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履水坐火 东阳半月报(2/2)
安昕觉得再这样循环下去,这样的循环会越来越快,最后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如果不从中间刮骨疗毒拿掉其中一环,这个庞大的帝国將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崩塌。
“东北寧远城,虽然不知內情如何,但建虏能这样快接连功课数十城堡,打到山海关下,最后只一座重要军镇寧远城,其兵锋势必如火一般急烈。
袁慎固守寧远城虽然消耗粮草银钱,但终归是中规中矩的打法,如果主动出击,或许寧远城也会丟掉。
不过,景顺帝虽然痴迷修道,但对於此战应当也有很深了解,当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安昕將手里邸报隨手放到了一边,手下包括方泽文、胡常山等人也要传看。
除了邸报以外,新一期还未发行的“东阳半月报”也被张良取来一一经过排版、印刷,以及东阳府的实际情况,周报改为了半月报,这也足够报社忙活了。
报纸已经发行了三期,反响一期比一期好,销量一期比一期高。
从一开始的二百份,到月中的第三期已经突破到了一千份。
当安昕翻看到六斋先生写的小说时,不禁投入了进去。
虽然六斋先生的小说没那么多脑洞,但对於情节的把握非常精准,经过前三期的铺垫,已经来到了一个爆发点。
安昕觉得,光凭上一期內容所引发读者的巨大期待,这一期应该也能为“东阳半月报”带来一次销量的暴涨。
但具体能涨到多少安昕心里也没数,毕竟这个时代文盲率很高,识字的只是少数派。
东阳府经济发达,除去文人士子的一套经义学习,还有下里巴人的平民对於识字的实用性需求较高,相比別处男性的识字率高出很多,根据府学那边前些年推动“社学”时候统计的一个粗略数据,识字率大约占了东阳府男性人数的三成上下。
第二日。
“东阳报!东阳报!”
报童在晨雾的街上高喊。
而一些书店门口的报纸架上,也已经摆上了最新一期的报纸。
东阳半月报採用了符合大燕人阅读习惯的竖排右翻排版方式,纸张是比a3纸要大一圈,比后世的诸如人民日报等大报要小一点,更符合手工印刷的工作效率。
一报纸,摆在报纸架上,新鲜的油墨散发著香气,头版头条上一列大字如“建虏挥兵南下辽西失陷四十城寧远何去何从”、“扶阳倭寇登陆安国军再杀倭寇八十八人!”、“伍仁县亩產一千六百斤农民喜笑顏开”等吸引了不少人的自光。
唐氏书铺。
唐家山一早开门等待东阳报社僱佣閒汉送来的报纸后,就將报纸放在了报社赠送的报纸架上。
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份,並没有去看首版新闻,而是翻到了第二版,上面六斋先生所写的《鱼头岛风云》更新了最新章节一一血战鱼尾滩。
“书接上回。且说这晚,夜黑风高,海浪涛涛,倭寇另闢蹊径,遣千余浪人,抬小船自洛河南北处登岸,奔二十里,渡河奇袭安国军·····,”
唐家山的眼睛仿佛黏在了报纸的故事里。
这鱼头岛抗击倭寇本就是东阳如今人人皆知的事情,但却並非人人都知道其中的细节。
六斋先生这小说当中,前三章铺垫了安国军来到东阳府登陆鱼头岛以后的建设情况,在其中穿插了安国军的严明军纪,为安国军塑造了一个迥异於这个时代“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良好形象,其后在第三章迅速转入到了鱼头岛之战。
让读者代入安国军,仿佛身临其境的参与进了当时那激烈、凶险的海战当中,为安国军的安危而揪心,为安国军的战胜而兴奋。
当唐家山看到知府大人乘风而起,一声“接剑”金光落入赵將军手中,赵將军立即所向脾安国军军威大盛,战场形势顿时向我方倾斜的时候,他忍不住一拍大腿,却根本感觉不到疼痛,情绪全部投入到了小说里:“府尊大人果不是凡人也!”
“对对对,府尊大人当然不是凡人,但唐掌柜你这报纸到底还卖不卖了!”
有人凑到了唐家山的跟前,手掌轻轻拍了拍唐家山的肩膀。
唐家山被这一拍,顿时回神。
抬眼一看,书铺门口竟然已经围了四五个人了。
既有老主顾,也有陌生人。
既有书生打扮的读书人,也有寻常生意人、打工人。
“卖、当然卖,还是老价格,一份三文钱。”
唐家山连忙说道。
他想著快点把这些人应付了,然后把手里的故事看完。
但没成想,这一期的报纸格外热销,人流不断,没等他把故事完整的看完,所有报纸就已经售馨。
“掌柜的,我听说你这里有,才跑了两条街过来的,你说你这里也卖完了?”
一个青色阑衫的秀才,挥舞著手里的摺扇,不高兴的问道。
唐家山陪著笑脸说道:“秀才公,我已经遣人去催了报社了,让他们再送一些过来。”
“报社?”
秀才闻言,眼睛一亮:“报社在什么位置?我自己去买!”
“就在文昌街北,文庙西边的兰雪坊。”
唐家山连忙回答道。
“多谢!”
秀才一边冲他拱手,一边已经扭头转身过去,朝著停在路边的一辆马车蹬了上去。
车轮咕嚕嚕转动,当秀才来到报社门口的时候,发现不少人都和他一样,跑到报社门口来堵门了。
“四儿,赶紧去排队!”
秀才刚刚说完,忽然看到队伍里有自己县学的同学,连忙钻出了车门:“我自己去吧,你把车赶远一点儿,別在这里堵著,別让府学的先生们看到了。”
四儿连忙把车赶到府学大门看不到的地方。
而秀才则挤进了排队的队伍里:“邵敏兄!”
“博文兄!”
队伍里的邵敏回头一看到卢博文,连忙回礼,並空出自己前面位置。
后边儿人见到插队的是个秀才公,也是敢怒不敢言。
“听说邵敏兄给东阳报投稿了一首新词?”
卢博文问道。
“哎,妙手偶得一首辞令,投稿试试、试试。”
邵敏谦虚说道。
“邵敏兄谦虚了。
上一次,云桂兄的那一首『蝶恋』可是传唱良久,引起整个东阳府士子的討论,现在还长长被拿出来咏读,前几天我去『幻云阁』听曲的时候,舒云姑娘已经把它编成了小曲。”
卢博文说著,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舒云姑娘唱了?”
邵敏脸上也是浓浓的羡慕嫉妒恨。
舒云姑娘可是幻云阁的头牌,卖艺不卖身的清信人,美貌如天上云霞一样不可方物,歌喉动听如百灵鸟一样婉转清亮,东阳府哪个年轻才子能和她见上一面都觉得很有面子。
邵敏此时也无比渴望,能和牧云贵一样,在东阳半月报上发表一篇诗词,让他也能在府里一举成名!
“各位客官让一让啦!”
帮閒的閒汉们,推著两辆大车过来,车上还盖著防雨布。
“是不是报纸拉来了?”
排队的人呼啦围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