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临幸良妃,喜得龙裔(2/2)
朱由校快步登上帝辇,催促着侍卫:“快!再快些!”
帝辇的轮轴在青石板上飞速滚动,朝着坤宁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王宛白站在殿门口,望着朱由校远去的帝辇,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羡慕。
她抬手轻轻抚上自己的小腹,低声呢喃:“你可要争气些……早日来到娘身边才好。”
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
如今她凭着容貌与陛下的宠爱,尚能在宫中立足,可若日后新人不断,到时她年老色衰,没有子嗣傍身,终究会落得孤寂收场。
母以子贵,这四个字,是后宫女子最坚实的依靠。
殿内的莲子羹还冒着热气,可王宛白却没了再吃的心思,只望着坤宁宫的方向,默默祈祷赵清月能平安生产,也盼着自己能早日怀上龙裔。
此刻。
坤宁宫的暖房外。
皇后张嫣穿着一身宽松的杏色宫装,五六个月的孕肚已十分明显,她一手扶着宫女的胳膊,一手轻轻护着自己的小腹,目光紧紧锁着暖房的朱红门帘,眉头拧成了浅川。
门帘内,赵清月痛苦的嚎叫声断断续续传来,每一声都像细针般扎在张嫣心上。
她微微攥紧了宫女的手,低声呢喃:
“赵姐姐一定要挺住……这可是陛下的第一个孩子,千万要平安才好。”
她不仅是担忧赵清月的安危,更清楚这第一个龙裔对后宫、对陛下的意义。
若能顺利诞下,不仅能让陛下少些后宫之忧,更能为大明的血脉延续添上一份安稳,让朝野上下都安心。
就在张嫣心神不宁之际,宫道尽头突然传来太监高唱的传报声:
“陛下驾到~!”
声音穿透夜色,带着急促的回响。
张嫣连忙整理了一下宫装,刚要屈膝行礼,朱由校已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
“不必多礼!”
他一把扶住张嫣的胳膊,语气急切,连呼吸都带着粗重。
“里面怎么样了?赵贵嫔她……还好吗?”
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个血脉,从赵清月诊出有孕那天起,他便时常牵挂,如今临盆,更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朱由校握着张嫣的手,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张嫣感受到自己丈夫的紧张,连忙安抚道:
“陛下莫急。臣妾早从民间选了三位品行端正、接生过百次的稳婆,太医院的医婆也守在里面,连乳母都备好了两位,都是经过仔细查验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陛下之前说的那些生产要注意的事项,臣妾都吩咐下去了。
不许用那些‘求神符水’的偏方,暖房里的温度一直守着,医婆还时时查看产妇的脉象,连之前宫里‘生产不许哭喊’的规矩,臣妾也给废了。”
她记得朱由校曾跟她说过,产妇疼痛时哭喊是正常的宣泄,强行忍耐只会伤了身子,那些说“哭喊不吉利”的规矩本就是糟粕。
为此,她还特意跟稳婆们交代,若赵清月疼得厉害,尽管让她喊出来,不必拘着“妇德”的虚名。
听到这话,朱由校紧绷的肩膀终于松了些,他反手攥紧张嫣的手,指尖传来的暖意让他安心不少:
“还是皇后考虑周全。只是你自己也有身孕,这里人多心乱,不能久待。”
他转头对身旁的贴身宫女吩咐。
“快扶皇后回内殿歇息,多备些暖炉,别让皇后冻着。”
宫女连忙应诺,上前想要搀扶张嫣。
张嫣却还想多待片刻,望着朱由校的眼睛,带着几分担忧:“可这里……”
“这里有朕盯着,放心。”
朱由校给了她一个温和的笑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你好好修养,比什么都重要。等赵贵嫔孩子生下来,朕第一时间去告诉你。”
张嫣看着他眼中的坚定,终于点了点头,在宫女的搀扶下,一步三回头地回了内殿。
很快。
暖房外,只剩下朱由校与几个值守的太监、宫女,空气再次陷入焦灼的安静,只有门帘内赵清月的痛呼声,时不时传来,揪着每个人的心。
朱由校在绒毯上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瞟向暖房的门帘。
有太监想递上热茶,他都摆了摆手,心思全在里面的赵清月上。
不知过了多久,暖房内突然传来一声截然不同的嚎叫。
那声音不再是压抑的痛苦,反而带着一丝解脱的清亮,紧接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哇~”地划破了寂静!
朱由校猛地停下脚步,浑身一震,几乎是冲到暖房门口。
门帘被稳婆从里面掀开,一个穿着青布衣裳的稳婆抱着襁褓,满脸喜色地跪了下来,高声禀报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赵贵嫔娘娘诞下皇女!母女平安!”
襁褓里的婴儿还在啼哭,声音洪亮,透着十足的生命力。
朱由校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从稳婆手中接过襁褓,看着里面皱巴巴的小脸,眼眶竟有些发热。
这是他的孩子,是大明的公主,是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血脉延续!
朱由校双手小心托住襁褓,指腹轻轻蹭过婴孩皱巴巴的脸颊。
这小家伙的皮肤薄得像蝉翼,带着新生儿特有的温热,连细小的手指都蜷成了粉嫩嫩的小拳头,偶尔无意识地动一下,轻轻挠在他手心上,竟让他心头猛地一软。
方才因焦灼而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一种从未有过的牵绊感顺着血脉蔓延开来,眼眶不自觉地发热。
他低头凝视着这张尚显丑态的小脸,明明眉眼都未长开,却能清晰看出几分熟悉的轮廓。
这是他的骨血啊!
“陛下,娘娘还在等着您呢。”
乳母轻声提醒,将他的思绪拉回暖房内。
朱由校点点头,缓步走向内榻。
赵清月斜倚在铺着软绒的枕头上,满头青丝被汗水粘在苍白的脸颊上,额角的碎发还在滴着汗珠,原本明亮的眼眸此刻却透着几分黯淡。
她望着朱由校怀中的襁褓,嘴唇动了动,声音带着刚生产完的沙哑与愧疚:
“陛下……臣妾无能,没能诞下皇子,让陛下失望了。”
话落时,她头摆了过去,避开了朱由校的目光。
在这后宫之中,母凭子贵的念头早已刻入骨髓,她虽得宠,却也怕这“公主”之身,让自己失了陛下的看重。
“傻话。”
朱由校放下襁褓,坐在榻边,伸手轻轻拭去她脸颊的汗渍。
他看着她眼底的失落,笑了笑,语气温柔却坚定:
“公主怎么了?朕的长公主,可是大明第一个龙裔,该疼宠还来不及呢。”
他目光落在襁褓中安睡的婴孩身上,眼中满是暖意。
“朕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徽媖’。‘徽’取美好贤淑之意,‘媖’指女子英慧出众,咱们的女儿,既要得万千娇宠,也要有几分英气,日后定能成为个有福气的姑娘。”
赵清月猛地抬头,眼中的黯淡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陛下……您不怪臣妾?”
“怪你什么?”
朱由校捏了捏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打趣。
“怪你给朕生了个这么可爱的公主?”
见赵清月眼中泛起泪光,他又柔声道:
“你刚经历了这么大的苦楚,能母子平安,就是最大的功劳。
这次生了公主,下次咱们再添个皇子,凑成一个‘好’字,岂不是更圆满?”
这话像一颗定心丸,让赵清月彻底放下心来。
她望着朱由校温和的眉眼,又看了看襁褓中呼吸均匀的婴孩,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眼角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却带着甜意。
困意如潮水般涌来,她轻轻攥了攥朱由校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蚋:
“陛下……臣妾想睡会儿……”
“睡吧,朕守着你。”
朱由校帮她掖好被角,看着她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平稳,才轻手轻脚地起身。
他转身看向跪伏在地的稳婆与女官,语气恢复了帝王的沉稳。
“赵贵嫔坐月子期间,务必仔细照料,每日的汤药要温到恰好,伤口需用温水清洗,不许用冷水。
饮食要清淡滋补,忌生冷油腻;夜里要多备两个暖炉,别让娘娘和公主冻着。若出了半分差错,仔细你们的脑袋!”
“奴婢遵旨!绝不敢有半分懈怠!”
稳婆与女官们连忙叩首。
见她们满头大汗的模样,朱由校笑了笑,说道:
“你们此次差事办得好,都有赏赐。”
他转头看向候在一旁的魏朝。
“魏大伴,给每位稳婆赏五十两银锭、两匹云锦,女官们各赏三十两、一匹素缎。”
“奴婢遵旨!”
魏朝连忙应下,从随身的锦盒中取出赏赐,分发给众人。
稳婆与女官们接过赏赐,又连连叩首,口中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处理完暖房之事,朱由校又悄悄看了眼沉睡的赵清月与婴孩,才转身走出暖房,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径直朝着坤宁宫寝殿而去。
此刻。
坤宁宫寝殿殿中。
张嫣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捧着一卷书,却频频望向窗外,显然还在牵挂着赵清月的事。
听到脚步声,张嫣猛地抬头,见是朱由校,连忙起身:“陛下,清月姐姐她……”
“母子平安,是个公主,朕给取名徽媖。”
朱由校走上前,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微凉,又将她的手揣进自己的袖中暖着。
“你不用担心了,赵贵嫔已经睡着了,坐月子的事也都吩咐下去了。”
张嫣闻言,紧绷的肩膀彻底放松下来,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抬手轻轻抚了抚自己的孕肚:
“平安就好,公主也很好,日后咱们的孩子,也能有个姐姐作伴了。”
见张嫣如此为赵清月紧张的模样,朱由校也没忘记她的功劳。
“这后宫能这么安稳,你功劳最大。”
朱由校望着她端庄的眉眼,语气真挚。
“从选稳婆、废陋习,到照拂赵贵嫔的饮食起居,事事都想得周全。
你既要顾着自己的身孕,又要统管后宫琐事,却从未出过半分差错。
有你在,这后宫安稳,朕才能安心处理外朝的战事与税改。”
前世的天启朝,皇子皇女多早夭,后宫更是因客氏、魏忠贤搅扰得鸡犬不宁。
如今能有这般母子平安、后宫和睦的局面,除了自己早早整顿后宫、清除奸佞外,张嫣的顾全大局与细心调度,也很关键。
张嫣被皇帝夸得脸颊微红,轻轻靠在他肩头:“陛下谬赞了,臣妾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只要陛下能少些烦忧,大明能安稳,臣妾便知足了。”
朱由校抚着张嫣的青丝,思绪却是发散开来了。
赵清月生下龙裔,这后宫会渐渐热闹起来的。
对于皇子公主的教育,也要提上日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