拉得很长。
统一之路,终于走向尾声。
而在这乱世之中,英雄相惜的悲歌,还将不断上演。
不知道为什么,眼看着神州即将一统。
姜维心中反而却扬起一股不详的预感,整天都在惴惴不安。
总觉得会有大事发生。
这时候,
下人报说,吴王刘永率亲卫,有急事求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