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锄奸定策,边备严整(2/2)
熊廷弼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自信.
“当年吕经推行改革,既无周密计划,又无强军支撑,遇事只会硬来,最后被宦官诬陷、被乱兵囚禁,落得个狼狈收场。
可我们三人,并非吕经之流。”
“都堂整顿蓟镇时,以雷霆之势整顿蓟镇。
孙抚台更是精于政务,熟悉民情。
至于本帅,执掌辽东军务以来,大小百余战,麾下将士哪个不是跟着我从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
说到此处,熊廷弼目光灼灼地盯着二人,声音陡然拔高:
“只要我们制定好周密计划。
先稳住忠心将士,再精准抓捕奸佞,即便有个别心怀不轨的将领想煽动闹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退一步说,就算真的乱了,以我们手中的兵力,以如今草原部落对大明的顺服,以建奴元气大伤的现状,难道还镇压不了一场小小的兵变?”
他重重一拍案,眼神坚定无比。
“不将这些蛀虫杀穿、杀光,不把辽东的积弊连根拔起,这片土地就永远好不了!
与其畏首畏尾,让内患拖垮边防,不如趁现在陛下恩威尚存、我等手握实权,彻底肃清这股歪风!”
这番话掷地有声,堂内瞬间陷入寂静。
孙承宗与杨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动容。
熊廷弼的话,戳中了他们心中最顾虑的点,却也点醒了他们:
一味的谨慎,或许只会错失良机。
熊廷弼见状,趁热打铁,走到案前,从一堆文书中翻出一份密报,递到二人面前:
“你们看看这个。
这是赫图阿拉的内应刚送来的消息。
皇太极如今正利用从科尔沁部劫掠来的牛羊、粮食,大肆招兵买马,不仅扩充女真八旗,还在组建蒙古八旗、汉人八旗。
他还效仿我大明的税制,减轻部民赋税,鼓励农耕,短短几个月,便已收拢了不少人心。”
他手指点在密报上,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如今的建奴,看似元气大伤,实则在暗中积蓄力量。
现在动手收拾他们,还能一战而定。
若是拖到明年、后年,等他们的八旗军成型,等他们的粮草充足,再想剿灭,怕是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到那时,建奴又将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还有粮草!”
熊廷弼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沉重。
“辽东镇十万大军,每日人嚼马咽,消耗的粮草、军饷都是陛下从内帑、从江南调来的。
多拖一个月,就要多三十万两白银、五十石粮食!
陛下如今要推动通商、要改革货币,处处都需要钱,我们怎能因一己之顾虑,让朝廷平白耗费这些钱粮?”
这番话,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孙承宗与杨涟心中的犹豫。
孙承宗拿起密报,反复看了几遍,脸上的凝重渐渐转为认同,他抬起头,对熊廷弼说道:
“经略公所言极是,是我此前太过谨慎,险些误了大事!
如今陛下恩威在军,建奴暗中壮大,确实容不得我们再拖延!”
杨涟也跟着起身。
“一味谨慎,确实会浪费不少时间。
在下也赞同经略公的主张!”
熊廷弼见二人终于松口,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好!有二位同心协力,何愁辽东内患不清、建奴不灭!
今日我们便定下计划,三日后,便按计划行事。
务必在开春前,给陛下、给辽东百姓一个交代!”
既然众人已经达成了共识,便是要制定整顿章程了。
杨涟当即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实的册页,封皮上用朱砂写着“辽东蠹虫名录”四字,边角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起。
他将册页递到案中,说道:
“这两个月,锦衣卫不仅查了私通外敌、克扣军粮的将领官员,还顺藤摸瓜,摸清了辽东镇的土地兼并、军饷挪用情况。
这些人盘剥军户、私吞田产,与作乱者同属蛀虫,需一并清算。”
熊廷弼伸手拿起册页,指尖刚触到纸页,便觉分量不轻。
他缓缓翻开,入眼的名字密密麻麻,朱笔标注的职位与罪行清晰分明:
辽阳副总兵张秉益,名下私占军田两万亩,拖欠所部军饷三年。
参将吴奉先,与建奴私通,倒卖军械三百余件。
广宁副总兵孙得功,勾结建奴细作,泄露辽东情报。
广宁参将鲍承先、张存仁,常年克扣士兵冬衣,将朝廷拨下的布倒卖牟利。
游击孟乔芳、守备张士彦、黄进、石廷柱,甚至参与了对军户余丁的强征赋税……
一页页翻下去,从副总兵、参将到游击、守备,再到千总郎绍贞、陆国志、石天柱,足足上百个名字赫然在册,几乎涵盖了辽东镇中高层将领的半数。
孙承宗凑过来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竟有这么多人?杨都堂,锦衣卫这两个月,真是挖到了辽东的根啊!”
杨涟点头道:“这些人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你私占军田,我便帮你隐瞒赋税。
你倒卖军械,我便给你疏通粮道,早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若是只抓几个首恶,剩下的人定会反扑,唯有将这张网彻底撕破,才能肃清内患。”
熊廷弼合上册页,眼中却没了之前的怒火,只剩冰冷的杀意:
“辽东的问题深入骨髓,绝不能贸然派兵去抓。
这些人掌控着关隘兵权,若是逼急了,效仿嘉靖年间的乱兵占据城池关隘,我们反而被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舆图上的沈阳、辽阳、广宁三地,继续说道:
“第一步,先换防!”
“换防?”
孙承宗与杨涟同时看向他,眼中带着几分疑惑。
“对,换防。”
熊廷弼坚定说道:
“命驻守山海关的兵卒,接替张秉益所部的防务。
调辽阳左卫的卫所兵,去广宁替换孙得功的兵马。
再让宁远卫的卫所兵,接管鲍承先驻守的右屯卫。
”
“换防时只说准备歼灭建奴做军事调整,不透露半点风声,既防止这些人闻讯逃跑,又能切断他们掌控的关隘兵权。
没有了城池粮草,他们便是无牙的老虎,再想作乱也难。”
孙承宗瞬间明白过来,连连点头:
“此计甚妙!嘉靖年间便是吃了乱兵据守关隘的亏,如今先夺他们的兵权,再动手抓人,便能事半功倍。”
杨涟也补充道:
“换防的同时,可让锦衣卫的番子乔装成士兵,混入这些将领的军营,暗中监视他们的动向,防止他们串联勾结。”
“不止如此。”
熊廷弼继续说道:
“待换防完成,擒住孙得功、张秉益这些首恶后,立刻下发钧令:
对那些罪行较轻、或是被胁迫参与的从犯,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若是能举报上层主谋的罪证,可减免处罚,甚至既往不咎。”
“这些人虽勾结在一起,却也各怀鬼胎,用‘戴罪立功’的机会瓦解他们的联盟,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便能不费吹灰之力清剿余党。”
“还要安抚普通士兵。”
孙承宗适时补充。
“需让所有军卒知晓,此次整顿只针对贪腐作乱的将领,与他们无关。
不仅如此,若是士兵能举报将领的罪行,一经查实,便赏白银五两,或是晋升一级。
这样既能稳定军心,还能让士兵成为我们的‘眼线’,彻底孤立那些蛀虫。”
杨涟立刻接话:“臣可让锦衣卫拟写告示,换防完成后便在各军营张贴,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清政策,免得士兵们因不知情而恐慌。”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整军章程渐渐清晰:
其一,十日内调遣忠诚部队,替换罪将掌控的关隘防务,切断其兵权根基。
其五,张贴告示明确政策,赏罚分明,稳定普通士兵情绪,避免恐慌。
其六
其七
议事至暮色降临,烛火已点亮了整个大堂。
熊廷弼拿起拟好的章程,逐字逐句核对,确认无误后,递给孙承宗与杨涟:
“二位看看,还有需补充之处吗?”
孙承宗接过章程,仔细翻阅后,郑重点头:
“章程周密,兼顾了威慑与安抚,可执行。”
杨涟也说道:“没有问题。”
熊廷弼将章程合上,站起身,眼睛微眯。
“十日后,辽东镇的天,该变一变了。”
这张百人罪名录,既是辽东积弊的见证,也是他们肃清内患、重整河山的起点。
待十日后,扫清蛀虫的辽东军,定能挥师北上,彻底剿灭建奴,还大明东北一片安宁。
ps:
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