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十有八九得拆了(1/2)
第563章 十有八九得拆了
“这消息大家伙都知道吗?”陈露阳沉声问。
陆局摇摇头。
孰轻孰重他还是能分得清的。
大家好不容易在这里安家了,一个个都干的热火朝天的。
要是听说这个消息,未来有可能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那人心可就容易散了。
“行!这事先咱俩知道,回头我去市里问问怎么个情况。”
陈露阳抱着茶缸,神色冷静下来。
要是不搬,自然最好。
如果真是板上钉钉了,那就得尽快想办法找靠山,给修理厂留一条活路。
瞧着陈露阳的神情,陆局忍不住开口问了句:
“小陈主任,如果中转站的事是真的,那么咱们车棚还扩建吗?”
炉火噼啪作响,铁皮炉子里冒出的热气,吹得茶缸边缘一层白雾。
陈露阳端着缸子,半天没喝一口,眼神直直盯着炉火,眉头却拧成了疙瘩。
真是啥事儿都赶一块了!
现如今,修理厂已经成为了市经委和市科委产教结合的实验点,算的上是“有名有姓”。
就算真要拆,也得走正规流程,给个交代,
怎么也不能像对待胡同里的小作坊那样说扒就扒。
况且修理厂还挂着“北大课题组”的名号,牵扯到科研项目,真要一脚踹翻,北大那边也不会轻易答应。
可是一旦西客站真的要搞货运中转点,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批文再厚实,名头再响亮,终归架不住一句“临时工程”。
到时候不光钱和力气全白搭,前期辛苦折腾出来的扩建名头,等于白折腾。
“该扩还得扩!”
陈露阳把心一横!
与其等着被动挨刀,不如趁着市里还没最后定案,先把扩建的名头打出去。
能保住原地最好。
真保不住,也能借着扩建和课题的招牌,去市里争取一块更大、更正经的地盘。
吃完午饭,陈露阳和陆局一块走向后院。
车棚就搭在修理厂后墙根子。
铁皮和木料拼凑的顶子在风里咯吱直响,棚子底下堆着杂七杂八的零件、废旧轮胎,几个油腻腻的零件架子歪歪扭扭靠在墙边,看着一派破败。
陆局指着车棚道:“这棚子看着不大,可要是扒了,扩成一间车间,正经能有八十多平米。”
“到时候实验框架、修车工位、零件仓库都能放进去。”
陈露阳叹口气:“地方够是够,可就是费钱啊……”
“是啊!”陆局感慨:“水泥、砖、钢筋这些加一块,怎么也得三四千块。”
“再加上请工人盖起来,没五千块下不来。”
陈露阳伸手在车棚棚子锈迹斑斑的铁皮顶上拍了两下,发出“咣当咣当”的脆响。
五千块能换来一个正经车间,划算!
虽然学校的课业重要,但是修理厂的事儿更是大事!
所以……
对不起了,高数老师!!!
周一上午,陈露阳没有回到学校,而是早早的就站在了市经委收发室门口,蹲守梁仲维。
偏偏不凑巧,梁仲维今天上午有会,一直拖到十点多,
陈露阳才看见一辆黑色红旗车开进大院。
“小陈?你在这干什么呢?”梁仲维摇下车窗,微微惊讶地望着他。
陈露阳连忙迎上去:“师兄,我是特意来等您的,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梁仲维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笑着推开车门走了下来,没有一点架子的伸手揽过陈露阳的肩膀:
“走,进屋再说。”
走到办公室,梁仲维一边掏出钥匙开门,一边笑着问:
“怎么,今天周一,你不上学了?”
陈露阳憨笑:“学得上,可修理厂的事儿也得办啊!”
梁仲维打开门,一边往屋里走一边笑道:“说吧,找我什么事?”
陈露阳收了笑容,认真开口:“师兄,是这么个情况。”
“我们修理厂原来是个炒瓜子的作坊,锅台一撤、机器一摆,就算个厂子。要是光修车,地方倒还能凑合,可真要干正经事,空间就不太够了。”
“正好我们院子里有个车棚,本来是给工人和司机歇脚、放车用的,我想着把那棚子拆了,扩成一间正经的厂房。”
“可那毕竟是市经委的固定资产,我心里没底,就来问问,扩建的话到底得走什么程序。”
听到“扩建”两个字,梁仲维眉头一皱。
“你这个修理厂才搭起来几个月,怎么突然想起要扩建了?”
陈露阳连忙解释:“师兄,要是厂房只干修理的活儿,这地方绝对够用,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我这儿本来修的车多,工位就紧张。”
“而且修理厂还挂了北大的实验点,分了半个厂房给他们做课题。平时做出来的通用件,还得有个仓库去存放、编号、整理。”
顿了顿,陈露阳补充道:
“上周,北大的老师联系我,说要在厂里搭设一个‘可控应力加载框架’。”
“您知道那玩意儿,架子一搭得有半个院子大。真要挤进去,工位、仓库全得往外搬。”
“到时候不光实验要耽误,修车的活计也没法正常干了。”
陈露阳的声音中带了几分急切:
“正好院里有个车棚,位置也合适。”
“我就想能不能把车棚改成厂房,这样一来,不仅实验装置能落地,修理厂的活也能撑得住,不至于里外两头乱套。”
梁仲维听完,眉头皱了皱:“学校里面就没地方了吗?一定要放在修理厂里头?”
陈露阳苦闷:“师兄,学校里地方更紧张。”
“力学系本来就没多少实验用房,大教室里堆满了学生的试验台,小操场上连风洞都占着地方,老师们的办公桌都是临时拼的,哪还有多余地方了?!”
“而且这种可控应力加载框架,动静大、占地广,非常不适合放在学校里。”
“而修理厂就不一样了。”
“修理厂本来就是校外实验点,离车辆一线近,不仅能随时能拆旧件做样本,而且工人、学生、老师都能在一个院子里碰到面,也方便推进实验进度。”
“这样……”梁仲维微微皱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