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皇明 > 第409章 通商解厄,宝钞重谋

第409章 通商解厄,宝钞重谋(2/2)

目录
好书推荐: 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 我真无意把她们养成BOSS啊! 三国:满级魅魔,你去酒肆演讲?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 离谱!觉醒雄芯后,吊打漫威宇宙 拾叶小洛的第1本书 我,代驾主播,大姐上车就下播! 我的老婆是天后 穿越者不死于遗忘 一百年前我死了

“若书信难成事,叶阁老可持朕的密旨前往江南,若遇阻挠,可便宜行事,必要时,可调动江南卫所的兵力,协助处置。”

叶向高心中一凛,连忙躬身:“老臣谢陛下信任,定不辱使命。”

他知道皇帝的意思。

若是自己办不好,那后续的“雷霆手段”便不会留情,江南的稳定,甚至他的声誉,以及皇帝对他的信任,都可能毁于一旦。

之后,朱由校又在早朝解决了几件事情,时间就到正午了。

朱由校做事雷厉风行,自然不会有‘再讲两句’的这个操作,当即宣布散朝。

不过。

朱由校刚从太和殿回来,身上的龙袍尚未换下,只松了松玉带,便坐命人将方从哲、叶向高、李汝华、李长庚四人召见过来问话。

很快。

四人便进了东暖阁,拜见皇帝。

“臣等,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朱由校目光扫过阶下躬身行礼的四人,抬手说道:

“诸位卿家免礼,赐座赐茶。”

太监闻言连忙搬来四把铺着锦垫的圈椅,并奉上热茶。

待四人谢恩坐下,朱由校才缓缓开口:

“今日朕召你们来,不为别的,只为朕此前屡次提及的‘税改’之事。

如今大明以白银为货币,收税亦以白银为准,看似方便,可若有朝一日白银匮乏,我大明的税基,岂非要崩塌?”

话音落下,暖阁内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

方从哲最先开口,他放下手中的茶盏,话语中带着几分疑惑之色:

“陛下忧心过重了。

如今通商已开,西夷商船载银而来,江南漕运亦能将白银输往京城,且民间藏银虽多,却也在流通,白银怎会突然匮乏?”

作为历经三朝的老臣,方从哲从未想过“白银枯竭”这等隐患。

尤其是在通商了之后。

这次西夷就送来了两百万两银子,每年有这么多银子输入,大明还会少银子?

朱由校闻言,轻轻摇了摇头,指尖在御案上敲了敲,目光扫过四人:

“方阁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今西夷诸国在海外交战,商船往来大明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少,这通商赚来的白银,恐怕也就这几年光景。

更关键的是,我大明本土,几乎不产白银!”

天启年间明朝国内白银年产量约12万两,一旦没有白银输入,银荒很快就会出现。

皇帝的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四人心中激起波澜。

朱由校看着众人沉思的表情,继续道:

“市面上的白银,要么是早年西夷运来的,要么是民间代代相传的。

若日后西夷白银断供,民间藏银又越积越多,市面上的白银只会日渐稀少。

到那时,一两银子能买的粮食翻倍,百姓种一亩地赚的粮食,换不来够交赋税的白银,难道要他们卖儿鬻女不成?

一条鞭法虽好,可若没了白银,便是空谈!”

四人的眉头齐齐皱起,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此前只想着如何收税、如何节流,却从未想过“货币本身”的隐患。

叶向高沉吟片刻,缓缓道: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

这白银匮乏,并非朝夕之事,可有应对之法?”

李长庚作为户部尚书,最是务实,当即起身问道:

“陛下是想改革税制?比如恢复‘实物税’,让百姓交粮、交布,而非白银?”

这是他能想到最直接的办法。

但他却也知道实物税的弊端。

实物运输不便,损耗极大,户部核算起来更是麻烦。

而且实物税更加助长贪污。

朱由校却摇了摇头,目光变得愈发深邃,他盯着四人,一字一句道:

“实物税非长久之计。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问:重发‘大明宝钞’,到底有没有可能?”

“大明宝钞?”

四个字落下,暖阁内瞬间陷入死寂。

方从哲端着茶盏的手顿在半空,叶向高的眉头皱得更紧,李汝华的脸色微微发白,李长庚更是直接愣住。

那东西,不是早就成了“废纸”吗?

太祖皇帝朱元璋曾推行大明宝钞,可后来因滥发无度,宝钞急剧贬值,到了万历年间,民间早已拒绝使用,商铺交易、百姓纳税,只认白银。

如今的宝钞,除了在库房里积灰,便是被孩童拿去折纸鸢,谁会认?

李长庚最先反应过来,连忙躬身道:“陛下,万万不可!”

他语气急切的说道:“大明宝钞早已失信于民间,百姓只认白银,不认纸币。

况且宝钞极易造假,早年就有奸商私印宝钞,扰乱市场,若是重发,怕是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方从哲也缓过神,放下茶盏,语气带着几分恳切:

“李尚书所言极是。

宝钞之弊,在于‘无本’。它没有白银、粮食作为支撑,全凭朝廷信用,可早年朝廷滥发,信用早已耗尽。

如今重发,百姓必不接受,商贾更会抵制,到时候不仅换不来白银,反而会让民间对朝廷愈发不满。”

“陛下的心思,臣等明白,陛下是想以纸币替代白银,避免白银匮乏之患。

可此事难度太大,需徐徐图之,绝非一朝一夕能成。

比如先从‘官用’开始,让官府之间的往来用宝钞结算,再逐步推广到民间,同时严格控制发行量,打击造假……

可即便如此,也需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且风险极大。”

“更何况,如今江南士绅本就对通商不满,若再重发宝钞,他们定会借机煽动百姓,说朝廷‘强推废纸’,怕是会引发民变啊!”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都在说“不可行”,暖阁内的气氛渐渐变得沉重。

朱由校坐在御案后,静静听着,没有反驳。

他早已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大明宝钞的失信,不是一天造成的,重发的难度,也远不止“造假”“百姓不接受”这么简单。

可他心中的念头,并未因此打消。

“朕知道重发宝钞难,难在失信的挽回,难在造假的禁止,难在民间的认可。

可若是因难而不试,等西夷白银断供、民间藏银枯竭,我大明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税基崩塌、百姓流离,坐以待毙吗?”

话音落下,他抬手从御案抽屉里取出一本册子。

那是用厚实的纸装订而成,封面没有烫金,只用工整的小楷写着“金融浅释”四字,纸页边缘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显然是刚写好不久。

他将册子轻轻一扬,目光扫过四人:“朕近日整理了一些关于‘钱货’的想法,诸位卿家不妨一看。”

太监连忙上前,将册子双手递到方从哲手中。

这位年过甲的首辅接过册子时,脸上还带着几分疑惑。

陛下日理万机,怎会有时间琢磨“钱货”之事?

他低头翻开第一页,入眼便是“纸币之基,在信不在纸”八个字,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方从哲越看越心惊,手指不自觉地放慢了翻页的速度。

册子里写的哪里是“钱货想法”,分明是一套从未听过的“金融之法”:

开篇便说纸币并非“无本之木”,需以朝廷库房的白银、粮食作为“准备金”,每发行一贯宝钞,便对应存银三钱到五钱,让百姓知道宝钞能随时兑换实物,而非废纸。

接着又提“银行之设”,说可在京城、江南、川陕等地设“大明官银号”。

百姓可将白银存入银号,换取“存票”,也可凭存票在异地银号支取白银,既方便商旅,也能将散在民间的白银集中起来,作为纸币的信用支撑。

如果要将民间的白银聚拢过来,还可以给出些许利息。

甚至,这本小册里面还提到了“防伪之术”。

在宝钞上用特制的水印纸、防伪纹,加盖只有宝钞司与户部才能掌控的印玺,同时严惩私印者,抄家流放,以儆效尤。

“这……这是陛下亲笔所书?”

方从哲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些想法,远超大明千年的货币认知,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晕晕沉沉的感觉。。

朱由校轻轻点头:

“朕早年曾涉猎过一些钱货之法,譬如宋时的交子,便与宝钞相似,近日朕结合我大明实情,整理成了这本册子。

朕非金融专精,却也知道,纸币的关键从不是纸的贵重,而是背后的‘信用’。

只要朝廷能守住‘宝钞可兑银、可纳税、可购物’的承诺,只要能让百姓相信,拿着宝钞和拿着白银一样安稳,何愁推不下去?”

此时册子已传到叶向高手中。

这位务实的群辅捧着册子,眉头从最初的紧锁渐渐舒展。

“陛下所言‘以银为备’,倒是解了‘宝钞无本’的死结!

早年太祖皇帝推行宝钞,便是因无银无粮支撑,才滥发贬值。

若是每发一贯宝钞,便存五钱白银在官库,百姓随时能兑,自然不会再视宝钞为废纸!”

“还有这‘官银号’!”

“如今江南士绅抱怨银票不能汇通天下,若是朝廷设官银号,北至辽东、南至广州,凭票就能兑银,不仅能方便通商,还能将民间散银收归朝廷管控。

日后再发宝钞,便有了足够的银钱做底气!”

而且

叶向高看出了这大明宝钞的好处。

那就是无中生有。

朝堂有五钱银子,就可以发一两银子的宝钞。

相当于凭空多出来了这么多的财富。

陛下的想法,当真天才!

李汝华是最后看册子的,他性子最是谨慎,却也在翻到“防伪之术”时眼前一亮:

“陛下说的‘水印纸’‘专用印玺’,倒是比早年的‘火漆印’更稳妥!

若是能造出只有内府才能掌控的纸料,再严惩造假者,民间私印宝钞的隐患,便能大大降低!”

四人传阅完册子,重新坐回椅上时,脸上的“难色”早已被震惊取代。

这时候,四个人的态度,也有了变化。

方从哲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

“老臣愚昧,此前只知宝钞之弊,却不知纸币竟有这般‘活法’!

陛下这些想法,虽闻所未闻,却句句在理。

只要能守住‘信用’二字,重发宝钞,并非绝无可能!”

“臣附议!”

叶向高连忙起身,眼中闪烁着务实的光芒。

“陛下的册子,好比为我大明货币指了一条新路!

只是这‘准备金’的筹集、‘官银号’的设立、‘水印纸’的制造,都需细细谋划,不可操之过急。”

李长庚更是上前说道:“臣管户部,愿牵头先从京城设第一家官银号试手,待运转稳妥了,再逐步推广到江南、川陕!”

此刻的他,早已没了之前的犹豫,满脑子都是如何将册子里的想法落到实处。

朱由校看着四人的转变,嘴角终于露出一抹笑意。

这本册子虽然无法立刻解决所有问题,却打破了大臣们“宝钞无用,不能用”的固有认知,为货币改革撬开了一道缝隙。

他抬手示意四人起身:

“诸位卿家。

这本册子只是大概,具体如何操作,还需你们结合户部账册、地方实情,细细商议。”

“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好好去研讨一番,朕要的不是‘可行不可行’的结论,而是‘如何可行’的章程:

准备金从哪里来?

官银号先设在哪几处?

宝钞的面额如何定?

造假如何严惩?

每一步都要想透,不能有半分疏漏。”

“臣等遵旨!”

四人齐声应道。

朱由校见自己说服了四人,心中还是有几分自得的。

若是能够推行大明宝钞,即便是以五钱作为准备金,朝堂还是凭空多出了一倍的财富。

如此一来,不管是辽东的战事,还是四川、江南,亦或者朱由校养廉银等诸多国策,就都有底气去办了。

这人啊!

还得是有钱了腰才会硬。

做皇帝亦是如此。

没钱的皇帝,算什么皇帝?

ps:

8400大章!

连续日万,感觉身体被掏空~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英灵召唤:开局一个碗都没人选? 诸天入侵一人之下世界 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高武纪元:开局悟性增幅十万倍 同时穿越:白嫖的正確打开方式 我只想熬死你们,別逼我打死你们 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 龙头至尊 疯癫1960:街溜子带偏四合院 重生归来,冷眼扫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