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诸堡联动,抄家巨富(2/2)
杨涟带着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走到哪里都被士卒敬畏,连熊廷弼都对其礼让三分,这份圣眷,是他这个“空降”的巡抚望尘莫及的。
议事厅内的气氛瞬间僵了下来,祁秉忠依旧面无表情,孙得功和张存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希冀。
王化贞发难,或许能让杨涟乱了阵脚?
只要局面一乱,他们顺势遁出去,召旧部,不管是抵抗,还是逃往草原,总归是有一条生路不是?
杨涟却丝毫不慌,他站在厅中,身姿挺拔如松,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从袖中取出一本封皮印着“锦衣卫密档”的册书,递向王化贞:
“王抚台莫急,此事涉及机密,皆是锦衣卫两个月来暗访所得,未敢轻易声张。
抚台且一观,便知为何本都堂要行此‘突袭’之举。”
王化贞伸手接过册书,起初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指尖掀开第一页时,脸色还是平静的。
可当他看到“孙得功私吞军饷十万两”、“张存仁与建奴细作往来三次”、“广宁卫千户赵三倒卖军械给蒙古”等条目时,手指猛地一颤。
他越往后翻,脸色越白,到最后连嘴唇都没了血色,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
册书上的每一条罪证,都写得有凭有据,时间、地点、证人,甚至连孙得功把贪来的银子藏在哪个钱庄都写得清清楚楚。
“这……这怎么会?”
王化贞的声音都发了颤,他猛地抬头看向杨涟,之前的不满和嫉妒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慌乱和后怕。
“没想到本官治下,竟有如此多通敌贪腐之辈!
是我这个巡抚失察,失职啊!
此事过后,本官定当上表朝廷,自请处分!”
他是真心怕了。
若这些人真的引蒙古南下,他这个巡抚怕是要掉脑袋。
同时,也是顺势服软。
杨涟手握如此确凿的证据,又有皇帝撑腰,他再硬撑下去,只会引火烧身。
杨涟见他识趣,当即上前一步,语气缓和了许多,给了他一个台阶:
“王抚台不必如此自责。
锦衣卫查了两个月才摸清这些人的底细,可见他们隐藏得多深。
抚台去年年底才到任广宁,事务繁杂,一时未能察觉,也是情理之中。”
这话既肯定了王化贞的“无辜”,也暗示了“贪腐已久,非一日之过”,给足了王化贞面子。
人情世故这方面,杨涟还是懂得。
王化贞何等精明,立刻顺着台阶下来,脸上重新有了血色,他站起身,对着杨涟拱了拱手:
“多谢杨都堂体谅!
既是如此,这些蛀虫败坏纲纪、通敌叛国,便由本官亲手清理门户,也好向朝廷和广宁百姓有个交代!”
说罢,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刀般扫向孙得功、张存仁二人,厉声喝道:
“来人!”
厅外立刻涌入四名身着青色劲装的亲卫,腰间佩刀出鞘半寸,寒光凛冽:
“属下在!”
“将孙得功、张存仁,还有册书上列名的赵三、李五等人,尽数抓拿下狱,严加看管,不得有误!”
王化贞的声音掷地有声,再无半分之前的犹豫。
“什么?!”
孙得功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最后的侥幸彻底破灭。
早知道,在被杨涟带着百余军卒去府上请的时候,就该跑的。
但是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不过,他倒也没有完全放弃。
孙得功猛地站起身,伸手就想推开身边的亲卫逃跑。
他在广宁经营多年,城外还有五百家丁,只要逃出去,就能投奔蒙古部落!
可他刚挣脱一名亲卫的手,厅门后突然闪出一个高大的身影,那人穿着黑色甲胄,面容冷峻,正是杨涟早已安排好的副将李鸿基。
李鸿基刚因阻击皇太极有功被陛下擢升为副将,此刻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不等孙得功反应,李鸿基一记重拳就砸在了他的脑门。
那拳头裹着铁手套,力道大得惊人。
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孙得功连哼都没哼一声,双眼一翻,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昏死过去。
两名亲卫立刻上前,用铁链锁住他的手脚,拖了出去。
一旁的张存仁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撞在青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不住地对着杨涟和王化贞磕头,额头很快就磕出了血,哭喊道:
“饶命!都堂、抚台饶命啊!
罪将知道错了!罪将愿意戴罪立功!
罪将可以去劝降蒙古部落,罪将可以去建奴那边当细作!
求你们饶我一条狗命!”
杨涟看着张存仁那副贪生怕死的模样,心中更加厌恶了,声音里没有半分温度:
“戴罪立功?你私通鞑子时,怎么没想过朝廷的恩义?
你克扣军粮,让军户饿死时,怎么没想过‘饶命’二字?
现在还想要活命?晚了!”
他对着亲卫挥了挥手,声音斩钉截铁:
“扒了他的参将甲胄,押入死牢,待清点完他的罪证,一并交由三法司处置!”
两名亲卫上前,粗鲁地扯下张存仁的甲胄,露出里面的绸缎内衬。
张存仁还在哭喊求饶,却被亲卫堵住了嘴,像拖死狗一样拖了出去。
议事厅内终于恢复了平静。
王化贞看着空荡荡的角落,额头上的冷汗还没干,却对着杨涟拱了拱手,话语之中,已不见丝毫桀骜。
“杨都堂深谋远虑,本官佩服。”
杨涟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厅内的祁秉忠等人,声音沉稳:
“抚台客气了。肃清贪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整顿军备、安抚军户。只有让广宁的人心稳了,边防才能真正稳固。”
“不过,贼首虽除,孙得功、张存仁的党羽还散在城中,他们豢养的家丁更是藏着兵器。
这些人若不连根拔起,日后必成祸患,今日便要一并逮捕,绝不能留!”
“都堂说得是!广宁城中的卫所兵、巡抚标营,皆可受都堂节制!
只要能肃清这些蠹虫,需多少人手,尽管调遣!”
方才见了那标注详尽的罪将名录,他早已明白杨涟绝非临时起意,此刻唯有全力配合,才能挽回“失职”的过错。
“很好。”
杨涟颔首,转头对朱万良道:“把广宁舆图拿来。”
朱万良立刻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一卷麻布底的舆图,展开在案上。
那舆图比寻常府县舆图精细数倍,墨笔勾勒着广宁城的街巷、堡寨,凡有罪的游击、守备、千总的宅院,都用朱砂圈了出来,旁边还注着小字:
“李游击宅,家丁三十人,西厢房藏刀弓”
“王守备驻东关,家丁五十人,与鲍承先亲卫有勾连”。
连各家丁的驻地名、人数、武器存放处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负责看守武器库的家丁姓名都写在旁边。
王化贞心中暗惊:‘杨涟竟把广宁的底细摸得如此透彻,连这些微末细节都不放过,看来是早有准备。’
既然如此
王化贞猛地抬头,语气果决。
“事不宜迟,这还等什么?”
“杨都堂,动手吧!”
杨涟不再迟疑,拿起一支狼毫笔,在舆图上划了三道线:
“祁总镇,你率本部部众,去东关、北关,擒拿驻守在外的游击、千总,他们的家丁多是骑兵,你部善骑射,正好克制。
朱总镇,你熟悉广宁城内街巷,带标营兵搜捕城中的守备、把总,务必堵住所有后门,不许一人逃脱。
李副将,便带你的‘破虏营’去南关,清缴孙得功、张存仁的家丁家将,他们手里有制式军器,不可轻敌!”
“末将遵命!”
祁秉忠、朱万良、李鸿基三人齐声领命。
夜色刚降临,广宁城的三处城门同时响起马蹄声。
祁秉忠的骑兵奔向东关,正撞见试图带着家丁逃跑的游击刘三。
那刘三刚翻上马背,就被祁秉忠一箭射穿马腿,人马摔在地上,家丁们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作一团,没半个时辰就被全部制服。
朱万良在城中搜捕,有个守备想从后墙翻逃,刚爬上墙头,就被埋伏在墙外的标营兵拽了下来,连喊饶命的机会都没有。
李鸿基在南关清缴孙得功家将,遇到了些抵抗。
孙得功的家将多是老兵,手里握着腰刀、拿着盾牌,试图冲开一条路。
李鸿基亲自提刀上阵,一刀劈断为首家将的盾牌,大喝一声:
“降者免死,顽抗者同孙得功一个下场!”
家将们闻言,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不过一日一夜的功夫,舆图上朱砂圈出的名字,便一个个被划去。
有罪的军将尽数被抓,只有寥寥几人逃亡成功。
他们的家丁也被清缴了武器甲胄,关在卫所的空营里,由重兵看守。
第二日清晨。
杨涟就在广宁巡抚衙署的大堂里,主持了三法司会审。
刑部官员、大理寺官员,皆已到场。
杨涟请了王化贞、祁秉忠做监审,又从锦衣卫调来了先前录好的供词、证物,还传了被贪腐军将迫害的军户、流民当证人。
证据确凿,供词吻合,没一个罪将能狡辩。
有的瘫在地上,有的面如死灰,有的还想求饶,却被杨涟冷冷的眼神堵了回去。
三天三夜之后。
会审结束。
杨涟命人在广宁城外的空地上,用黄土夯实了一座两丈高的高台,高台上挂着一面红底黑字的大旗,写着“肃贪靖边”四个大字。
高台前摆着一排铡刀、刽子手穿着红衣,手里握着鬼头刀,早早地候在那里。
杨涟让人贴出告示,邀请全城百姓前来围观公审。
一开始百姓还带着犹豫,怕惹祸上身,后来见巡抚、都堂都在高台上坐着,才渐渐围了过来。
到最后,高台下面挤满了人,连远处的土坡上都站满了踮着脚张望的百姓。
“带罪将!”
随着杨涟一声令下,兵卒们将被定罪的军将一个个押上高台。
杨涟拿起罪册,逐一念出他们的罪行:
“游击刘三,贪墨军粮五千石,私通蒙古,斩!”
“守备王二,克扣军饷,殴打军户,斩!”
每念完一个,刽子手便手起刀落,头颅滚落在高台前的竹筐里,鲜血溅在黄土上,染红了一片。
百姓们先是鸦雀无声,待听到刘三、王二的罪行时,忽然有人喊了一声:
“杀得好!”
紧接着,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有的百姓甚至扔出手里的石头、烂菜叶,砸向那些还没被行刑的罪将。
最后被押上高台的,是孙得功。
他被铁链锁着,头发散乱,脸上满是血污,却还想挣扎:
“我是副总兵!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杨涟站在高台边,声音洪亮地对台下百姓喊道:
“孙得功贪墨军饷十万两,私通建奴,泄露军情,害死我大明士卒三百余人!
此等卖国贼,当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刽子手便上前,将孙得功绑在刑架上。
凌迟之刑极为残忍,刀刃落下时,孙得功的惨叫声响彻旷野,有的百姓不忍直视,捂住了眼睛,有的却咬着牙,盯着刑架,像是要亲眼看着这个蛀虫被千刀万剐。
杨涟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百姓,又望向远处列队的明军士卒,高声道:
“今日行刑,不是为了逞凶,是为了告诉所有人。
在辽东:
贪腐者死!
通敌者死!
害民者死!
日后若有敢步孙得功后尘的,便是这个下场!”
众将士闻言,心有戚戚,齐声高呼:
“不敢!”
“今日之后,凡有冤屈者,尽可陈来!
欠饷者,本都堂会替陛下给你们补齐军饷!
被占田地者,本都堂会按照黄册重新划分土地。
”
在杨涟迅雷杀蠹,加宽抚军户、百姓的连招之下,广宁并没有出什么乱子。
另外一边。
镇武堡、西平堡、镇宁堡、闾阳驿、大凌河堡等地,也按着约定好的时间一起动手。
虽有几处出现了小混乱,但在早已布好的兵力面前,混乱很快就被平定,所有罪将无一漏网。
按照杨涟的指示,派出去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员将其审问定罪之后,便立即在镇武堡、西平堡、镇宁堡、闾阳驿、大凌河堡等地外设公审台,当着各地军户、百姓们的面,将这些蠹虫一一问罪。
罪行大的,甚至凌迟、剥皮实草。
罪行小的,也够斩首的罪行,各个人头落地。
一时之间,广宁肃然!
百姓更是高呼陛下万岁,杨都堂英明!
杀了人之后,便是锦衣卫抄家了。
待各地的抄家清单汇总到杨涟手中时,连见惯了官场贪腐的他,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爆了粗口。
他娘的。
这么多钱财、田地,甲胄
这些蠹虫,着实该千刀万剐的杀!
杀一次,还抵不过他们的罪行!
ps:
8900字大章!
求月票!
求订阅!
另外:
作者君在广东,马上来台风了。
希望不会断电断网,不然作者君码不了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