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2dishuge.com
首页 > 精品推荐 > 皇明 > 第415章 建酋蹙境,九边暴动

第415章 建酋蹙境,九边暴动(2/2)

目录
好书推荐: 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 我真无意把她们养成BOSS啊! 三国:满级魅魔,你去酒肆演讲? 三国:我,蔡瑁,大汉忠良 离谱!觉醒雄芯后,吊打漫威宇宙 拾叶小洛的第1本书 我,代驾主播,大姐上车就下播! 我的老婆是天后 穿越者不死于遗忘 一百年前我死了

除了番薯,今年田里还多了些新鲜玩意儿。

从“西夷”那里换来的玉米。

那玉米种子黄澄澄的,颗粒比黄豆还大,老农们初见时都不敢种,怕种坏了耽误收成。

朱由校便让京郊的皇庄先试种,划出两百亩地当示范田,还派了科学院的人盯着,记录下什么时候下种、行距多少、什么时候施肥。

如今示范田里的玉米已经冒出了绿芽,嫩茎顶着两片圆叶,在风里轻轻晃。

皇庄的农夫们天天去看,嘴里念叨着“这洋庄稼要是能长好,往后就多了条活路”。

如今已是小冰河期,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旱,若是按照正常情况,收成会大减,部分地方甚至可能会颗粒无收。

可今年不一样。

有了水井浇地,有了番薯、玉米这些耐活的庄稼,老农们心里有了底。

城外春耕热火朝天。

城内。

紫禁城。

东暖阁中。

大明皇帝朱由校也是不得闲。

此刻。

朱由校坐在铺着明黄锦缎的蟠龙椅上,身上穿的春常服是石青色的暗纹缎料,领口袖口绣着细密的云纹。

比起冬日厚重的貂裘,此刻的衣袍更显利落,衬得他身姿挺拔。

他的皮肤不是文弱君主的白皙,而是常年在内教场练骑射、习武艺练出的小麦色,肌理紧实,连手指握住奏折的力道,都透着几分习武之人的沉稳。

“这便是保定府清丈出来的田亩册子?”

朱由校的目光从手中的奏折上抬起,扫过下首站着的两人。

东暖阁的下首,两人并肩而立,却透着截然不同的气质。

左侧的洪承畴身着从四品官袍,腰束玉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干练的锐气。

他本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去年不过是个闲职主事,因朱由校看重他懂农事、善统筹,破格提拔他专管屯田事宜。

不过两年便连升数级,如今已是清田司的总领官、北直隶赈灾钦差,加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兼任北直隶清丈田亩钦差。

算得上是皇帝一手超格提拔的“近臣”。

右侧的朱承宗则显得格格不入。

他穿着成国公的蟒纹补服,料子是最上等的云锦,却依旧掩不住周身的沉郁。

作为前成国公朱纯臣的世子,他去年亲手揭发父亲谋反,虽得朱由校嘉奖,继承了爵位,却也落了个“弑父”的名头。

在勋贵圈子里,没人愿意与他往来,连家仆看他的眼神都带着怯意。

久而久之,他性子越发孤僻,眉宇间总凝着一层冷意。

此刻他垂着眼,站姿僵硬,像是不愿与人有半分交集。

旁人不知,只有他自己清楚,去年顺天府清丈田亩时,他曾因豪绅抗阻而怒杀数人,如今虽能勉强控制住戾气,却仍会在想起那些事时泛出的杀意。

听到朱由校的问话,洪承畴当即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有力:

“回陛下,保定府此番清丈,民田登记在册者共三万五千一百二十顷,官田,包括府学的学田、卫所的屯田及藩王闲置庄田共四百零八顷,合计三万五千五百二十九顷。”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明细册,双手奉上。

“此次清丈前后耗时四个月,较原定计划提前一月,共清查出隐匿、未登记的田亩一万一千七百八十顷,皆是被豪绅与卫所军官勾结私占之物。”

朱由校接过明细册,看到“腰山王氏庄园”几个字,抬眼问道:

“这些隐匿的田亩,多是如何被私占的?”

“回陛下,以腰山王氏为例,其祖上曾是勋戚,如今的家主王显明借着与保定卫指挥佥事的姻亲关系,将周边两千多亩民田‘投充’到卫所屯田名下。

说是‘捐田助军’,实则仍由王氏收租,卫所则帮其隐匿税额。”

洪承畴的语气带着几分愤懑。

“还有些书吏被豪绅收买,篡改丈量田亩用的‘步弓’。

原定一步五尺,竟被改成四尺八寸,看似只差两寸,万亩田亩算下来,便能少报近四百亩。”

朱由校闻言,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眉头微蹙。

看来,真定府和顺天府一般,都很复杂。

此地紧邻京师,是藩王、勋戚庄田的聚集地,多少皇亲国戚借着“钦赐”的名义圈占土地,再勾结地方官绅层层包庇,连万历年间的清丈都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保定府阻力如此之大,能在四个月内完成清丈,倒是出乎朕的意料。”

“全赖顺天府清田的经验。”

洪承畴连忙回道:“去年顺天府清丈时,陛下便让臣等总结出‘划区丈量、按户核对、鱼鳞绘图’三法。

如今清田司的官员足有两千三百余人,其中近半数是去年或是上一科的新科进士。

这些士子初入仕途,无旧僚牵绊,肯下苦功,又带着锐气,遇着豪绅抗阻便据理力争,遇着卫所刁难便持陛下钦赐的‘清田令牌’直接查办,这才让保定府的清丈得以顺利推进。”

朱由校听到“新科进士”四字,嘴角微微上扬。

他当初设立清田司,便是存了两层心思:

一是查清天下田亩,堵住豪绅隐匿税额的漏洞,充实国库。

二是借着清田这桩事,锻炼新科士子。

让他们走出翰林院的书斋,去田间地头看真实的民间疾苦,去跟豪绅官痞打交道,在实务中磨出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士子因清田有功而快速晋升,不必再熬资历、靠门路,自然会感念皇恩,成为他手中可用的“新鲜血液”。

“那些新科进士里,可有表现突出者?”朱由校问道,目光扫过明细册上署名的清田官。

“有!”

洪承畴连忙答道:

“负责保定府安州清丈的进士文震孟,仅用二十日便查清安州隐匿田亩一千二百顷,还擒获了篡改步弓的书吏三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文青天’。

还有负责雄县的探傅冠,竟说服了雄县最大的地主主动交出隐匿田亩,还捐出两千亩作为学田。这些人皆可堪大用!”

朱由校点了点头,将明细册放在案上,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朱承宗:

“朱卿,你分管卫所屯田的核查,保定卫的情况,你可有补充?”

朱承宗闻言,终于抬起头。

“启禀陛下。

保定卫共隐匿屯田三百一十顷,涉及军官十七人,其中五人因抗阻清丈而被拿下,如今已关在顺天府大牢。

卫所士兵多因田亩被占而无粮可种,此番清出屯田后,臣已让人按户分田,士兵们的怨气已消了大半。”

他说话时低着头,没有多余的情绪。

朱由校看了他片刻,缓缓道:“你做得好。卫所是大明边防的根基,屯田不清,士兵便无战力,你能守住底线,不让卫所军官徇私,便是大功一件。”

朱承宗听到“大功一件”四字,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随即又垂下身:

“臣,只是尽本分。”

朱由校看着案上的清田册,心中思绪翻涌。

清田不仅是清土地,更是清朝堂的旧弊,是为大明的根基松土。

保定府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北直隶的其他府县。

北直隶清丈好了,还有河南、山东、江南……

路还长,但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让这大明的江山,重新焕发生机。

片刻之后。

朱由校拿起朱笔,在保定府清田册的封面上写下“可”字。

“保定府的清丈结果,着户部存档,清出的隐匿田亩,一半归还原主,一半充作官田招民耕种,所收租税专款专用,拨给辽东军需。

洪卿,下一步,便按此模式,推进河间府的清丈吧。”

“臣遵旨!”

洪承畴躬身领命,声音带着几分振奋。

朱承宗也跟着躬身:“臣遵旨。”

随着北直隶各州府的田亩逐一清丈,隐匿的土地被重新登记,豪绅勾结官吏私吞的税银能回流国库。

更重要的是,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会像田埂里的根系般慢慢扎深。

皇权不下县?

那他想办法让其下县!

呼~

朱由校靠在龙椅上,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心情轻松了不少。

如今北直隶的农户家家种着番薯,去年秋收后,不少人家的粮缸里都存着番薯干,就算今年春旱,也不愁饿肚子。

而京营的兵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内教场的将士每日操练,火铳、战车齐备,就算有地方豪强想作乱,也掀不起风浪。

“民心稳,兵权固,这北直隶才算真正攥在手里了。”

朱由校低声自语。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伴着太监特有的尖细嗓音:

“陛下,辽东大喜,辽东大喜啊!”

闻言,朱由校坐直身子。

难道是建奴被灭了?

他心中隐隐有期待。

很快,三个太监躬身进来,为首的魏朝脸上堆着满满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

他快步上前,双手捧着一份明黄封皮的奏疏,跪伏在地,声音里带着狂喜:

“陛下!辽东大喜!熊经略、孙抚台、杨都堂三位大人整顿辽东镇,光是抄出的现银就有一千万两!

还有那些土地、商铺、古玩字画,折算下来也有七八百万两,更要紧的是,清查出的空饷名额足有四成。

往后每年给辽东拨的军饷,能省出两百万两来!”

魏忠贤跟在后面,脸上没有魏朝那般外露的喜意,却也跪伏在地,语气沉稳:

“陛下,辽东内患彻底清了,那些吸军户血的蠹虫要么伏法要么下狱,士卒们如今粮饷足额,士气正盛。

往后再对付建奴,不用再担心后院起火,军饷也不用陛下再费心筹措了。”

王体乾则站在最后,连连点头附和:

“去岁建奴没能剿灭,就是因为有贪腐将领拖后腿,私通敌寇、克扣军粮。

如今辽东靖清,上下一心,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赫图阿拉端了,还辽东一个太平!”

朱由校伸手接过魏朝递来的捷报,心脏竟莫名快跳了几分。

他展开军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数字。

“现银一千万两”

“土地七十万亩”

“空饷四万余额”。

每个消息,都让他嘴角微勾。

去年冬天,辽东军饷告急的急件一封接一封送抵京城,户部尚书李长庚愁得日日来哭求,他甚至不得不从内帑里挪出五十万两应急。

如今一下子有了近两千万两的赃物,不仅能填补辽东的军饷缺口,还能投入北直隶的水利、屯田,连科学院改良火铳的经费都有了着落。

“哈哈哈!好!好啊!”

朱由校再也绷不住帝王的沉稳,靠在龙椅上放声大笑,眼底难得露出几分少年人的畅快。

“熊廷弼、孙承宗、杨涟三人,当真是朕的左膀右臂!该赏!重重地赏!”

他转头看向三个太监,语气也缓和了不少:

“你们三个也是会报喜,这消息来得正好。都下去领赏吧。”

“谢皇爷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个太监连忙跪地磕头。

待三人退下,东暖阁里的笑声渐渐消散。

朱由校拿起捷报,脸上的笑意却慢慢淡了。

辽东抄得的银钱多吗?

确实多。

但这两千万两是抄家所得,是“无源之水”。

抄完了辽东的蠹虫,往后再想靠这个填补国库,便没了门路。

而大明每年的开销何止千万?

九边军饷、漕运费用、宗室俸禄,还有各地的赈灾、水利,哪一项都得钱。

要想彻底解决财政问题,还得靠清丈田亩增加税基、推广番薯玉米提高粮产、甚至开辟新的税源,比如对海外贸易征税。

“路还长着呢。”

朱由校轻叹一声,将捷报折好放进锦盒,重新拿起案头的奏疏。

可刚翻了两本,一份夹在奏疏里的密折便映入眼帘。

封皮上写着“宣府副总兵马世龙谨奏”。

他拆开密折,目光刚扫过几行,眉头便缓缓皱了起来。

马世龙在密折中说,自蓟镇、辽东接连掀起整顿风暴,宣大各镇的将领人人自危。

总兵官夜里睡不着觉,担心自己早年的贪腐旧事被翻出来。

游击、参将更是互相猜忌,生怕有人被查后攀咬自己。

更有甚者,已经有小旗官偷偷联络旧部,若是朝廷再这么查下去,恐生哗变。

朱由校靠在龙椅上,手指捏着密折的一角,眼神闪烁。

宣大是九边重镇,北接蒙古,西连陕甘,若是这里的将领人心惶惶,甚至引发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整顿是要继续,可操之过急,反而会出乱子。”

辽东抄家的喜色,很快就在朱由校脸上散去了。

得想个办法,稳住这些人的心。

真要弄得九边暴动,那要平定这暴动,一千万两恐怕都打不住。

ps:

要查的资料有点多。

另外,8400字大章!

求订阅!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大明:偷看日记后,老朱坐不住了 1秒1技能点,你说我凡阶天赋修炼慢? 超神抽奖师,全民都是我的打工仔 坏了,被李相赫做局了! 超武斗东京 被迫抄书偷学,我捲成修仙界团宠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毕业后不做牛马,去当赏金猎人 街头直播:随机抓路人答题送手机 我一个兽医啊!你解锁大医系统!
返回顶部