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冬雪映坊传捷报 匠心暖岁盼新程(2/2)
正热闹著,小宇踩著雪跑进院子,手里拿著个竹编灯笼,灯笼上编著“福”字,旁边还缀著个迷你荷。“苏晚姐!周师傅!王婶!张嫂!”小宇跑得气喘吁吁,把灯笼举得高高的,“我编了个灯笼,等过年的时候掛在工坊门口,肯定好看!”大家围过来看,灯笼的竹编纹路均匀,“福”字编得工整,周师傅忍不住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比我小时候强多了。”
小宇被夸得脸红,又从口袋里掏出个竹编小篮子:“对了,我妈妈让我送点刚煮好的栗子过来,你们尝尝,暖暖心。”说著,他掀开篮子上的布,里面装著热乎乎的炒栗子,香气瞬间飘满院子。王婶拿起一颗剥开,递给伊莎贝拉寄来的照片:“这栗子跟咱们染布用的是同一片山上的,甜著呢!等下次寄材料,我再给伊莎贝拉装一筐,让她在巴黎也能尝到清溪的栗子。”
下午,大家一起把染好的布晾在货架上,把绣坯布和竹编边分类打包。周师傅找来村里的快递员,帮忙把箱子搬到车上——箱子上贴著小宇画的荷贴纸,还写著“清溪荷韵”四个字,透著满满的心意。“记得跟伊莎贝拉说,材料都齐了,让她放心!”周师傅叮嘱快递员,语气里满是期待。
快递车驶离村口时,阳光正好洒在车身上,箱子上的荷贴纸在光下闪著微光。苏晚和手艺人站在雪地里,看著车影渐渐消失,心里满是盼头——他们知道,这批材料送到巴黎后,清溪的手作会被更多人看见,会带著清溪的温度,温暖更多人的冬天。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里渐渐清閒下来。王婶开始收拾染坊,把陶缸擦乾净倒扣在货架上,把栗子壳和松针装进麻袋,存放在库房里;周师傅把劈好的竹丝整理好,放在竹筐里,又把竹刀磨得鋥亮;张嫂则把绣针和丝线分类放进木盒,还把绣坊的窗户擦得乾乾净净。大家一边收拾,一边聊著过年的打算——周师傅说要给小宇编个新的竹编书包,王婶说要熬点栗子给村里的孩子,张嫂说要绣几幅荷掛画,装点工坊。
苏晚则忙著和伊莎贝拉视频,討论春季款的设计。视频里的伊莎贝拉,身后摆著清溪的手作,手里拿著张设计草图:“春季款想用浅色系,比如浅粉、浅绿,布料用薄一点的麻布,染布的时候加点桃瓣和柳叶,让布料带著春天的味道。竹编边可以编得细一点,绣用小朵的荷,更清新。”
苏晚点点头,把镜头转向窗外的雪景:“等开春了,后山的桃就开了,咱们可以用桃瓣染布;荷塘里的柳叶也冒芽了,正好用来调色。周师傅编细竹丝最拿手,张嫂绣小荷也好看,肯定能做出好看的春季款。”伊莎贝拉笑著点头:“我还想邀请你们来巴黎参加春季款的发布会,到时候咱们一起给顾客讲故事,让更多人知道清溪的春天有多美。”
掛了视频,苏晚走到荷塘边。雪还没化,荷塘里结著薄冰,残荷在冰面上立著,像一幅素净的水墨画。她想起这一年来的忙碌——从春天回清溪,到夏天开发荷染手袋,秋天合作秋冬款,冬天看著手作走向巴黎,每一步都满是汗水,却也满是收穫。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手艺人的坚守,离不开伊莎贝拉的帮助,更离不开清溪这片土地的滋养。
除夕前一天,村里家家户户都掛起了红灯笼,工坊的院子里也热闹起来。周师傅编了个大大的竹编灯笼,掛在老樟树上;王婶熬了一大锅栗子,分给大家;张嫂绣了幅荷掛画,掛在堂屋的墙上;小宇则编了许多迷你荷掛件,分给村里的孩子。苏晚煮了荷茶,大家围坐在石桌旁,喝著茶,吃著栗子,聊著来年的打算——周师傅想教更多年轻人编竹编,王婶想尝试用新的植物染布,张嫂想绣出更立体的荷,苏晚则想把清溪的手作带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这份匠心。
除夕夜,烟在清溪村的上空绽放,把整片村子照得通红。苏晚和手艺人站在工坊的院子里,看著烟在雪地里落下,听著村里传来的鞭炮声,心里满是温暖。周师傅举起手里的荷茶杯:“来,咱们乾杯!祝咱们清溪的手作,明年更红火!”大家纷纷举杯,茶杯碰撞的声音在雪夜里格外清脆。
烟落下时,苏晚忽然想起伊莎贝拉说的话:“手作的温度,能跨越国界,连接不同的人。”是啊,清溪的手作,不仅是一件件作品,更是一份份心意,一份份传承。它们从清溪的竹编坊、染坊、绣坊里走出来,带著栗子壳的香、竹子的韧、荷的美,走向了巴黎,走向了更远的地方,也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雪又开始下了,轻轻落在每个人的肩头。苏晚看著身边的手艺人——周师傅的脸上带著笑意,王婶的眼里闪著光,张嫂的手里还攥著块没吃完的栗子,小宇正仰著头看烟。她知道,新的一年,还有很多新的挑战,还有很多新的合作在等著他们,但只要这份匠心还在,只要这些手艺人还在,清溪的荷韵就会一直绽放,永远不会凋零。
她抬起头,看著漫天飞雪,看著远处的荷塘,心里满是期待——等开春了,桃会开,柳叶会绿,荷会绽放,清溪的手作也会带著新的希望,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感受到大山里的温度,感受到传统手艺的魅力。而她,会一直守护著这份匠心,守护著清溪的美好,让荷香永远飘满四海,让匠心永远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