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朝鲜事定,海贸巨利(2/2)
没了明军,他手里那两万“乌合之众”,能否挡住李珲的南部大军,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毛将军,此去一路保重!若有需朝鲜之处,尽管派人传信!”
李倧对着战船高声喊道,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毛文龙立在旗舰甲板上,闻言只是淡淡点头,并未多言。
李倧的“不舍”,不过是想要他的支援罢了。
但.
他没时间在朝鲜逗留了。
毛文龙在船头看着港口上李倧的身影,想道:
希望我在回朝鲜的时候,李倧还活着吧。
对于扶持一个傀儡上位,李倧无疑是更合适的人选。
如今的朝鲜国王虽然也很无能,但毕竟当了十多年的国王,还是有根基的。
李倧根基不稳,是故,比李珲更适合当傀儡。
不过,毛文龙很快便将思绪收回来了。
朝鲜之事已经告一段落了,就不需要多想了。
现在他要将精力,放在荷兰人身上了。
“启程,出发!”
他抬手示意船队启航,战船缓缓驶离南浦港,将李倧的身影与朝鲜的风雪远远抛在身后。
战船破浪而行,经皮岛、过渤海,半个月后,也就是天启二年二月十日,终于抵达天津大沽口。
当毛文龙站在甲板上,远眺天津港口时,眼中不禁闪过一丝诧异。
与他三个月前离去时相比,如今的大沽口简直判若两境。
港口内桅杆如林,大小船只密密麻麻地泊在码头,其中不乏船体巍峨、船帆奇特的西夷商船。
这些船来自葡萄牙、西班牙,甚至还有几艘荷兰商船混在其中。
很明显,大明在天津设立市舶使司、开放海贸的消息,已传遍了南海诸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挂着“朱”“徐”“李”等姓氏旗帜的大明商船,显然是宗室藩王与勋贵们的商队。
此刻这些商船正忙着装卸货物,码头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看来,海贸的红利,很快就要显现了。”
毛文龙身旁的副将忍不住感慨。
“这么多商船,单是关税,就能为朝廷赚不少白银。”
毛文龙却没有这般乐观,他望着那些西夷商船,眉头微微蹙起。
利益越大,惦记的人就越多。
这些西夷商船背后,是各国觊觎大明的野心。
而大明海疆上,还有盘踞多年的海盗势力,他们定会觊觎海贸的巨额利润,与西夷勾结也未可知。
尤其是荷兰人,既想抢占商道,又有海军撑腰,绝不会甘心只做“普通商人”。
“通知下去,船队入港后,即刻清点军备,检修战船。”
毛文龙转身对着副将下令。
“天津水师的担子,比在朝鲜时更重了。
不仅要护佑商道安全,还要防备荷兰人与海盗的袭扰。
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天津水师,可是倾举国之力组建的。
若是海战失利,战船毁坏,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战力。
因此,一切都要小心谨慎。
副将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连忙躬身应道:
“末将遵令!”
。。。
另外一边。
紫禁城。
东暖阁中暖意融融。
地龙烧得正旺,将紫檀木御案烘得温热。
朱由校身着明黄色常服,端坐在御座之上。
首辅方从哲身着绯色官袍,立于御案之前,身姿挺拔,神色恭敬。
礼部主客司郎中杨弘备则手持一卷文书,站在方从哲身侧,随时准备为皇帝答疑。
两人皆是朝中处理外邦事务的重臣,此番联袂前来,便是为了向朱由校禀报与西夷通商的最终议定结果。
“陛下,此番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议定的通商条约,已整理成册,请陛下御览。”
方从哲躬身行礼,声音沉稳有力。
朱由校抬手示意,太监连忙将明细呈到他面前。
他缓缓翻阅,目光在“通商范围”“货物限额”“约束条款”等条目上一一停留,嘴角渐渐扬起一丝笑意:
“此条约虽为粗浅之制,却也抓住了要害:只谈通商,不涉其他,倒是稳妥。”
正如朱由校所言,这份通商条约的核心仅围绕“贸易”展开,并未涉及领土、外交等复杂议题,堪称大明与西夷通商的“基础框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明对西夷船只的约束彻底放开。
条约明确规定,只要大明境内有西夷所需货物,无论数量多少,西夷均可按需订购,大明官府不得无故阻拦。
“陛下圣明。”
杨弘备适时开口,补充道:
“三国接到条约后,已迅速提交了首批订单。葡萄牙订购十万匹生丝、一船瓷器,总价四十五万两白银。
西班牙更为阔绰,订下二十万匹生丝、一船瓷器、两船茶叶,总价高达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唯有荷兰态度敷衍,仅订购五万匹生丝,价值十五万两白银。”
朱由校听到荷兰的订单数额,眉头微挑。
荷兰人野心勃勃,此前在南海屡屡挑衅,如今虽参与通商,却仍存观望之心,不愿投入过多。
看来是有坏心思在里面的。
但他并未过多在意,反而指着明细上的订单总额,对两人笑道:
“单是这首批订单,便已有近两百万两白银的交易额,可见海贸之利,远胜预期。”
方从哲连忙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此前臣等亦未料到,西夷对我大明生丝、瓷器、茶叶需求如此旺盛。只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谨慎。
“我大明当真能够提供如此多的生丝?”
难道是要学嘉靖年间的改稻为桑?
朱由校却是轻轻一笑,说道:“元辅无须担忧生丝之事,科学院改良的织机,如今产量十倍增,产量不是问题。”
科学院?
方从哲愣了一下。
没想到陛下鼓捣出来的东西,还真有用?
他心中不禁有些震惊。
难道
陛下早就准备开海之事了?
若是如此
陛下的布局就太过深远了。
呼~
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将自己的另外一个担忧,说了出来。
“陛下,老臣还有另外一个担忧,货物数量激增,需确保运输安全。
若这些货物在大明海域遭遇劫掠,西夷恐会心生疑虑,日后未必再愿前来贸易。”
朱由校点头表示赞同。
“此事朕已有考量。放开船只约束,是为吸引西夷前来,可若连货物安全都无法保障,便是本末倒置。
日后天津水师需加强对沿海航线的巡查,尤其是从大沽口到南海的商道,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巡查的时候,顺带查查,这些西夷有没有走私之事。”
大明放开船只约束、允许西夷按需订购货物,并非毫无条件。
条约中明确载明:
西夷各国必须立刻停止在大明沿海的走私活动,若大明官府查获任何走私行为,将即刻取消该国在大明的贸易权限,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陛下定下此条,实乃釜底抽薪之举。”
方从哲眼中满是钦佩。
“江南士绅与海盗集团相互勾结,借走私牟利多年,不仅导致朝廷关税流失,更扰乱沿海秩序。
如今以贸易权限为要挟,定能有效打击走私,让朝廷掌握海贸主动权。”
朱由校闻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江南士绅借走私积累巨额财富,却不愿为朝廷分忧。
海盗更是劫掠百姓、危害海防,此等乱象,早该整治。
此番通商,既是为了赚取白银,也是为了借西夷之力,倒逼这些势力收敛。
若他们仍敢走私,便是与朝廷为敌,朕绝不姑息。”
商议完条约内容,朱由校话锋一转,提及了市舶使司的建设:
“如今通商规模骤增,原有的市舶使司官员已难以应对。
需即刻增派官员,且新派官员必须精通商税核算、外语交流、货物查验等技能,不得滥竽充数。”
“市舶使司是大明与西夷贸易的窗口,也是关税征收的关键。
若因官员不专业导致关税流失,或是让西夷看轻我大明,便是重罪。”
杨弘备连忙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即刻着手选拔官员,优先从礼部、户部抽调熟悉外邦事务与财政核算的官员,确保市舶使司高效运转。”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将通商明细合上,交给太监收好:
“便先按此条约执行。后续若有问题,及时禀报。
海贸之事,关乎大明国运,需谨慎对待,不可有半分差错。”
“臣等遵旨!”
方从哲与杨弘备齐声行礼。
朱由校看着领命的两人,眼神闪烁。
大明海贸的大门已然打开,之后白银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国库。
而随着走私被打击、海防被加强,大明的海疆也将愈发稳固。
而这只是开始。
明乃日月之国,日月所照之地,皆我大明疆土!
未来大明还将在海上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让大明,成为真正的日月之国!
ps:
晚上有加更,明天起床再看罢~
作者君算是豁出去了。
o(╥﹏╥)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